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资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2-08-15乔向东
乔向东,赵 岚
(1.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6;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概念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的表面意思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层内涵是调动人民大众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正意义是将大众化确定为一个强化大众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并通过这种强化提高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的过程。我们只有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与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他们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各种理论思潮和观念中选择和接受既适合自身发展又能够促进自己国家、民族和全体人类发展的理论和观念体系[1]。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有二个,首先是人民大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其次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核心价值体系,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正内涵。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受众的主体意识淡薄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就必须明确推进的主体。要想提高教育者的积极性,明确教育的对象是必要前提。“大众”是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所面对的各种各样的主体。这些主体在文化程度、知识结构、职业特点、生活状况、年龄、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为不同的人群对理论的期待、理解、需求等等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活动中,要根据不同的宣教对象设计不同的话语规则,避免语言风格的单调和笼统;对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要分别研究他们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现在就是因为研究不够,导致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过于单调、枯燥,受教育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2.大众化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忽视实际调查,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是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现在罪普遍的教育方法是教科书式的、死板生硬的灌输,双向互动式的教育格局尚未有效形成;显性教育方法运用过多,隐性教育方法重视不够;过多地强调被动教育,没有激发出主动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拉大了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心理距离,严重的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要想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高新的传播手段未得到有效利用
时代在发展,传播教育的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高校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使新型的传播媒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他的价值。我国大部分地区传统式理论读物沉闷、缺乏视觉享受的不足,可读性较差,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理论通俗读物数量较少,话语的通俗化水平不高理论教育的覆盖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虽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但现在有些网站,或者内容单调,或者网页内容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出现新媒体、老内容,或无内容的网络尴尬情形。降低了这些现代媒体对受众的阅读魅力,影响了大众化的进程[2]。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推进马克思主义
(一)高校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推进者
高校的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受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完全形成,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是为了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这个推动者就是高校的教师队伍。现在的国际形势是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元化共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远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转而用“潜移默化”的文化形式来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西方国家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把西方的价值观念传到中国,影响中国的青少年的价值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形态斗争已经不可否认的在高校学生当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长期这样下去必定会导致我国青少年的思想产生变化,政治教育也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青年学生们正确的树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教师必需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要让青年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所以高校的教师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让青年学生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渗透其中,使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实践者、传播者,而且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也在提高,因此,高校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推进者,建设高校教师队伍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教师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在高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注重于理论知识探讨,而忽视了其实践教育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那些需考核的课本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不是与专业知识相伴相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对教师而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独立于专业知识传授之外的价值体系,而不是可以通过课程教学有意识建设的教学内容。因此,要想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改善马克思主义教学教材
首先应改变教材语言风格。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大众化语言随着多种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我们的教材的语言相对政治性、说教性太强,在不亵渎马克思主义严肃性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将教材中理论的阐述更换为易于为青年学生接受的语言风格,同时适当的引用网络和时代流行语,改变教材枯燥的理论风格。增强论证的严密性。当今的教材在理论论证方面比较欠缺,在编写教材时我们不但增强权威性和准确性,还要加强逻辑的严密性和说理性。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用简单的语言去简单的否定其他的社会思潮或者理论,并且用简单的语言断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这完全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论证严密性。高校的青年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很可能引起他们的叛逆想法,在我们的教材中编写上理论论证的内容,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又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性。
2.马克思主义教育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推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学校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增强理论的实践性。具体来讲,教师在讲解理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出合适的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看到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的应用;或者设计场景让学生去切实感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从而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实中的问题的解题思路[3]。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中国的发展,发现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如何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教师队伍
(一)组建专门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教师队伍
高校在推进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应结合高校教育的应用性特点,组建一批专门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小组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是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设置不同课程的政治理论教学,注重全方位的教育,以专业课教学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存在许多教学上面的问题,要想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把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小组的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针对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每一个具体的细节进行循循善诱,灵活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二)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1.努力提高教师理论功底,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
在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和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学生中的受众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在讲课过程中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新的思路讲解课程内容。于此同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还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2.制定相关考核制度,抓好考试评估
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工作的做法,采取综合评价手段,全面地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
首先对教师实行基本素质评价,从思想品德,工作态度,文化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每个教师的基本素质。然后加强课堂教学评估。其次,还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最后,结合常规检查和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教师的工作。完善的评估制度要有教师素质的相关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更好地管理教师。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学生们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建设者,他们的信仰对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至关重要[4]。因此,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田晓云,龚成.透析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J].宜春学院学报,2012,(2).
[2]郑宏虎.论学校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孙建强,钟润萍,孙小力.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4]高洪力,李秀芝.高校教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