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旅游英语课程设计的探讨*

2012-11-12张晓航

外语与翻译 2012年4期
关键词:考核旅游情境

张晓航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了较好地体现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特色,实行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旅游英语》课程建设上采用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一、《旅游英语》课程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旅游业基本知识及服务技能,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应用能力及旅游专业词汇,同时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人际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旅游英语人才。为学习后续的课程打下英语口语及旅游服务能力等技能基础。

二、《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旅游服务工作中有关行业规程、工作步骤、顾客服务、景点讲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能够用英语与国外旅游同行进行业务洽谈,并根据要求设计旅游线路和团队操作;能够根据导游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的英语导游服务;能够根据出境领队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的领队服务;能够正确、及时、妥当地处理涉外导游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突发事件。

(二)知识目标

较系统地识记、掌握旅游英语词汇约3500个及旅游业务的基本句型,能够用英语进行景点介绍;掌握旅游服务工作中有关行业规程、工作步骤、顾客服务、景点讲解以及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了解旅游服务行业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的理论知识。掌握主要客源国(地区)的民俗与禁忌。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4)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旅游英语》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是以针对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起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让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合在学校教学的环境、实施教学的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以及学院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1]。具体表现如下:

(1)课程的设计是行业专家与课程组成员共同研讨的结果;

(2)课程内容的有序化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解构和重构之上,以此组合成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模块化的呈现模式;

(3)课程内容的选取坚持“适度、够用”的原则,反映旅游行业专家和课程建设人员对旅游行业的应用领域和岗位工作进行调研分析的结果,同时嵌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证书;

(4)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强调个人反思和自评,建立形成性评佑、诊断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于一体的测评体系;

(5)以开放的实践教学活动贯穿课程学习的始终,突出实际、实践、实用的特色。

四、《旅游英语》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课程依据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提炼归纳为四大模块:旅游服务英语、旅行社涉外业务、涉外导游业务和出境领队业务。

在除了旅游服务英语的三大模块中,选出16个具体工作任务,分为旅行社涉外业务,涉外导游业务,出境领队业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将其融入到设计的仿真的旅游服务工作情景的学习情境中。根据确定的学习情景,按照认知规律和能力递进的原则合理编排课程内容[2]。现在以旅行社涉外业务模块内容为例进行说明,见表1。

五、《旅游英语》教学组织模式

(一)教学方法

1.突出学习情境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学习情境是教学内容得以呈现和运用的主要载体,所以,学习情境的设置成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在进行学习情境的设置时,坚持以下两个衡量标准:

(1)工作任务是否反映涉外旅游服务的真实情况;

(2)工作任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的语言能力和旅游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将新知识自然地运用,以完成新的工作任务并形成新的技能。

2.基于学习情境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集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角色扮演、合作学习于一体的“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发挥情境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的载体,提倡将学生始终置于仿真的涉外旅游服务场景中,引导他们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分别通过角色扮演、合作学习、协同工作等方式,自主获取为实施旅游服务工作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并将之运用于交流活动,从而形成完成工作所应具备语言技能。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是互动模式和建构模式框架内各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可根据需要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结合,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典型的案例(各类旅游事故的处理或者是客人的投诉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学会解决问题,以及从中获得借鉴的经验及教训。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突发事件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3)业务实战教学法

可以依托校外实训基地——旅行社,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真实的涉外旅游服务任务。学生可以借助在旅行社实习的机会按照旅游行业各个工作岗位职业标准和操作程序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学手段

发挥数字语音室、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施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将大量有关旅游服务的数字图片、视频、录音和录像资料作为模拟讨论的来源,制作精美、富有表现力和直观性强、容量大、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学习包;将分布式认知理论引入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建立起沟通渠道便捷交流环境,从而拓宽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表1 旅行社涉外业务模块

六、《旅游英语》考核评价手段和方法

考核评价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即课程考核必须摈弃单纯的记忆测试,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强调以旅游服务能力的强弱来确定学生成绩的高低。二是过程性考核的原则,即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对学生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态度和成效进行跟踪记录,使之成为过程性考核的主要依据,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即学业成绩的评定权不应限于教师一人,应鼓励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并充分尊重他们的结论。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参加校外轮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获得的有关旅游服务能力的评价也应成为学业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原则,《旅游英语》课程的考核必须引入行业标准,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的方式应采取两种方法: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又分为态度考核(考勤、作业完成次数和参与工作任务的积极性)和任务考核(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与质量);终结性考核包含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

七、结论

《旅游英语》课程的设计是围绕旅行社工作岗位工作群,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由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让学生在工作过程和交际任务的实践中提升旅游英语沟通能力。通过跟踪调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扎实开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的能力。

[1]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2]李星龙.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旅游英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9.

猜你喜欢

考核旅游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护患情境会话
旅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