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
2012-08-15吴静梅
吴静梅
(沾益县第四中学,云南 沾益 655331)
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理论知识来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是我们国家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可见中学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我们可以明确,国家在教育目标上把德育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然而,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学生普遍对其不感兴趣,德育实效性不高的普遍现象。因此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寻找解决良策,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一、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干扰。
思想政治课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一些有利、不利因素对思想政治课及学生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利因素对学生行为习惯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1.学校环境的不利因素分析
学校是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场所,是直接影响的一个外部环境,但是目前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仍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在成绩或者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本学科德育的渗透功能,单纯传授理论知识,不注意利用课程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并且在学校教育中,涉及校园的安全稳定及其他原因,部分课外活动或课外社会实践难以开展,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发挥。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的不一致
思想政治课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个别甚至部分家长受世俗化的影响,导致对功利化的盲目追求,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3.社会负面因素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高速发展,随之也有负面因素层出不穷地暴露,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冲击;政治多极化的影响,世界多种文化、思想的不断碰撞,影响到国内的思想与人民的生活;西方部分国家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阴谋仍如影随形;国内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各项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持续对立。这些负面因素都对中学生的思想带来冲击与对社会问题的困惑,增强了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教师自身责任感下降,素质下滑。
市场经济多样化的冲击,教师的责任感日益下降,表现为一定的师德下滑,教师功利主义严重,很多个别现象发展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例如:个别教师将上课应该讲完的教学内容或重点内容省略,而引导学生去家教补习;为在考核中取得好名次而让学生弄虚作假;为达到目的对学生只下简单粗暴的命令,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甚至出现恶意体罚学生等现象;教师言行不一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信仰危机,表现出学生对教师及教师所授德育内容的怀疑和不信任,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内容的增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对发展中的政治学、经济学的把握不深刻,需要及时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补充。落后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这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教育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的脱节。
由于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崇尚消费主义所导致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市场经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极端功利主义的出现;这些社会现象都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上的思想、理论和观点与现实的反差产生了很大的反感,并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持怀疑态度,甚至排斥和逆反,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还表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但是在教学中,限于时间、成本等限制和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本应该开展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都难以开展。例如,讲解货币职能时,应该带着学生到银行、财政、税收等单位开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学习货币流通时的各种职能,并且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应该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所谓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果加以继承与发展,敢于把不合时宜的方法和手段坚决抛弃,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坚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思想政治课这个阵地灌输到学生头脑中。
(二)教师应做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的结合。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较强思想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教育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教育时刻保持与理论创新的同步性,充满着新颖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消极现象,并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利弊与正误,使学生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各种消极现象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
1.改进课堂讲授法
讲授法是思想政治课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在教学形式上,要把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课堂讲授充分结合起来,利用幻灯、音频、视频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教学应用,把多媒体教学的及时性、互动性、直观性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课堂讲授生动活泼,改变传统讲授法中理论教学枯燥和注重说教与理论的灌输的现象。
2.运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具体教学案例,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把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律知识、经济学常识、政治学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社会学常识等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知识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兴趣融入思想政治课中。
3.注重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的开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知识的灌输,又是对知识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合理安排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并且有意识地组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通过实践,让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思想政治课中除理论的学习外,还包括公民道德、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等内容,因此教师除进行教学外,还应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在讲授法律常识的时候,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模拟小法庭的形式,组织学生按照法庭庭审现场的模式,就某一简单法律问题开展模拟审判。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发挥宣传、示范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材仅内容而言,就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牢记德育目标,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2.
[1]陈茂.新时期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研论坛,2006.(04).
[2]杨维风.改进思政课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7).
[3]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宇琴.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