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混龄教育模式在青少年宫社团建设和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2012-08-15杜亚芳

文教资料 2012年31期
关键词:蒙台梭连续性排练

杜亚芳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引言

混龄教育是指将3~6周岁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中,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倡的一种教育形式。混龄班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它更接近真实的社会生活,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学会理解、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快乐的情绪和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国外混龄教育的传统可追溯到19世纪的“一间房”(one room)学校,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普遍采取混龄编班的形式。混龄教育虽早有传统,但早期一直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近代的班级授课制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备受批评。人们回头重新审视混龄教育,重新发现了它的价值。20世纪60年代,古德兰(Goodlad)和安德森(Anderson)的著作《无年级学校》(The Non-graded School)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此混龄教育的研究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今年来,混龄教育在德国、美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而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儿童无兄弟姐妹的情况也引起了国内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家长的关注及思考,目前国内部分幼儿园也尝试运用间断性的混龄教育对幼儿进行学习、活动。

混龄教育通常分为“间断性混龄”与“连续性混龄”两种形式。间断性混龄是指每天一个时段或是一周一至两个时段之内采用混龄教育。连续性混龄是指一直都采用混龄教育,从幼儿入学开始就实行。“间断性混龄”与“连续性混龄”的主要区别在于,从时间上,前者是非连续的、间隔的、随机的,后者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持久的。基于社团活动特性,本研究选取了连续性混龄教育形式,拟通过在杭州少儿艺术团—演艺团内的实践,了解连续性混龄教育模式对社团的发展、对团员自身的成长等方面的作用,从而达到改进社团建设和管理的目的。

一、在社团中实施连续性混龄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与其他校外教育组织形式不同,社团是以兴趣为切入口,籍自发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打破区域、年龄等背景的限制,通过创造各种实践和体验机会,使少年儿童在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进程中,发展身心、陶冶情智、修炼品性、施展才华。这些特性决定了在社团中实施连续性混龄教育有较强的可行性。具体到笔者所负责的杭州少儿艺术团—演艺团,笔者认为实施连续性混龄教育的有利条件非常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一)团员的年龄构成。

因表演专业的特殊性,团队招收学员年龄从8-15岁不等,团员年龄结构参差不齐是团队的一个特色也为混龄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先天的条件。目前团队实际团员30人,8岁5个、9岁5个、10岁8个、11岁4个、12岁4个、13岁4个,个别初三团员因学业紧张已申请退团。

(二)团员具有的共性。

团员之间虽然年龄跨度大,但孩子们彼此相处融洽,年龄的差距并没有使孩子们产生距离感,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共性:喜欢表演、性格外向、喜欢集体活动;有较强的合作意识;适应能力强;喜欢挑战、喜欢接受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精力充沛、好动、爱玩;追求自由、快乐、开放的教学环境。

(三)表演的专业特性。

团员通过作品的排练,角色的塑造,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一个作品需要不同年龄段的团员塑造不同的角色,有需要年长的团员扮演兄长、教师,也需要年幼的孩子扮演小弟弟小妹妹、小动物等,根据角色确定不同年龄段的演员,让不同年龄段的团员发挥所长。

二、连续性混龄教育模式在社团中的实施途径

(一)组织管理方面。

为使团队稳定、有序、健康地发展,杭州少儿艺术团—演艺团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每位团员配有一本团员章程,其中章程规定,团员入团后不得擅自离团,如有特殊情况需提交书面申请,团部秘书处同意后方可执行,而针对初三团员(客观上此阶段学生学业非常紧张),章程规定团员只需递交书面申请后就可办理暂休,因此,团队内部的团员结构非常稳定,并且,团员在入团到退团的若干年学习、训练、演出活动中都是以连续性混龄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长期教学。

