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2-08-15林嘉华

外语与翻译 2012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政治思想

林嘉华

(闽江学院思政部,福建福州35010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举措,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为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胡锦涛同志在他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我党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那么,何谓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历史赋予了当代大学生光辉的使命和崇高的职责。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党和国家赋予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崇高职责,我们必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培养大学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的品质,努力使他们做到人自身和谐,造就和谐的个体,进而实现和谐的社会群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激励功能和疏导功能。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创造与活力的社会。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而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赖以存在的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更是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同时,和谐社会应该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够得到妥善协调的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要求用法治和制度,也要借助于思想政治工作来疏导。因此,在高校,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总之,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网络的发展,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与渗透,不同的价值观念存在于大学生之中,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了一些与和谐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例如,有些学生关心和拥护改革开放,但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往往存在种种偏见;有些学生拥有高度的民主热情和参与意识,但却缺乏正确运用民主权利的素养;有些学生缺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贪图安逸、胸无大志,学习缺乏动力,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在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而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有些大学生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保持坚忍不拔的意志,遇到困难时感到困惑、无助和迷茫,甚至自我堕落。还有些大学生受西方自由思潮的影响,片面追求自我意识和愿望的实现,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的甚至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我行我素,给社会安定带来一定隐患。如此种种情况,都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因此,不断地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哪些思想政治素养呢?

首先,要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含义,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掌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努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次,要有健康的思想道德[2]。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荣,坚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接着,要树立法制观念,努力做到遵纪守法。学好法律知识,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方略,依法办事,自觉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再次,要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克服贪图安逸的思想意识,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锤炼意志,增长才干。最后,要有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有稳定乐观的情绪,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沉着冷静,积极稳妥地加以处理,保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同时又蕴含着强烈的和谐意蕴,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

“和谐社会,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新理念、新认识,就是以人为本”[3]。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及师生观念变化对高校提出的时代要求,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的基础,是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能否顺利实施,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手段。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人为本的情怀,以武装人、引导人为基础,以理解人、关心人为重点,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精神动力、舆论环境、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总之,以人为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二)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诸如就业、学习、经济等方面的压力,由此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途径和新方法,它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增强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是高校学生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断探索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思政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直观性、双向互动性来设置网上心理咨询、真情告白等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可以互联互动、及时沟通,更加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三)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重构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个教育组织系统中,所有个体或大部分成员的共同价值、规范、行为准则和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方式”。学校文化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近年来,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已经成为高校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重构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重构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摆在主体和中心的地位,关心爱护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要求学校师生整体和谐,个体充满活力,在学习、生活与发展进程中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要求学校营造宽松、民主的人文氛围,学校师生员工在这环境中能够平等合作、真诚交流。

(四)指导学生树立人格魅力,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精神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成员树立相应的人格精神。人格是做人的资格,是成为人的品格和起码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自尊、自爱、自强、勤奋、谦虚是保障个性发展和独善其身的个性品格;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乐于助人等是个体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品格。一个人的社会品格只有有益于社会进步,个体品格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健全的人格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树立责任意识与诚实的优良品质;二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勇气,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三是要有健康的心态,要有宽容的精神,对生活有积极的心态,做什么事都要充满激情和热情;四是要有合作精神,懂得怎样和别人打交道、怎样与人合作。同时,自律、自制是人格的基石,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能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洞察学生心灵,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用心交流,要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用情感教育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五)从高校实际出发,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安全稳定是第一要务。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认真排查校园治安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加强校园治安巡逻;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校园网络信息动态,加强正面引导和网络监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出现紧急情况或恶性案件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要加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信息渠道畅通;要关心和解决学生特别是特困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便利的条件,要引导学生将勤工俭学与自己得专业特长结合起来,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总之,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重大,自觉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对每个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02-20.

[2]蒋祖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5.

[3]严莉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山东社会科学,2005,(10):14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