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幼师专业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必要性及途径

2012-08-15史爱芬

文教资料 2012年15期
关键词:智力师生心理健康

史爱芬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228)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幼师专业部分教师普遍反映,有一定数量的幼师生明显存在着人格偏差、处事缺陷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有关心理调查也表明,有50%的幼师生有较强的自卑感,表现出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消极情绪,缺乏自我意识,做事容易遇难而退。幼师生大多是女生,她们情感细腻,处事敏感,不善与人合作,缺乏良好的伙伴关系。

同时,在近年的幼师生实习中,实习单位反映实习生缺少社交技能,不善于与人交往;进入陌生环境后,将自己包裹起来,不愿意发表意见或观点;心理素质差,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急需大量合格幼教师资的形势下,加强对幼师生情绪智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二、情绪智力的有关理论和内涵

人们对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在人类行为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了解由来已久。亚里士多德曾说,生气谁都会,但什么时候对什么人生气,生气到什么程度,这是很难学会的。20世纪20年代之前,心理学一直将情绪和智力作为两个领域进行研究。桑代克(E·L Thorndike)提出“社会智力”的概念,他认为,人类智力可以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其中社会智力是指理解和管理各类人际关系,以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此,人们对情绪智力的研究初见端倪。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提出,情绪智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激励自己情绪的能力;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处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戈尔曼同时也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传统智力的影响只占到了20%,而其余大部分则归功于情绪智力。[1]情绪和智力都是多元化的,那种把情绪和智力绝对分离开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2]

美国心理学家Salovery和Mayer于1990年共同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后,情绪智力就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3]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的最佳界定,目前普遍公认的是沙洛维(Peter Salovey)教授和梅耶(D.Mayer)教授1997年界定的“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绪的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情绪智力强调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识别和理解,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其具体过程包括四个部分——认知和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心理动力;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妥善处理人际关系。[4]

三、幼师生情绪智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学校教育制度长期缺乏情绪智力培养。

情绪智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对情绪的理性控制,有助于思维发展,从而使具有较高情绪智力水平的个体更易在各个领域达成目标,取得成功。[5]当然,情绪智力在发展和成熟过程中,有从低而高的先后次序。而学生正处于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情绪智力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很大。

在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育中,中小学广大教师一味追求知识的传授,追求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尽管有些学科如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有时会涉及情感和态度问题,但是对学生情感分析、训练和评价等不够系统,不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多数幼师生在入校前受父母的照顾、宠爱,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进入幼师后她们往往因一些小事办不好而灰心丧气。进入幼师后,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难以适应;一些技能课,如音乐、舞蹈、美术等,有的同学因自己在这些方面缺乏天赋而产生自卑。幼儿教师专业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对学生批评多关心少,责备多鼓励少,与学生沟通不够,造成学生心里苦闷、烦恼。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师范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方法不够恰当,在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二)家庭教育忽视情绪智力培养。

如今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孩子会走路时就开始不惜重金让孩子奔走于各类文化技能辅导班、培训班,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和在学校比赛中的名次,能考上什么学校,却往往忽视了情绪智力的培养。迄今为止,许多家长也未能正确认识情绪智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三)幼师生特定的年龄和女性群体特点需要加强情绪智力培养。

从年龄特点看,处于青春期的幼师生正处于走向人生独立的转折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错综的时期,也是情绪发展上极艰难的时期。幼师女生普遍存在自我意识混乱、自我意识存在偏颇的问题,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陷,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沟通技巧欠缺,不能做到以诚相交,不善于倾听,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幼儿师范学校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多是女生。在这么一种特殊的环境下,女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非常独特。主要体现在小团体存在显著,人际关系不是很稳定,一部分学生和家人的关系很紧张。幼师生特定的年龄和女性群体特点需要加强情绪智力培养。

(四)我国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需要注重幼师生情绪智力培养。

我国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需要大量合格的幼儿教师。从职业特点上看,幼师生走出校门就要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肩负着培养新一代的重任,她们现在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一代的成长。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当具备他要培养的学生那样的品行。”幼儿教师不仅是儿童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榜样和引导者。重视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保证未来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培养幼师生情绪智力的途径

(一)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

学校是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主阵地,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首先认识到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重要意义,才可能真正把情绪智力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在对学生进行情绪智力培养时必须以校为本、因需制宜。同时要提高教育者的素养,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人际交往之间的障碍能及时得到排除。

从教育目标上看,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情智双全、德才兼备的人才观。探究“情智双全”的课程,使情绪智力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教育方式上看,全校应上下一心,建立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以情促智。

从教育内容上看,教师教育者必须树立重视情育、情智互补的课程观,寻找其他学科教学与情绪智力培养的生长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绪智力教育。

从教育评价上看,要树立情智并重、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将情绪智力作为评价学生的衡量标准之一,重视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的结合。教师应从多方面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扬长补短,促进学生发展。

(二)切实加强学校学生管理。

第一,着力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环境。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环境潜在的育人功效,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校园做到美化、绿化、净化。学生适应环境的过程便是塑造自我、平衡心理的过程。健康、活泼、积极进取的环境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教育作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第二,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合理地约束其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在幼师生宿舍文化建设中,应制定一整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抓好宿舍文明创建工作,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标准来装点宿舍,美化居室。倡导宿舍成员应有端庄的仪表、进取的精神、多彩的生活、健康的情趣、高雅的爱好,并辅以一系列强身健体、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品位,使活动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

第四,注重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幼师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阶段,老师、家长应让她们学会把握同异性交往中的“度”,从而使幼师生性心理健康发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第五,开展女性心理健康辅导课。从女生自身的特点出发,让她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保持心理健康,并提供科学的方法,让其用科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有效地解决其遇到的各种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引导幼师生进行心理自我维护,提高认识水平,学会情绪的控制方法。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很多,要指导幼师生在具体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择,从而达到调整心态,健康心理的效果。学校应当针对女生特点适当开设情绪智力教育课程或讲座,进行有利于学生情绪健康的训练。

第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她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舞台。学校要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给她们提供展示自己各方面特长的机会,满足她们展示自己的愿望,这对缓解她们紧张的情绪,克服过度压抑、孤独、自卑等不良心理很有好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为性格内向、有害羞心理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开展家校合作,要求家长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幼师生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家庭是情绪智力教育的基点。学校要与家庭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及教育观念,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引起家长对学生心理成长的足够重视。同时,促使家长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双方能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并且,学校要向家长普及心理辅导常识,介绍心理辅导方法等,与家长一起探讨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便学生心理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引导、教育她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四)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学校情绪智力评价体系。

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将情绪智力发展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和考核指标,并组织专家学者制订幼师生情绪智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在课程活动的安排、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一些工作,积极探索情绪智力教育的合理途径和方法。

五、结语

幼儿教师要承担培养国家新一代的艰巨任务,自身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就无法胜任这些工作。为此,要培养良好的幼师生情绪智力,应通过学生的心理自我维护,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的心理成长空间,帮助幼师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在以后的工作中耐得住儿童的顽皮,耐得住生活的艰辛,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幼师生情绪智力培养应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大环境到家庭小环境,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防止和减少心理健康障碍问题的产生,使她们朝着“合格加特长”的方向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幼儿教师。

[1]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2]赵长秋,赵建国.对情绪智商的理论回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33-38.

[3]李红燕.情绪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观念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5:33-34.

[4]方成智等.心理与情商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23-29.

[5]陈君.略论情绪智力及情绪智力教育的操作构想[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3):92-94.

猜你喜欢

智力师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智力闯关
麻辣师生
欢乐智力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