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对策
2012-08-15张丽
张 丽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调整,一线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作出改革和尝试。职业语文能力是一种建立在一般语文能力基础之上的发展性能力,是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未来岗位(群)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而进行的语文能力的再设计,以使学生语文能力结构和内涵更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笔者经过整理和思考,总结出技工院校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从学校、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几个方面着手,为技工院校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技工教育的发展由此将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作为一种有效的模式,校企合作教育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共创产与学双赢的局面。校企合作能充分运用双方优势,使理论与实际配合,增进师生实际经验,缩短产学差距,提升职业教育功效”。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适应产业走向的合格技能人才,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并综合考虑教学现场组织和职业岗位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通过学校、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资源共享、产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一,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改变学校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专业技能较差的现状,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拉近与企业的距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基础。另外也为企业不断带来了新的员工,树立了新观念,增添了新活力,为实习单位解决了人员紧张的难题。而且企业可以减少培养成本,将每年表现优秀的学生留下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后备人才,盘活企业人才资源。
第二,课堂教学向企业延伸,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效对接。可以邀请企业方面的管理人员经常对学校的实训过程进行指导,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引导。学生通过进企业参观、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体会企业文化,促进他们了解企业对于员工质量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职业素养、职业意识、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在校园里建设受职业文化素养熏陶的校园文化,比如学校经常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将成功创业的故事与在校同学进行交流,让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成功经验,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培养“双师型”语文教师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同时,也具备相关专业的技能资格证,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
良好的文本信息阅读与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对象的情况;良好的沟通能力则能使学生尽快认识新的上司、同事和客户,并取得他们的信任。语文能力对于人们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双师型”语文教师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从事技工教育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满足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该了解和掌握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和所在岗位或岗位群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技巧,并懂得技工教育的特殊规律。也就是说要走向社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和特点,注重教学的实用性,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地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突出“说”和“写”的地位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目标具有其特殊性,这是由技工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的,即加强教学中的动口、动手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即使岗位性再强,一旦下岗,他们也会很自如地适应新的工作。技工教育是以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为目标的教育,它要培养的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应该是不尽相同的。就语文学科来说,面临现代社会生活的挑战、人际交往的频繁、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些都要求人们有较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使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准确得体、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富有魅力。技工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使用最多的文体就是应用文,所以要把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应用文写作上来。应用文的种类非常多,在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选择常用的文种进行学习。因此,应结合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以及技工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对口语交际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
第一,教师应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走出封闭,走出课堂,结合专业,融入时代。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开拓能力、求知欲望、专业运用能力、职业道德等。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制订适合自身的发展计划,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即使将来更换工作岗位甚至变换职业后,也能在新的岗位或职业中继续发挥作用。
第二,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朗读、讲授、问答等常规的语文教学方法是继承了自孔夫子到叶圣陶两千余年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应赋予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新活力,灵活运用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很适合技工院校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就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教师同样是情境中的事件探究者或问题解决者,在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进行《求职》的口语交际课程时,就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模拟求职的场面,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将来成功面试。另外,可以依据实际语文教学,对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优化组合。
第三,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方式。加强学科内外的联系,注重在语文活动的过程中较好地整合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倡导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引导学生学会用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自主研究、阅读文本;引导学生学会用锐利的眼光来发现问题,确定专题;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谦虚的态度和聪慧的头脑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学会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各种信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质疑精神、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多样化思维的灵活精神和用事实说话的实践精神。
第四,灵活使用教材,并编写本校学生所需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基于学校的办学特色,以教师为开发主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旨在使学生在自由发展中张扬个性。
学校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的专业、个性特点,对现行的语文课程培养目标加以调整,开发适应学校专业特色的语文校本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深入企业去考察,了解本地区企业发展的状况,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这样就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笔者针对我院学生编写的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使用效果也不错,学生感到很受用。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水平,通常都使用一张试卷就简单地将学生的能力水平给测定了。这样做既存在偏差,又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语文能力的水平。应该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语文能力,分类别、分层次、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办法。技工院校学生语文能力评价体系应与专业相结合,以实用为原则,在评价范围上,可以把期末卷面成绩、平时的听说训练成绩和各类语文活动的成绩相综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文能力上的平衡发展。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核在评价内容上,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平时考核为主,以期末考核为辅。把平时上课时听读说写的成绩、参加各类语文实践活动的成绩及期末考试的成绩按比例相综合,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文能力上的平衡发展。
总之,通过集思广益,开发校本教材,使语文课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改进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手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保证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改进和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得以更加科学、全面地指导和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这样,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现状一定能得到改善,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 约翰·S.布鲁贝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61.
[2] 孙杰,张弢.浅析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5,6,(3):118.
[3] 王小红.高职生语文能力培养初探[J].河南教育(中旬),2008,(8).
[4] 纪建强.结合专业特点培养语文能力[J].职教论坛,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