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经验实证教学*——以罗伯特·卡伯版国际经济学第十五章部分内容为例

2012-08-15

外语与翻译 2012年4期
关键词:出口商日元计价

宁 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而国际经济学(双语)的教学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用英文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分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部分,我们采用的是美国华盛顿中央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卡伯(Robert Carbaugh)所编著的原版国际经济学教材。笔者将以本书第十五章汇率调整与国际收支中的汇率传递部分为例来阐述如何从理论推导到经验实证研究展开国际经济学教学。

一、理论教学

从理论上来说,汇率的变动会对贸易量造成影响,国际经济学中在理想状态下是假设汇率完全的传递(complete passthrough)。而汇率的不完全传递(partial pass-through)使汇率对贸易量的影响不显著或是存在时滞。

首先,以经典购买力平价公式为基础在理论上将汇率传递进行公式化描述。购买力平价公式:P1=E*P2,P1为国内同质产品物价,P2为外国同质产品物价,P2以外币标价,P1以本币标价,E是直接标价法下本币的汇率。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LnP1=LnE+LnP2,用小写字母表示对数形式p1=e+p2。外国产品价格p2又可以表示为外国出口商的边际成本mc2和产品利润加成markup2之和。因此公式可以重新写为p1=e+mc2+markup2。而我们假设利润加成受到了出口国同类产业竞争因素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将同产业竞争影响因素设为常数a。同时,由于我们只讨论汇率因素的影响,我们将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简单的写为b*e。然后将上述两个变量带入原式,即可得到P1=e+mc2+a+b*e,合并同类项后得到 P1=e(1+b)+a+mc2。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如果(1+b)=0,汇率对物价没有影响的,也就是零传递,这种情况称为进口国货币定价LCP(local currency pricing)。如果是(1+b)=1则是完全传递,这种情况也称为生产国货币定价PCP(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如果0<(1+b)<1,汇率则是部分传递。

上述推导能够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在完全自由贸易条件下,进口产品的价格受到了汇率、出口国生产该产品行业竞争状况,以及出口国厂家的边际成本的影响。如果完全是买方垄断市场的话,定价方式则是进口国货币定价LCP,也就是零传递。如果是卖方垄断市场的话,定价方式则是出口国货币定价PCP,也就是完全传递。

二、实例教学

学生在理解上述公式化理论之后,教师可以举出教材中简单的例子来使所学知识固化。比如:假设在初始阶段,美国一辆汽车的美元价格为10,000美元,而在此初始阶段的美元对日元汇率为1:100,则此时该汽车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日元价格为1,000,000日元。然后再假设美元升值20%,变为1:120。如果汽车的价格仍然维持在10,000美元,则日元价格变为1,200,000日元。因此在卖方完全垄断的情况下,美元升值的比例等于产品日元价格涨价的比例。其根本原因就是消费者要花比原来多20%的日元去购买同样的10,000美元。同理,如果美元贬值20%的话,在完全传递的情况下,日元计价的产品便宜20%。这就是完全传递的经典例子。接下来再给学生举出零传递的经典例子,如果该汽车是买方垄断,该汽车日元价格始终维持在1,000,000日元,如果美元升值为1:120,那么美国出口商只能收到8,333美元,其以美元计价的销售收入将缩水;如果美元贬值为1:80,则美国出口商能收到12,500美元,美国出口商能够享受了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所带来的额外的汇率收益。

而在实际经济现象中,我们通常观测到的是部分传递,且常有时滞。汇率对物价的传递常常由于出口商削减利润,压缩成本,以及进口国分销商在分销渠道各个环节中的盘剥而变得不明显。而时滞则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贸易产品合同的期限,以及出口商对汇率走势的判断—即现有的汇率变动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如果判定为暂时性的变动,出口商可能会维持产品价格不变。一旦判定为永久性的变动,出口商则会考虑将汇率的变动传递到价格上去。

教师可以继续用实例详细分析原因。教材中有几个较好的实例。其中一个就是:在日元80年代中期的升值期间,日本厂家通过将生产线搬至成本较低的国家以压缩成本,并且对生产与管理进行创新改良以削减成本,这样压缩日元计价的产品成本。日本出口商同时也压低自己的日元计价的利润加成。这样即便日元升值,由于产品的日元价格已经得以压缩,因此日本出口商可以维持自己的产品的美元价格不变或升幅较小,从而得以维持自己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教材中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例子就是80年代中期的美元贬值却并未使美国的出口增多,其原因就在于产品的外币价格并没有随着美元的贬值而下降,存在对出口价格的部分传递。外币价格之所以不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出口商在80年代早期遭受了美元升值所带来的美元利润下降或是亏损,而在80年中期的美元贬值期间美国出口商通过对产品的外币价格只下调一点或是维持不变,甚至加价来赚取更多的美元计价的利润加成来弥补80年代早期由于美元升值所带来的损失。