为培养团员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团队中综合能力强的团员潜质,团队建立了学生理事会组织为团员自主管理提供了平台。理事会组织包括理事长、生活后勤理事、纪律监督理事、专业业务理事、组织协调理事,各理事会成员协助老师一起管理团队日常工作。理事会二年改选一次,在当选的这二年中,理事会成员必须抱着为团队服务的宗旨开展各项工作,在每一届的理事会改选时,团队艺术指导会充分考虑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加入理事会,把连续性混龄教育落到实处。

1.组织协调理事:负责团队日常排练与活动的总点名;协助老师组织各类会议、演出和活动;搜集、整理团员档案;及时征集团队意见与建议上报;组织团员做好团队的宣传工作。

2.专业业务理事:协助老师做好有关专业测评、考核等工作;分发学习资料等;及时了解和帮助学习中有困难的团员;在专业学习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3.纪律监督理事:负责团队日常排练、演出和各类活动的纪律管理;及时表扬团队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及时纠正团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负责每月的考勤、考纪表统计、填写及反馈。

4.生活后勤理事:负责训练场地的卫生督导工作;协助老师进行活动过程中的餐饮管理、演出服装管理。

学生理事会的成立及运行为团队自我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卫生理事在训练结束后要求每个孩子把自己的凳子放回原处,把自己身边的垃圾带走,小年龄段的孩子搬不动凳子,年长的团员会积极主动的上前帮忙,同时小年龄段的孩子也会不忘说上一句“谢谢”。课后排练场干净整洁的像没有活动过一样,这种现象与没有设立理事会之前是完全不同的。又例如:每年的暑假团队集中训练,团员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像一个大家庭,上午训练结束后,孩子们会很自觉的排好队,由理事会的成员来逐一派发午餐,这种良好、健康、和谐的团队气氛会影响着每个孩子。

(二)常规教学方面。

团队常规训练每周一次,每次授课3小时,每学期15次课,滚动教学,团员每年除春、秋季的常规教学外,还进行暑假集训,以及各类演出、活动、比赛的排练。

常规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作品排练及优秀作品欣赏等三部分构成,所有团员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听、看、演、思考,以混龄的形式进行集体教学。课间休息,团员们仍然会兴致勃勃地和不同年龄段的团员一起游戏、玩耍,他们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得如鱼得水。

在排练作品时,教师会提供多个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作品,由孩子们自主选择,并自发主动地去邀请作品中的其他搭档,然后组成一个剧组,并且,每组推选一位小导演,负责拟定作品的排练计划、沟通协调演员之间的关系、组织落实排练等,此阶段教师只是起到协调、调配、引导的作用。待每个剧组的作品粗成型后,教师再逐一细扣,没有轮到的剧组继续在小导演的带领下自主的进行排练。每个剧组以角色需要落实演员,因此,剧组中的成员往往是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层次的团员组合在一起来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三)在比赛、演出方面。

一台文艺节目需要不同专业多种形式的节目汇集呈现(如舞蹈、声乐、戏剧表演等),和其他艺术类专业相比,戏剧表演专业不追求“一杆尺”的审美标准是其有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特性,同时,这一特性所体现的作品也往往是整台节目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在比赛、演出方面,我们尝试把角色的舞台效果与连续性混龄教育的理念结合起来,综合地体现在作品中。前段时间团队有作品参赛,其中相声节目我们尝试用异性、异龄、体型反差大的两位团员来表演,打破常规的演员构成模式,结果舞台效果出奇的好,这种有意义的尝试让连续性混龄教育的理念在团队的方方面面得到体现,也使得这一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地扎根于团队。

