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几点思考

2012-08-15魏轶兵

文教资料 2012年23期
关键词:随班研究者儿童

魏轶兵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1.问题的提出

随班就读是当前我国孤独症儿童重要的教育安置形式,目前对这类儿童的教育质量令人担忧,随班就座、随班就混的现象比较普遍[1]。为了了解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以网络、电话、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我国大量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广泛地与孤独症儿童家长、老师、相关人士进行人深入探讨,发现目前我国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孤独症儿童家长们已经能够用淡定、积极的态度接纳孤独症儿童,能够与学校老师们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学校的整体环境氛围对孤独症儿童非常好,老师的综合职业素质高。这类儿童通常在入学1—2年内就会有较明显的进步,能够基本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但这样的情况是极少见的,更多的是属于第二类。这类儿童家长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有孤独症孩子,是命运的不公平,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发展前景悲观,学校的整体环境氛围和孩子老师的综合职业素质一般,这类孤独症儿童即使在学校里读书多年,也没多少明显的进步,处于“随班就混”的状态。就孤独症儿童而言,能够“随班就混”的孩子在孤独症儿童的整体中也是属于能力不错的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孤独症儿童虽然在入学几年后的进步程度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入学前研究者并没有发现这些孩子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研究者相信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的进步空间是非常值得人们期待的,迅速提高这类儿童的教育质量是当前普通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2.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重点

孤独症为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这类儿童在语言、社交、智力、行为等发面有诸多的异常,面对全身都是问题的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应从哪里入手呢?研究者认为在这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下,首先要明确随班就读工作的重点。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是决定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2]。孤独症儿童由于长期处于自闭状态,因此他们对环境的各种体验非常缺乏。在随班就读的教育环境中,有意识引导孤独症儿童对外周环境产生丰富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研究者认为所有能够促进儿童成长的体验,都应该为帮助孤独症儿童去经历,孤独症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应该以此为重点。

3.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

根据目前我国普通学校的实际情况,怎样才能顺利地开展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工作呢?对此研究者认为可以先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3.1 帮助普通学校教师树立对孤独症儿童的随班就读的信心。

由于目前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质量普遍低下,对这类儿童的教育前景持悲观态度的学校占多数。另外近年来媒体、电影等有社会影响力度的宣传虽然增加了人们对孤独症儿童的了解,但是这类宣传片大多宣传患有孤独症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鼓励人们对这类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同情,甚至对这类儿童的发展潜能做出了极低的暗示[3]。所有的这些的孤独症儿童的成长都是很不利的。孤独症儿童需要被理解、被接纳,更需要被尊重和期待,反之对这类儿童持同情、悲观、消极的教育态度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会严重影响教师们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信心。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效果、教育方法应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宣传和研讨,帮助教师们树立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3.2 引导孤独症儿童对学校产生敬畏心。

学校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即可敬又可爱的地方。对刚入学的孤独症儿童而言,学校是一个陌生的大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这些部门有时与学生的关系比较直接,比如教室;有的关系比较间接,比如校长室。儿童对学校敬畏心的产生,需要他们对学校有充分的理解。加强孤独症儿童对学校各部门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这些部门的名称、作用、与自己的关系等,因此研究者认为偶尔为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些进入学校各部门的机会是必要的,比如可以安排孤独症儿童偶尔到学校的某些部门去传话、送材料等。在孤独症儿童与学校各部门的接触中,即应保证孤独症儿童对学校产生好感,还要保证这类儿童理解学校的权威性,这对帮助孤独症儿童适应学校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3.3 不能让孤独症儿童认为自己是特别的。

当前对孤独症儿童的科学研究显示大部分的孤独症儿童有智力障碍的现象,这是否意味着对待这部分孤独症儿童应该与其他普通学生有区别呢?研究者在近年来的调研中发现一些被医生评估为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儿童经过几年的普小学习后,他们的成绩在班级中可以非常好。学习成绩与儿童的智力密切相关。智力测验的过程,需要儿童与医生进行配合,儿童智力的发展需要能从环境中汲取营养,因此对经常处于自闭状态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智力是很难被人看清的。教育孤独症儿童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打开儿童自闭状态过程,因此即使某些孤独症儿童被测定为智障,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智力就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可能。因此教师暂时性地降低对孤独症儿童的要求,并不意味着需要永远这样做,应该有让孤独症儿童逐渐赶上同龄儿童发展水平的意识。老师应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细心观察,不能低估孩子智力水平,不能让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里是特别的。

3.4 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学校的集体环境。

孤独症儿童经常处于自闭的状态,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喜欢一个人独处呢?研究者观察到孤独症儿童有“人来疯”或者在新环境中有平时少见的奇怪行为的现象,他们的行为表现与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这说明环境是可以影响孤独症儿童的。研究者甚至发现即使一些在学校里是表现得如好好学生的孤独症儿童,在一些不太熟悉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有明显的孤独、怪异的行为。因此研究者认为引导孤独症儿童与外界交往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很难做到事情,他们不是不喜欢与外界交往,而是不会采取适宜的社交方式。因此老师应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调动学校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孤独症儿童与集体环境进行互动,使他们逐渐融入学校的集体环境中来。

3.5 加大对随班就读学校的扶持力度。

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不是一个老师、一位家长个人的事情,是需要发挥集体的优势,这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但是当前在这些方面遇到困难还是很明显的。班级里多一个孤独症儿童,会给老师增加很多的工作量,他们对孤独症儿童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近年来时有发生学生家长联名上告,最后把孤独症儿童逐出班级的现象。当前由于各种原因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被普通学校忽略,甚至排斥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4]。孤独症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需要学校有接纳的态度,也需要社会有接纳的态度,更需要有能体现接纳的实际行动,否则孤独症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是很难有效开展的。孤独症儿童的班级需要小班化教学、需要更多优质教育师资、需要普通学生家长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等等。因此,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各方面的实际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4.讨论

近年来关于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研究已将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关于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教育环境支持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师和家长们对这项工作普遍存在种种的误解,他们普遍低估这类儿童的发展潜力,甚是认为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相处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对随班就读就读工作有各种异议。做好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这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而且需要社会的支持,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预测的事情就是他们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学龄期儿童可塑性很大,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是可以做好的,也是应该被做好的,某些孤独症儿童成功的案例说明,更多的孤独症儿童都可以做到。一个孩子成为了孤独症儿童已经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了,质量低下的教育将对这类儿童的成长产生二次伤害,对此教师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1]王梅.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教育问题的思考.现代特殊教育,2010(3):12-14.

[2]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全球教育展望,2011(6):9-15.

[3]金恒.大众媒体自闭症报道的偏差和建议.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2(7):33-35.

[4]邓永兴.现代特殊教育,2009(9):35-36.

猜你喜欢

随班研究者儿童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留守儿童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