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前十年《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综述及反思

2012-08-15曹向华董岩

文教资料 2012年1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研究性研究者

曹向华 董岩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03)

21世纪前十年《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综述及反思

曹向华 董岩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人文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03)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研究者们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深层次进行了研究。多角度包括: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新的网络环境下催生的新方法;基于调查研究基础上尝试的新方法;课堂实践中摸索的新方法;传统方法的回归。在研究层次上,研究者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由单一的方法研究扩大到教学模式的总结。

21世纪前十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成果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研究者们对《大学语文》从定位、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考试评价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关注最多的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本文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的十年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反思其中的得失。

一、多种视角关注下的教学方法

近十年来,研究者们总结分析了众多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的是在深入研究新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教学方法,有的探讨了和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有的则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总结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有的是大学语文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实用可行的教学方法。这其中还包括一些研究者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回归与认可。

(一)新理论角度下的新方法

十年来,一些研究者致力于对新的教育理论的引入和理解,并自觉运用于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大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一种新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一文中,研究者主张大学语文应体现出创新思维,既表现老师的教法中运用新的理念,又包括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代表性的文章还有《大学语文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大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微》。

2.体验派理念的提出。有些研究者敏锐地捕捉到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并提出了体验式教学。如陈建华、陶贞安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理念》一文中指出: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以学生的主体体验为主,以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为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关于人生、世界的各种意义,建构完满的个体精神世界;体验式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对生命的一种关怀;体验式阅读教学应该确立的重要理念是生命化、人本化、民主化、整体化、熏陶化。此类文章还有《新课程理念下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让体验走进大学语文课程》等。

3.大语文理念。于卉芹、曹雪立在《大学语文课程设计中的“大语文”理念》中指出:大学语文不应再是“方法论”,而应是“世界观”;语文课上应该让学生通过名著的阅读,充分了解历史、哲学、自然和社会,使学生获得关于历史、哲学、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信息和经验。文学通过对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典型化,为我们描绘出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生活图画,使我们不但了解现在,了解过去,还能展望未来。此类文章还有《大语文教育观与开放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等。

其他还有博雅教育理念,此类研究者主张大学语文应该是一种博雅教育,如在《基于博雅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一文中,作者提出了博雅教育的具体方法: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同时完善教材建设;拓展和延伸教学领域,对网络博客的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如在《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杨建成提出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基本模式和教师角色。

(二)新时代带来的新方法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网络的大众化,多媒体的普及化,势必对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很多研究者探讨了信息化、网络化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有些研究者深入分析了运用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中出现的问题。如:杨春艳在《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思考》一文中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好处是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容量;弊端是喧宾夺主,剥夺想象力,难以因材施教。栗亮在《〈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最优化设计探讨》一文中提出多媒体使用的适度、适时、适体原则。有的研究者指出了网络文化对大学语文课堂的冲击,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策略,如《对网络语境下语文审美特性的缺失及对策的研究》、《浅析网络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两篇文章。

刘雪梅在《大众文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大学语文教育探索与实践》中设计了大学语文课互动式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使老师和学生能够真正地互动,因而催生了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情景导入、自主探索、协作学习、评测反馈、总结提升等五个步骤。

(三)基于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新方法

大学语文的研究者大部分是一线工作的老师,因此很多研究者的教学方法是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或经过调查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如研究性教学法,在《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中,白葵阳总结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问题、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合作。再如《滇西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作者通过调查学生,总结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以专题讲座形式授课,课堂上希望注重探讨,加强互动,激发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伍桂榕在《试论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类型》一文中对不同研究性学习类型进行研究,包括:(1)专题式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2)社会调查式研究性学习;(3)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4)角色扮演类型的研究性学习。

(四)课堂实践中摸索出的新方法

更多的研究者从课堂实践的教学点滴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发挥语文教师的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快乐教学法、幽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法、案例教学法。如任秀芹、黄娅雯的《情境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对语文课堂上情境的设置作了具体的分析:导语引入情境,板书强化情境,形象化教学语言描绘情境,音乐多媒体显示情境。

(五)旧方法的再认识

当大部分研究者把教学研究的中心投向新方法,希望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带来全新的开放的更加灵活的课堂教学时,也有学者仍执著探索某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法、传统诵读法等。如《大学语文朗读功能的再审视与实施策略》,再如《传统诵读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恢复与介入》一文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重要性。相对于新方法研究上的热闹景象,对传统方法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且没有什么新意。研究者在执著地坚持传统方法的优越性之时,却没有找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无法让这些传统方法焕发新的光彩。

二、教学方法研究的层次

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探索、关注的角度不同,在挖掘的深度上也体现出了差异性。对同一种教学方法,有的研究者关注的是它的可操作性,在文章中更多地探讨它的具体教学步骤,并举出了实例。有的研究者关注它的理论依据,论证理论的可行性。而有的研究者则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致力于总结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堂教学模式。三种研究的角度,关注的不同、研究的不同、服务的目的也不同。第一种更具实践性、第二种则是具有理论性,而第三种则是兼具理论和实践性。从挖掘的深度上,第三种显然优于前两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近十年来的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理论研究的和兼具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文章在增多,使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向着一条学术化的道路前进,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

其中一批构建教学模式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这批论文的出现标志着研究者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同时关注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如郑孝萍在《〈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中提出:还学生教学中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老师扮演解决质疑的角色。再如王艳军、季红艳在《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创新语文教学,创新考试模式,全面评价学生成绩,从课堂成绩到动态评分到课程论文,专题讲座形式的配合,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性的讲座,广度和深度加强,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搭建学习更广的平台。此类文章只是对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构想。李书萍、李菊英《关于在理工科院校建立开放式立体化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开放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团体为平台,以校园网络为课外资源。有的文章则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考,如莫银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讨论教学模式初探》中讨论了问题、问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理论依据、不同类性问题的应对、教师在问题讨论中的角色与注意的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21世纪的前十年,大学语文教学研究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形态。相对于20世纪的研究,这十年的研究,更具理论性,更具学术化。研究者不再只是从一个教书匠的角度对语文教学提出一些零碎的建议,而是更关注理论性。从新的理论出发、新的时代出发,力争从多角度,深层次探讨新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努力构建一种全新的,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近十年来的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总体学术水平并不高,陈词滥调的文章不在少数,而且更多的文章停留在纸上谈兵的角度,或是不谈具体的操作,或是泛泛而谈,可操作性较差。

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主要是一线老师)必须在充分对新方法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具体的实践步骤,并最好经过几轮授课的检验,写出翔实的实践报告,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充分评估,进而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形成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笔者发现,近十年中水平较高的教学论文,正是通过此类思路创作出的论文。当然,因为科研压力、语文学科的地位问题,很多老师没有条件去开展自己的新的实践,而科研的压力又使很多教学研究论文成了凑数之作,再有很多大学语文老师在研究生阶段是语言或文学为专业的,对教育理论,尤其是新的教育理论的研究很少,这在论文中的表现就是理论性不强、学术味不足。而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研究,又是不能离开理论指导的。

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说是大学语文研究的核心,对于改变大学语文的尴尬地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本文为2011年军械学院教学改革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JXLX2011038。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研究性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