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2012-08-15肖慧
肖 慧
(中南大学附属铁道小学,湖南长沙410075)
当今终生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终生学习的前提是人已经“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来源于学习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结果。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的时代,是一个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发展性、合作精神的培养,不可能是“教会的”,是人在实践中感悟、体验获得的,离不开人的实践。它具有过程性、成长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标反复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揣摩思想倾向。因此,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体验,是新课标语文教师的要务。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强调了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和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是强调了语言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学科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语文是以感性为主要特征的,语文学习应让学生在不断的熏陶感染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领悟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华儿女不朽的民族精神,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升腾体验,丰富体验,引起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对祖国语言全部内容、意义和价值的把握,完成语文素养在学生内部的建构。
一、什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
何谓体验性学习呢?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吾学虽有所授,天理二字都是自家体贴出来。”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体验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自主尝试,亲历实践,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历程。
体验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小学语文体验学习,是指学生在广泛接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言语实践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面对教材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引发问题和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尝试,亲历实践体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过程。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应包含两个方面:
1、在言语学习中内化。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感悟语言材料,结合自身原有知识建构,获取知识、掌握言语规律,体验情感,达到语言内化的过程。这是学生以课堂为主的学习实践,但课外的语言体验也相当重要。
2、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了解社会、历史、生活、自然等方面的问题,然后搜集外理信息,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是学生课外为主的运用实践,但课内也应注重运用实践的训练。
二、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改变教师角色观念
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正地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的结果,哪怕暂时还是一个错误的认识(错误认识绝不能简单的批评、否定,而应该引导点拨学生再一次探求和发现)。
(二)改变师生地位和关系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情感关系。“人本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一种人际相互影响,学习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真正理解倾听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与学生的心理合作,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接纳学生的不同见解,学生才有安全感,体验性学习才能真正进行。
(三)改变学生学习的动力
我们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杜威把兴趣作为儿童成长的“批示器”。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孜孜以求。我们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主动的去学。当然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是多方面的、长期的,既可以用故事、图片、电教媒体(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外在的浅层方法激发,我们更注重表扬、激励、成功等内在的深层方法激发培养。只有稳定的学习兴趣,才能成为持久的“能源”,让学生在体验性学习的道路上前进得更远。
(四)改变学习的权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三个方面全面落实“权力”的移交。
①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语文体验性学习中,我们应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去寻找课文的疑点、可问点、提问。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发现”的过程是思维在感知,比较,综合后的结果,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实践与体验思维的过程。
②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发现了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仍由学生来完成,我们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学生无法解决时,教师进行点拨指导,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探究是思维深入体验的过程。
③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借助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让学生说出来,表达出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才能多向反复交流、反馈。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交换双方听得到的不是一种,是两种可能是多种思想,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自由漫谈”的小过程,学习了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段话,整篇文章,学生自由发言,无拘无束。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火花,表达是体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中进一步体验。
三、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一)在朗读中体验
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的感情朗读,是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的。感情朗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情朗读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情朗读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感受时,管理形象思维的大脑的右半球兴奋;表达时,管理抽象思维,语言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个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就可以大大挖掘大脑的潜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会学的学风,做到以情导知,知而生情,知情相融,促进学生生成体验,丰富体验。
(二)在积累中体验
在体验性学习中,不必要的提问不提,分析思考题要减少,学生自行读书体验的时间多了。教师可以把减少提问腾出来的时间用在指导学生读书,突出语言感悟、积累。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积累语言。
①阅读。让学生大量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直接感悟,体验,进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积累。
②摘抄。引导学生开展好词句的摘录,进行学习交流,学习交流时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摘抄的内容,尽量记住组员摘抄而自己没有摘抄的,这样既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又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言。
③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程中(课内和课外文本)的好词句段篇进行反复诵读,体验文本语言的精妙,直至烂熟于心,会默写会运用。
(三)在问题中体验
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体验。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学生有尝试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这种探索心理。问题式体验学习是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我们所说的问题式体验学习,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应该是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尝试,比较,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究解答疑问,在疑问解决的同时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一种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过程。问题解决不是最终目的,整个探究实践体验的过程才是核心。
(四)在表演中体验
体验学习中的表演,是教师根据文本所提供的情节、情境,让学生扮演某一角色,模拟某一情境,在表演中得到体验,以此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探究。可以是根据一个片断的或一个教学点的即时表演,也可以是对整篇文章完整的演绎,还可以是对文本中的“空白”处通过创造性表演,进行大胆、合理的再创造。学生表演的过程是尝试实践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
(五)在想象中体验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也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理解的过程,无论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线索,还是理解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形象、或是感受文章的色彩、音响,都需要丰富的想象。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想象的空间,引导、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敢于大胆的想象,通过想象感知体验文本的内涵,与作者对话。
(六)在合作中体验
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合作既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时双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目标。合作包括学生与学生间的、学生与学生集体的、学生与教师间的合作。①合作讨论可以给他们提供能够开阔思维的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②合作表达能体现学生不同的革新能力,蕴含着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③合作评议的过程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辨的过程,主动展示自己的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就课堂上某一同学的发言进行评议,从不同的角度上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4)合作课题探究可以使他们在共同的工作中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七)在课题作业中体验
课题作业打破了教学内容封闭的怪圈,打破了教学时空隔绝的现象,让学生在探究性作业中,激发阅读兴趣,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这种课外运用体验学生兴趣浓厚,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体验最深入。
总之,体验学习是一本正打开的书,它能够使教师“目中无人”,学生“有口无心”的教育现状从根本上改观。如果教师能让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到“茅塞顿开”、“浮想联翩”、“百感交集”或是“妙不可言”,那应该就是发挥了体验性学习最佳的学习效能。随着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在语文体验式学习中的成功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将更加重视体验,语文体验性学习将会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极其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也将成为帮助语文教学走出误区和困境的有效途径。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