汇率部分传递的另外一个值得分析的原因是即便货币贬值的出口国将以进口国货币计价的价格下调,由于进口商品到达进口国港口后的分销渠道的层层盘剥,最后传导到进口国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却没有下降。这也是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与对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以及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传递程度是逐级递减的重要原因。

三、经验实证教学

在向学生阐述完上述理论与实例后,再举出书上的两个例子来进一步用经验数据来说明汇率部分传递现象。教师可以用教材379页的美国产业的利润边际的变动情况表以及教材381页的美国制造业的净外部倾向(net export orientation)两个数据实例来进一步固化对汇率传递的理解。如379页的Table 15.7,从美国的进口来看,由于美国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庞大,外国厂商不得不依市定价(pricing to the market)。在1977年-1980年的美元贬值期,外国出口商基本上都部分地削减了本币计价利润加成来维持美国市场份额。而在1980年到1985年美元升值期,大多数外国出口商只能部分地增加本币计价利润加成以部分享受美元升值带来的额外收益。而从该表的下半部分美国的出口业来看,无论是在美元的贬值期还是升值期,美国出口商利润边际的变动率都要小于美元汇率的变动率,这意味着美元无论是贬值还是升值,美国始终可以维持自己的单位产品美元收入基本上是自己国内所定的美元价格,美国出口商从而得以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基本稳定。因此,汇率对美国出口产品的外币计价价格有一个比较完全的传递作用。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美国经济规模的庞大,美国产品的定价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国内市场决定,而并非由外部市场决定。美元汇率对美国出口产品外币价格的传递作用要明显大于美元汇率对美国进口产品外币价格的传递作用。而在381页Table 15.7所描述的美国行业的净外部倾向则说明净外部倾向(即出口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减去生产成本中进口部分所占百分比)越大的话,该行业的的利润就越容易受到美元升值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课程进展到这个阶段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做题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如果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为学生讲授汇率传递在实证上的检验方法。基准计量公式为:P=a+B1*X+B2*E+B3*K+e,其中a为常数项截距,X为国外控制变量集,E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本国汇率,K为国内控制变量集,P为国内物价指数,e为随机误差项。典型的国外控制变量包括国际物价水平,国际石油价格等。典型的国内控制变量有GDP增幅,货币发行量,国内利率,股市指数等。学生在前期通过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使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进行最小二乘(0LS)回归估计的技能,通过该基本回归手段所得出来的E的系数B2就是汇率对物价的传递系数的估计。但必须让学生明确的是:由于各个统计量的缺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解释变量的不完全性、回归方法的初级性、数据的不可获得性等等原因都会导致所估计的传递系数B1非常的粗糙。

四、其他辅助手段

在整个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来看学生接受情况,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课后的意见反馈和笔记情况掌握学生的理解状况。通过考试中的阅卷环节可以更深入、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上课效果。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组,布置一篇从理论推导到经验实证检验的论文作业,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协同完成一篇论文。老师批阅论文后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老师应鼓励学生提问,与老师进行讨论,并对论文进行修改。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对所掌握的知识有实战检验的机会,也能够培养学生对知识和中英文文献的获得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研究兴趣的目的。

五、结论

国际经济学理论在分析国际经济现象中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理论基础能使习得者具备分析纷繁芜杂的国际经济现象和从事国际经济实务的能力。但是国际经济学课程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而通过本文所阐述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形成规范的经济学分析范式,从理论和经验实证上形成对经济学有形的、系统的理解,培养出对经济学的兴趣,从而为未来的工作以及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1]Jose Manuel Campa and Linda S.Goldber.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87(4):679-690.

[2]陈浪南,何秀红,陈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价格传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8,(6):55-62.

[3]黄寿峰,陈浪南,黄榆舒.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物价传递效应:多结构变化协整回归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4):47-55.

[4]吕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8):53-61.

猜你喜欢

出口商日元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出口商降低信用证项下费用的方法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
如此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