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思考

2012-08-15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导师

关 琳

(武汉大学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9)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近十年来,研究生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国际交流不断深入。与此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也倍受关注,如何从研究生培养量的积累中取得质的飞跃,研究生培养目标、模式的探讨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国家从2006年起开始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其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导师责任制、创新激励机制、研究生奖助体系。2009年起,为了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教育部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趋势不断深入,在培养过程中反映出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学者十分注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但不管是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还是构成要素,以及培养模式的分类等重要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看法。从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来看,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体系说、环节说、指标说等等;周叶中教授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管理制度、质量评价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从培养模式的分类来看,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单是以名称计就有16种模式。盛兵教授分析总结指出: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可以把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模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划分。当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中科学学位和全日制专业学位就是以培养目标为划分依据的不同的培养模式。以培养过程中的活动要素即教学、研究和实践为依据,可以划分为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和教学式。专业是中国研究生培养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形式化、标准化与专门化,设置专门研究生院,通过规范的教学和科研来培养研究生,这种模式能够适应规模化的研究生培养需求。

但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出现了本科化的倾向,研究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正在弱化;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与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之间存在明显的“剪刀差”,以至于出现研究生教育既不适应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对学术型研究生的需求也不适应非学术机构对应用型研究生需求的现象。因此,不论是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还是从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方面考虑,都必须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1.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教学内容陈旧、与本科课程缺乏层级性。研究生课程存在着内容陈旧的问题,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材及课件沿用多年、内容滞后,未根据学科前沿发展进行更新。同时,选修课数目有限,课程设置上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的现象较多,一旦任课老师赴海外交流,对应课程可能无法继续开设。当前的研究生教学中,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在学习内容范围及学习难度深度上差别较小。研究生教育部分课程内容的高深层级性只是体现在对本科生课程内容在横向层面上做平面式的扩展,并没有凸显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和特色。直接导致学生对研究生课程兴趣和积极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学习。

(2)不同类型研究生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差异性不明显。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与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区别性不大,没能凸显出各自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本质。如何根据不同的培养模式,科学制订与培养目标定位相匹配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3)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结合松散。课程学习是系统、高效的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同时通过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然而,当前的研究生教学中往往是内容陈旧、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开放式、探讨性的授课方式,对研究生科研无多大帮助。课程作业和考核方式上也存在敷衍化、简单化的现象,不能引导研究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2.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效果不明显

自2009年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发展不断深入,培养方式逐步从学徒式、专业式向协作式、教学式、专业式并重转变。但改革面临重重困难,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系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协作式、教学式等新的培养模式需要研究生与生产企业紧密沟通,但从当前情况来看,这种联系往往停留在表面,研究生实践环节多流于形式,有些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并没有真正走进厂矿企业,也没有实践基地,仍然依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式推行导师实验室的实践形式,并未达到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管理体系上都还需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3.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或能力有限,指导效果不能保证

除了科研本领外,研究生还应该是思想丰富、立场坚定、有德性和健全人格的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称之为合格的研究生。然而我国当前研究生中缺乏诚信意识、集体主义单化、浮躁心态蔓延,研究生心理现状堪忧。导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指导职责没有明确,缺乏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指导。

此外,研究生与导师间科研关系不够紧密,有些导师招收学生数量过多,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忙于科研或行政事务,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和时间很少,降低了科研团队的合力作用,减少了研究生参与科研的机会。

少数科研成果少的导师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科研工作,却能通过招生名额的平均分配制度继续招收研究生,直接影响了对研究生的指导效果。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研究生课程质量管理,建设精品课程,增加课程的前沿性

研究生课程学习同科学研究一道,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两个核心环节,但前者处于更基础性的地位。考虑到当前研究生课程中的突出问题,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研究生课程质量的监管力度,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设立研究生教学监督组,聘请专家随堂听课,院系成立教学指导小组,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通过奖励措施、政策引导提高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通过研究生精品课程的建立对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增设前沿课程,开设学者讲座,增加研究生接触学科领域前沿的机会。

2.科学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凸显课程个性化

分别针对科学学位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可实施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确保培养方案修订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针对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倡有条件的学科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实现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培养;专业课程设置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倡导跨学科交叉选课,强调实践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行业发展前沿报告,邀请行业专家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早的了解行业,激发他们对行业前沿存在的重大应用问题的研究兴趣。

3.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激励机制吸引校外导师

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的建立目的是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工程时间训练提供保障,一方面国家应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出台相关政策为企业接受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习营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的实习资源,并签订协议、共同管理,以保障学生、企业、高校三方权益。企业导师的指导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应积极联系行业专家担任研究生的企业导师,并给与相应的薪酬、职称与激励机制,同时明确校内、外导师的指导责任,鼓励校内外导师间的合作。

4.明确导师责任,限制导师招生人数,建立导师团队

导师不仅仅是研究生的学业指导老师,担负着专业知识传授、科研能力培养的重任,导师也是研究生的榜样与楷模,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与健康发展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导师可定期与学生进行交谈,换位思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压力,通过开导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

为保持合理的师生比,可采取导师招收研究生数量的限制措施,如武汉大学规定每位导师的在读博士生数不能超过20人;中国人民大学规定原则上将博士研究生导师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考核人数标准定为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可根据学科的不同,将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考核人数标准定为1~2名。同时,可定期对研究生导师进行考核,实现导师“评聘分离,动态上岗”,导师资格与招生岗位分离,强化导师岗位意识与责任意识,调动导师指导学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实施主导师负责制与导师小组指导制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建立健全导师组联合指导制。导师联合指导制可充分发挥全体导师的智慧,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个体性,将导师的学术专长与研究生兴趣方向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1]陈新忠,董泽芳.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2]李盛兵.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J].教育研究,2005,(11).

[3]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5).

[4]罗尧成,付莹莹.回归本质: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及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7).

[5]张寿庭,刘韩星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V eraW an g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导师榜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