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妙用“学生讲坛”

2012-08-15

文教资料 2012年15期
关键词:讲坛历史内容

宋 波

(邳州市第四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随着高考改革的巨大变化,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高三历史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山西新绛中学大力推进高中新课改,认认真真地落实“环型座位法”和“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全是自习”的教改措施,为师生沟通交流和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幅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高考升学率不降反升,新课改取得巨大成功,也给新形势下的课改以很大的启迪。

传统历史复习课,常常是教师把所学过的知识像“炒剩饭”似地再现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听课索然无味,听课效率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了使复习课上得更生动,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妨采用“学生讲坛”的形式进行历史复习。学生讲坛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内容,事先经过充分准备,经过相互讨论与交流,自己上台归纳知识结构,阐述历史原理,解决历史问题,分析历史方法。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参与热情,强化复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探究意识。那么,如何利用学生讲坛的形式增强复习效果呢?

一、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在讲坛式复习课上容易出现的现象是:第一,准备充足、性格外向的同学“独霸天下”,知识掌握程度不好或准备不充分的同学常常游离于课堂之外;第二,当一些同学侃侃而谈时,其他同学无所事事,没有认真倾听,积极地思考探索;第三,一些想说而勇气不够的同学始终不愿意站起来展示自己。虽然一部分同学很好地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但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其他观赏性质的表演,不能成为少数人的舞台。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不能让一部分学生仅仅充当“看客”。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制定完善的规则。

采用分组轮流当主讲,并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和最佳个人。具体操作如下:(1)内容。由老师布置学生讲坛的主题内容,据此每位学生精心准备,写出讨论稿,由组内成员自己确定主讲者,并要求他们与同组成员商议,对内容做精心准备,上课前将论题做成投影片。(2)讲述讨论。先由主讲者将问题仔细阐述,后由其他学生讨论并自由问答。(3)评分。由几名历史尖子生与老师共同打分,评分主要看论题的新颖性、方法的巧妙性、论述的正确性和内容的充实性等。

采取主动和被动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被动发言是指由老师随机指定的同学发言或主讲者随机邀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每个同学都有被叫到的机会,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也可以防止一些学生发言时,其他成员无所事事,还可以为想发言但勇气不足的学生提供机会,这时把他推上讲坛,给他一个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当然,主动和被动发言的情况均计入所在组的得分。由于采用评分制度,组与组之间竞争氛围浓厚,谁都不服输。在讨论中,学生积极思考,以能挑出对方的毛病和缺漏为大快,有时为某一问题各抒己见而争论不休。所以,采取此种形式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都能积极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体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学生讲坛中教师不能仅仅充当裁判或参与者,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及时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鼓励那些“欲言又止”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发言,让他们勇敢地表现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对成绩欠佳、信心不足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必要时“推”他们一把。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同时倡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引导学生相互理解尊重,共同进步。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广阔而无拘无束的空间,把原来自己进行教学的表演舞台,重构成师生对话的平台,老师成了学生的伙伴和朋友。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孩子们敢想、敢做、敢说,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畅所欲言,教学民主随处可见。

二、精心组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复习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同时发展学生记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讲坛式的教学过程,教师事先确定的主题和内容及设计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着重要导向作用,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题内容及问题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复习课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所有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在学生讲坛内容上要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活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思想方法及技能,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设计主题内容时要注重对有关历史事物的概念、分布、特点、成因、规律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及内在联系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二)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切实解决学生疑难困惑。

复习课要有针对性,切实解决学生在新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达到查漏补缺,提升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设计主题内容时,要把学生掌握不好的内容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学生讲坛形式澄清原理、熟悉规律,真正理解和掌握原先理解不深、容易混淆或出错的内容。

(三)合理设计研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幅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复习课除了夯实双基外,还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复习“辛亥革命”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校高三学生举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会,研究《辛亥革命》的两个小组的观点截然不同:A组:辛亥革命成功了。B组辛亥革命失败了。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分别说出对A、B两个小组观点的理解。设计这类开放性问题,可以规定这些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可以得分,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此外,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其他学科和社会热点确定讲坛主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视角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着眼过程,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学生讲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一)课前精心布置。

课前教师确定主题内容,给他们充分的准备时间,同时明确要求,尤其要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向他们提出期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堂精心组织引导。

1.采取适宜的空间组织形式,教室内适当布置,同组学生相对集中,形成各自阵营,事先在黑板上写出讲坛的主题内容,等等,总之,形成良好的环境。

2.把握时间,控制节奏。学生讲坛应由学生思考讨论,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既可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又可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获得新的更高层次的理解。但是不能无限制讨论下去,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必要时还应做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结构的优化。

3.及时多角度评价。不但在结束时,师生共同评分确定优秀小组和最佳个人,激励他们积极向上,而且教师应该从多角度评价学生,既要肯定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又要指出他们的不足。让他们在成功的鼓舞和失败的磨炼中学会认识自我,获得树立信心和提高心理承受力的情感体验,完善人格。活动设计要尽可能让大多数同学参与其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大家关注活动,使全班同学受益。

(三)引导学生向纵深拓展,向课后延伸。

采取学生讲坛教学模式,要想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前准备必不可少,课后延伸也是必要的。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前积极准备,但课后往往只关心胜负得分,在讲坛中暴露的问题和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没有深入思考探讨下去,而终止学习活动,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反思和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向课后延伸,将在讲坛中产生一些兴奋点和新的想法问题,做深层次探讨,而由于课时有限没有深入探讨的,课后继续。

尽管“学生讲坛”对活跃课堂氛围有良好的效果,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如那些存在争议、理论层次要求高、超过学生认知程度的某些历史问题,让学生进行互动就会显得勉强,结果会因学生理解不透彻甚至无法理解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活动的关键是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推理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绝不能一味追求形式,避免“热闹”之后一无所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由于高中历史的课时较少,任务较重,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论坛”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应认真领会其精髓,做到适时、适量,突出有效性。

在历史课堂引入学生论坛的教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合作能力,打破传统历史课堂的模式。但我们必须注意准确把握这种教学手段的内涵,形式必须紧紧服务于内容,在不断探究中完善,从而有效整合历史教学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途径和手段,增强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开辟学生讲坛,笔者在高三尝试了近三年,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形式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学生讲坛毕竟是对传统课堂45分钟运用的一种挑战,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但笔者坚信开放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改革的方向。我坚信,只要敢于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效率肯定就会有较大提高。

猜你喜欢

讲坛历史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杨荫浏讲坛”系列活动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新历史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