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2012-08-15曹海琴

文教资料 2012年22期
关键词:竞争力辅导员素质

曹海琴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社会科学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中央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6)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要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重点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探索高校辅导员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及特点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特点如下:

一是复合性。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绝不仅是指一种就业的技能,而且是一个符合性的概念。包括人面对自我、有存在勇气的IQ(智力商数)、活在社会中的EQ(情绪商数)、后天学习得来的客观知识KQ(学识商数),是一种综合素质和在职场中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二是外显性。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是可以明确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眼高手低,妄自尊大却缺乏踏实做事的态度和能力。其具体表现,有基本的专业素养、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基本素质不是内含的,而是以恰当的方式彰显出来的。

三是长期性。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时间维度上说,不仅是求职的阶段,更包含其在职场中的表现和发展潜质。就业能力应该涵盖大学生从毕业求职到从事实际工作,贯穿整个职场生涯。

二、高校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教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个领域,重任在肩且大有可为。

(一)新时期的学生工作实际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

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课题中,高校辅导员是引导者、执行者,又是服务者。当前,学生工作的情况日趋复杂,因而对辅导员的要求随之提高。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除了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由衷的热爱。

爱是教育的事业,没有爱心,没有真诚的情感付出,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

2.学习能力。

辅导员自身要保持学习的状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唯有如此,才可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对现实情况的认识能力。

辅导员要有战略思维和眼光,既要认清社会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更要认识到在校生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并采取适当措施尽量缩短这一“鸿沟”。

4.对学生的影响力。

辅导员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学生有一定影响力,对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具体措施

1.实施大学生就业全程指导模式。

当前我国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就业指导只是针对毕业生的“季节性快餐”,而且内容上偏重于简历制作技巧、面试技巧培训,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学生在求职中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绝非传授一些技巧便可应对的。应该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化于对学生综合素质、意志品质的塑造,时间上,应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始终,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真正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塑造大学生的整体气质和素质,而要做到这点,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时间跨度上应该从入学直至毕业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目标体系为:学会为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内容上也是针对大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各个年级的工作重点为:一年级引导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专业;二年级主要是学业指导,培养就业素质;三年级则重点为择业指导;四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可以侧重就业指导。[2]不仅如此,更要将学生性格的完善、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

2.注重对学生性格的引导和塑造,以及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

分析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不能改变,但是,性格可以修正。”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伦斯·妮蒂雅曾写了一本风行全球的畅销书《性格解析》,提出了“四种性格理论”。该理论是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将人分为四种:可爱乐观型、权威急躁型、完美忧郁型、平和冷静型。高校辅导员应该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同时与学生一起制订“性格计划”,适当完善他们的性格,尽量克服各人的性格弱点,争取“让活泼型统筹起来,让完美型快乐起来,让力量型缓和下来,让和平型振奋起来”。

提升就业能力,除了完善性格外,还要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好习惯是宝贵的职场素质,比如学会计划和总结、良好的执行力、不拖延高效率地工作等,这些都应该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生活中培养。

3.注重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作发表在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3]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关于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同学者也有不同定义。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应包括“基于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创造、获取、整合战略资源的能力”及“支配各种能力的能力”[4]。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以良好的身心素质为基础、以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载体而整合的一种综合能力。

高校辅导员在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方面可以做到:

首先,意识灌输。应该将核心竞争力的理想贯彻到全程指导体系之中,明确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引导每个学生了解自己,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结合社会需求,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

其次,提供必要的具体指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方式,辅导员可以给予具体的引导。比如,某女生所学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想把英语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辅导员在引导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引导她明晰目前距离职业理想的要求还有多远。因而制订出更加具体的计划:考哪些证书,重点了解哪个行业,去哪类企业实习,积累哪些知识和经验,等等。

再次,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缺失的现状比较突出。当今,许多高校的实践培养和创新培养机制不健全,高校辅导员应该不等不靠不抱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适当引入拓展训练和团体心理咨询。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其英文名为“Outward Bound”,从字面意思上解释为“出海的船”,并在教育领域诠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未知的挑战。[5]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体验式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改善人际交往,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6]2002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召开的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会上,下发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标志着素质拓展训练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的全面展开。

心理咨询大师卡尔·罗杰斯说过,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小团体运动”。通过团体经验,人们可以重新探索自我、发展潜能,团体提供了人格重塑的机会。团体心理咨询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而言的。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即由咨询员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询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团体咨询的过程被认为是一个通过成员互相作用,来协助他们增进自我了解、自我抉择、自我发展、进而自我实现的一个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学习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与习惯,以及互相尊重、互相了解、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作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7]而上述这些素质,都是与就业能力有内在一致性的。高校辅导员适当引入拓展训练和团体心理咨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4.注重创业教育。

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应运而生。如今,创业教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各级各类院校掀起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浪潮,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把创业当做“另一种就业方式”。必须强调,高校的创业教育并非只是狭隘地引导学生毕业就创业,而重在理念和素质的培养。重在引入“企业家精神”,强调过程,强调一种导向,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未来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要调动起高校辅导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培养学生创业心理方面的独特角色作用。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影响和指导,他们是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创业程序等信息的宣传者,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谋者和创业梦想的启发者、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者和提高者、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心理压力、困惑的疏导者、大学生创业发展跟踪考察的联系者。[8]

5.充分关注就业困难的特殊学生群体。

在求职就业的阶段,学生结束象牙塔中的生活,走上社会经历挑战,大多数充满着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和无力感,情绪波动比较大是比较普遍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天性、资质和努力程度的个体差异,学生表现出的状态差距很大。有的非常积极主动,面对困难很快调整状态积极面对;有的则会消极悲观。指导就业的辅导员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为他们疏解消极情绪。

第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避免眼高手低。帮助学生认清自我,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制定切实的目标。

第二,要积极帮助联系就业信息。学校多提供就业信息给学生,所起作用不仅仅在于就业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无形中传达给学生两个信号:一是机会有很多,只要努力争取;二是学校和老师没有忘记他们,学生体会到这种关心,自然会回馈更多的信息。为随时帮助学生处理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创造了可能。

第三,要教授求职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贯穿学生在校学习整个阶段的任务,此时尤为重要。在求职的关键时期,将重要的理念和方法再次传授给学生,对于提升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整体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要随时关注,及时鼓励。这个阶段一定要与出现了就业困难的学生经常联系,因为他们的情绪可能随着面试的结果而波动剧烈,一定要及时保持联系,及时为他们疏解负面情绪。帮助他们分析每次求职的经验教训,消除唯结果论的急功近利,总结在每次经历中获得的成长,并且及时地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转引自林继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做法[J].文教资料,2010,5:196.

[2]参见曹海琴.辅导员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全程指导体系初探[J].知识经济,2011(3):144.

[3]PRAHARAD C K,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May-June:79-91.

[4]丁锋.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69.

[5]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45.

[6]柳敏,安扬,栾天光.浅谈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2,1:78.

[7]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

[8]唐静,孙独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科技信息,2005.6:432.

猜你喜欢

竞争力辅导员素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日本竞争力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