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2012-08-15王轶
王 轶
(西南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涉面非常广、影响力非常大的系统性工程。
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以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学生党支部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不够扎实规范,党支部建设缺乏新意,学生党员干部党务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学生党员培养考察延续性欠缺,继续教育工作不完善等。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研究探索学生党建创新方法,成为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元化,理论学习不够扎实。
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过程中,各高校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培训。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参加党课培训最初的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是深入学习的程度不够,很少主动思考,学习理论的心态浮躁。归结原因,有些大学生在党的理想信念问题上停留在口头或表面,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明显。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显现,就业途径多样化,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出现多元化,功利倾向严重也导致了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不够坚定。
2.党支部建设不到位,工作流程不够规范。
随着学生党员大量发展,党支部的工作开展主要精力放在走程序、整材料上,党建工作没有创新,不能完全吸引新一代的大学生。由于党员发展比较集中,上一级党组织监督工作不能完全细致到位,同时低年级党支部中,预备党员多,正式党员少,缺乏高年级学生党员的指导,使得党员发展的流程不够规范,不能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3.学生党员干部流动性大,工作能力不够突出。
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数量在短时间会迅速扩大,在学生进入大三、大四阶段,就会经常出现分支部的情况,学生支部书记任期短,岗位变动频繁,党务工作培训缺失,加上工作难度大,工作内容多,很多时候疲于应付谈话、整理材料等工作,学生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不能得到锻炼。
4.党建工作机制缺乏创新,与促进大学生成才结合不够紧密。
当前高校大多采用党校组织或支部集体学习等方式进行党建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易于被青年学生接受的实践方式,工作形式极为单一。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存在就党建论党建的现象,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不够紧密,与大学生的期待相脱离,发挥大学生党员自身能动性不够,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成才促进较少。
二、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思想
1.深刻认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大力发展学生党员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直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着“重实践、轻研究”的思想,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形式中,而对工作研究不够。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没有深刻挖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只是浮于表面,注重形式。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形式,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党员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可以对普通学生造成正面影响,提升整个学生群体的学风和素养。
2.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党建工作的方法和形式。
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勇于探索和创新,寻求大学生能理解、能接受、能欢迎的党建活动形式。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状态都发生了改变,学生受到的社会影响较大,不同学习阶段的大学生,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也不一样。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党员的类型,学生党支部的建立模式,学生党员的专业特点等因素,开展不同的活动,并且要及时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以吸引学生。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要提供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途径和平台。
3.熟悉大学生党建工作包含的内容。
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包含的内容有:(1)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结构,包括党支部的建立形式,支部干部的选拔方式等。(2)严格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在学生党员大力发展的情况下,更需要严格发展程序,严把培训关、推荐关、发展关及公示关,在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入了解,创新工作,严格要求。(3)探索及开展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并且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党员,使教育活动有效开展。(4)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保证和约束。探索建立学生党支部在学习教育、党员考核、支部评议、干部考察、活动开展等方面的规章及制度,保障党支部建设活动顺利、有效开展。
三、基于“大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架构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党组织“校党委—学院分党委—学生党支部”的模式,学院分党委由一名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负责各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开展。面对学生党建形势的不断变化,这种党建管理模式逐渐显得单一。分党委副书记及主管党建指导工作的辅导员,由于工作繁忙,也很难对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具体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建立一个行之有效并且能深入学生群体的组织体系,对学生党建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宣传十分必要。为了锻炼学生党员干部,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拔和吸引优秀学生党员作为这一组织体系的主体,进行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探索大学生基层党建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因此,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学院分党委下设了一个由学生党员组成的党建工作组织——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简称“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以此为平台,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建的机制创新。
1.组织结构。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学院党委直接领导,下设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指导委员会及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执行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及思想政治辅导员组成,指导和监督大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执行委员会由优秀的大学生正式党员竞聘担任。下设主席团、宣传部、组织部、培训部、纪检部,各部门分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两名,委员若干名。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如下:
主席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思考、组织、督促各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宣传部:理论学习活动及特色党日活动的策划及组织,调查研究学生党建相关工作,对活动开展及整个学生党员自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宣传报道。
组织部:学生党员信息数据库的维护,学生党员档案材料的检查和管理,学生党员发展相关工作,学生党支部建设相关工作。
培训部:学生党支部干部培训,业余党校相关工作,学生新发展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纪检部:学生党支部工作(包括党员发展流程、支部大会召开情况、党费收缴及学生党员的测评等工作)的监督和考评。
2.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的实践收获。
(1)创新了大学生党建模式,给学生党员提供了自我教育管理的平台。
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的成立,在学院党委和学生党支部之间建立了一个学生党建的桥梁和平台,使大量的管理和指导工作经由学生党员自行开展。学生党员在组织管理过程中,能和学生全面接触,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各项工作,这一平台,给学生党员管理、组织及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一组织的建立,完善了现有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党员发展的系统规划和引导,规范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各项程序,推进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2)充实了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使专职思政辅导员有时间进行思考和研究。
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的建立,使大量学生党建工作的事务性工作,如党员材料的整理归类、党员活动的策划宣传、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等,由该组织实施完成,不仅锻炼了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强化了学生党员的党性素养,而且为专职思政辅导员节省了大量事务性工作的时间,使他们能有精力开展本职工作的细致研究。
(3)规范了学生党员发展流程,促进了学生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
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的各个部门协调开展各项工作,有效规范了学生党建的各项工作,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引入监督机制,使党员培养考察、学生党员发展支部大会等学生党建活动规范化,使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等党建工作常态化。这一组织的建立,推动了学生党建各项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和实践是我们在学生基层党建机制创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探索,通过这一学生组织的发展,学生党员及学生党支部和学院党委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学生党员骨干在这一平台中得到了锻炼,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及全面发展。
[1]姜俊玲.改革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26):176-177.
[2]虞晨洁,叶晓燕.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的创新[J].纺织教育,2011,(4):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