三、连续性混龄教育模式实施的成效分析

(一)混龄教育能使同伴教育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布朗芬布伦纳教育生态理论提出:教育生态系统分为五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其中微观系统直接作用与儿童的发展,混龄同伴之间的互动为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创造了良好的微观系统条件。目前我团30位团员当中,只有一位不是独生子女的,其余29位均是家里的独苗,他们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了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龄编班不能弥补这种不足或缺失。应该说,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独生子女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集体团队意识,而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而多年来通过混龄教育,团队中独生子女团员的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得到了非常有效的纠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同时,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是儿童成长的途径,观察模范的对象越是多样化,儿童社会学习就越丰富多彩,混龄教育为儿童大量观察和学习不同发展水平的同伴提供了机会。而作为语言表演专业,团员间的相互观察、模仿和学习对团员的专业提高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混龄教育能促进团员认知能力发展,提高其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儿童认知的发展需要与同伴不同观点的互动,通过与同伴的争论使得儿童能学会接纳,重组自己的认知构架,而混龄教育让认知成熟水平不同的孩子交流互动,使认知冲突出现的几率更大,这一由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冲突理论,表述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对认知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确实,经过多年的观察笔者发现在混龄教育的表演实践活动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团员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大大增加了产生认知冲突的概率。孩子们在排练、创作过程中不断地体会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想法,不同观点相互碰撞,有助于刺激大脑的发育,进而促进团员的认知冲突的发展。团员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地接受刺激,得到良性循环,从而使智力及专业领悟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表演专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训练充分提高团员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三)混龄教育能有效促进团员的社会性发展。

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生活”是国内引用最广泛的教育理念。混龄教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完整、生态的生活,有助于不同年龄的儿童理解和掌握社会规则,在交往中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同龄儿童在一起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异龄儿童在一起活动时,年长的儿童由于荣誉感、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的作用,会表现出比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于他人的不同认识,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通过混龄教育,面对比自己小的新团员,老团员更愿意谦让、帮助,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而新团员通过与老团员的交往,也充分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关系和激励帮助,从而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有效促进团员社会性的发展。

(四)混龄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团员的情感。

在混龄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团员一起学习、排练、演出、游戏、生活,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心理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团员提出了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以前是新团员的,现在可能就成了老团员,角色会发生动态变化,促进他们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另外,团队排练的各个作品剧本本身设置的角色也给各团员提出了更高、更有难度的角色挑战。这种较为复杂的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为团员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结语

总体来说,在社团内实施连续性混龄教育模式,成效是比较显著的,它不仅有利于社团的有序管理,更有利于促进团员的综合发展。在社团内,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学习、生活和游戏,他们相互挑战,形成认知冲突,产生“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通过混龄教育在团队中的开展,新团员与老团员之间自然存在差距,新团员向老团员询问、模仿及借鉴,而老团员则向新团员做出指导、示范、纠正。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超越他们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水平,又力所能及地发展自己,达到更高的水平,争取达到“最近发展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使团员的能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

连续性混龄教育在杭州少儿艺术团——演艺团中的有效实施,使得团员经过若干年的混龄教育之后,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都非常全面,所取得的成绩也相当可观。团队中的每个团员在自己的学校都是活跃分子,担任不同的学习职位,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部分初三的孩子毕业后都顺利考上了重点中学。在专业方面,孩子们活跃于各种舞台及影视剧组。团员曾与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董浩、小鹿姐姐等同台主持,与焦晃、张家声、童自荣、姚锡娟、肖雄、田华等老一辈艺术家同台演出,有的团员还被剧组选中担任电影《兰亭》及《三江船歌》的女一号,这些孩子的表演都受到了各位专家的一致肯定及赞扬,因此,“连续性混龄教育”的作用能影响孩子们一生,使他们能更加优秀。

[1]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1.

[2]钱秀华.在我国幼儿园时间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3]黄俏乐.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J].华章,2009,(4).

[4]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研究[J].2005,2.

[5]盧美貴,黃意舒.幼稚園混齡教學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1993.27.

[6]徐汉林.改变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4:125-133.

[6]蒙台梭利(意).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

[7]蒙台梭利(意).发现孩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

[8]曾洁女.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传播及本土化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04):5-7,26-31.

[9]曹东.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与改革[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6(04):21-33.

[10]霍力岩,齐晓恬.当前我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误区、关键问题与基本思路[J].幼儿教育,2008.

[11]李婷,董卫花.我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现状及误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蒙台梭连续性排练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