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从就业辅导员角度看大学生就业

2012-08-15周闻名

文教资料 2012年22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竞争力毕业生

周闻名 杨 琴 基 艳

(1湖南科技学院 生化系;2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而“难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日益凸显。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针对大学生就业展开的研究较多,但针对“难就业”大学生进行的研究较少。高校就业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的指导者,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和正确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高校就业辅导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难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大学生自身及家庭因素出发,探寻帮助“难就业”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难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一些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笔者以就业辅导员的身份对数百名“难就业”大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整理访谈记录,笔者发现他们就业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空白”

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分支,如:职业性向理论、择业动向理论、入职匹配理论、职业锚理论等。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为参照标准,进行合理的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本人对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它包括选择何种职业、在何地区和单位从事这种职业、职务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大方向应是自身能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得到成长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让他们朝着方向不断努力,从而充分地发挥潜能,走向成功。[1]

在所有被访谈的“难就业”大学生中,很少有学生做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在校期间,他们多数人没有思考毕业后的去向问题。对于自己喜欢、适合及能够胜任哪种工作,他们大多表示不清楚。“大四之前从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总觉得离毕业还远,不想去想那么多”,一位学生如是说。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直接造成了学生求职期间没有具体目标,盲目乱投简历。结果他们因缺乏相关经验和优势,往往造成所投的多数简历石沉大海,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2.就业政策“模糊”

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台了很多政策,然而许多“难就业”大学生对这些政策都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合理利用了。当研究者询问这些大学生是否了解“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大学生入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就业政策时,大部分学生仅表示“听过”,但从未深入了解。

3.就业期望过高

就业期望,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的向往,是个体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和信念,就业期望直接影响人对职业的选择。人的就业期望主要包括生存因素(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精神需要因素(如工作单位知名度、社会地位、社会声誉等)和发展因素(如公平竞争程度、个人的能力得到施展程度、升职机会等)。[2-3]个体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才能、机遇等条件之外,职业期望是否合理也有决定性的作用。[4]

许多“难就业”大学生看不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与同学、朋友攀比,一味追求既轻松又高薪的工作,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直接影响了就业。在访谈时,一位学生坦言:“我的初中毕业从事工厂技术工作,月工资可以达到2500元,但我作为大学毕业,找的工作却是1500元左右的工资,这让我很难接受。”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与学生自身情况的差距,给大学生顺利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4.就业竞争力较差

就业竞争力差也是许多大学生难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自身具备的就业条件上的不足直接造成了他们就业竞争力低。据研究者观察,许多“难就业”大学生大都性格内向,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很难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另有一部分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原因荒废了学业,学无所成,难以被用人单位接受。与“难就业”大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性格外向、曾担任学生干部、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同时,家庭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难就业”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贫困的家庭能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尚属不易,求职择业则完全需要靠他们自己打拼。“我宿舍有两个同学,都是依靠家里的力量找到了好工作。一个亲人在某机关担任要职,通过该机关的笔试,面试则基本没有问题。另一个毕业后直接进入家族企业便可以了”,一位学生在访谈中直接指出了家庭背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现实作用。

二、就业辅导员帮助“难就业”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难就业不仅给学生本人带来巨大精神压力,而且给其所在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本研究针对访谈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1.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按照职业锚理论提出的要求,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动机、需要和态度等个人特点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与职业相关的自我概念。同时,他们应随着对自己的了解,不断地调整职业锚,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锚。[5]而根据人职匹配理论,个体对职位的满意度取决于个体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当个体人格与职业相匹配时,个体就会产生很高的满意度,从而取得良好工作绩效。因此,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个体应尽可能地了解自身的人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有重要作用。在指导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我们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帮助他们认清自我的优缺点,提醒他们朝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努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强调,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应从自身的情况出发,不可好高骛远,应选择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职业生涯目标。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在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之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2.帮助“难就业”大学生“解读”就业政策

许多“难就业”大学生都对国家近年出台的系列就业政策不太熟悉,我们应帮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就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宣传适合的就业政策。例如,对于师范生,我们可以向他们宣传“特岗教师”政策,因为特岗教师是学生考入教师编制的一条不错的捷径,且待遇教优,每年国家有2万余元的生活补助。对于生源地有“三支一扶”政策,或有志愿服务西部的学生,我们可重点向他们宣传这些相应的政策。

3.指导“难就业”大学生调整合适的就业期望值

在大学毕业生刚进入社会时,他们的就业期望具有典型的大学生的特征。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不仅结合了其自身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主观因素,而且结合了社会需要、就业机会等客观因素,大学生必须根据客观因素,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认知和定位。据调查,薪金档次、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性质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期望的三个重要方面。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学习,没有步入社会,他们在刚就业时形成的就业期望值往往与实际有差距,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就业困难。因此,毕业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不断地调整就业期望值以顺利就业。[6]

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大学生“难就业”的重要原因。就业辅导员应帮助大学生转变错误的“攀比”心理,要提醒他们工作的薪水不是最关键的,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在没有工作经验的前提下,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应培养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第一份工作。

4.帮助“难就业”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难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弱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学生家庭,另一方面则来自学生自身。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就业竞争力问题一时是难以改变的,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的问题入手,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我们也可以通过模拟招聘会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面试技巧,提高面试能力,并指导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喜好,制作合适的简历,提高简历的命中率。

另外,我们还可以和熟悉的用人单位联系,让毕业生先去实习,通过积累工作经验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研究者所在高校的不少院系便本着“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以“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为学生联系了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实习时,企业便与学生签订了聘用合同,由企业出钱为学生提供技术培训,培训完成及学生毕业后便可直接上岗,培训费用由学生在工作之后分期偿还。采取这一措施之后,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地提高了,他们从“难就业”成功变身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5.为“难就业”大学生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

对于确实“难就业”的大学生,我们应积极地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指导他们认真准备面试。我们也可以主动和熟悉的用人单位联系,向他们推荐我们的毕业生,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总之,作为高校就业辅导员,我们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大学生中,认真了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竭尽所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应不断探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从多角度入手,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

[1]曲艳.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大学,2005.

[2]宝利嘉.好工作都到哪儿去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凌文牲,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342-347.

[4]汪新建,李磊.管理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施恩著,仇海清译.职业的有效管理[M].三联书店,1992.

[6]车恩利.大学生职业期望研究——以大连理工大2006届毕业生为例[M].大连理工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竞争力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最“叛逆”的毕业生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