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删”与“换”的妙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案例

2012-08-15张兴惠

文教资料 2012年25期
关键词:左拉洪亮福楼拜

张兴惠

(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片段1:

师:熟读课文,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

生1:福楼拜有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生2:福楼拜的声音特点是“洪亮”。

(注:我一惊,他丢掉了“特别”二字,这不在我的备课之中,很显然,他认为这个词无关紧要。我没有打出设计好的幻灯片,因为我即将打出的答案和他不一样,他说的是“洪亮”,而我的是“特别洪亮”。我该怎样跟学生解释这细微的差异呢?我扫视了一下全场,问:“是这样吗?有没有不同意见?”全班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而我是明白这个词的重要意义的,但是学生不知道。遇到了突发事件,我要把握好这件事,让学生明白这个词体现了作者语言的准确性。怎样让他们知道这个词很重要,不能删掉呢?我边向学生提问边争取时间思考解决的方法。)

师:是洪亮吗?只是洪亮吗?

(孩子们睁着疑惑的眼睛看着我,蹙眉沉思,教室里霎时寂静,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评委们也都疑惑地看着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也许在我之前上课的老师没有遇到这个问题,或者他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我心想如果我能处理好这个问题不是能给本节课增加亮点?为了不耽误太多的时间,我做了一点提示。)

师:“洪亮”前你们少了什么词语啊?

生恍然大悟:特别。

我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删”字。

师:刚才你们把这个词删掉了,大家觉得这个词可有可无。大家想想,如果删掉这个词表达效果会怎样?与原句有区别吗?

(孩子们陷入沉思,没有人敢举手回答。评委们也在等着孩子们的表现和我的应对。这时我的朗读派上用场了。我先是读了一遍“洪亮”,再读“特别洪亮”,把“特别”二字读得很响亮。受了我的启发,立刻就有几个学生举手发言。)

生1:删掉后效果不一样,洪亮的程度不一样了。

生2:对,删掉后只是一般的洪亮,而“特别洪亮”强调了怎样洪亮,洪亮的程度。

师:说得太好了。这个词强调了洪亮的程度,也就是说“特别”是副词。是表达什么的副词?

生齐答:程度。

师: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个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吗?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突出强调。

师:那这个词能不能删掉呢?

生热情高涨,响亮地回答:不能。

评析:这个环节不在我的预设之中,却带来了一个小高潮,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特别”一词体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这正是我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只不过我这节课主要分析的是形容词和动词,没有预设副词的准确性,想不到课堂上却临时出现这个问题。幸好我抓住了这个契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重难点的突破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看到评委们窃窃私语,微笑着望着孩子们频频点头,也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片段2:

师:大家说说作者对谁的外貌刻画得最详细?

生答:左拉。

师:大家看横线上填的都是些什么词?

生答:形容词。

师:假如老师把这些词都删掉呢,就像你们刚才删掉“特别”一样,可不可以?

生答: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1:有了这些形容词人物外貌描写得更生动形象。

生2:更具体也更逼真了。

师:说得太好了。如果删掉这些形容词,人物描写就不够具体生动了。

师:我们来仔细品味一下这些词怎样生动形象?它怎样逼真地写出人物的特点?

师:大家来齐读这段外貌描写。

生读:中等、微微发胖的身材,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不漂亮但聪慧坚强的头颅,很发达的脑门,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像被一刀切断的鼻子,肥胖但很坚毅的脸,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的眼睛。

师: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

生1:“竖立着”让我印象深刻。

生2:“直挺挺”和“像被一刀切断”。

生3:“尖锐”和“探求”。

师:这些词让我们印象深刻。大家如果在路上碰到这样长相的人害不害怕?大家看左拉的照片。

生答:害怕。

师:那作者这样写是要丑化他吗?

生齐答:不是。

师:那是赞美他啰。作者要赞美他什么特点呢?

师:我们再看这些形容词,“竖立着、直挺挺、尖锐的”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1:感觉很有力量。

生2:感觉他很有个性,与众不同。

生3:他很坚强,有种不服输的力量。

生4:他是一个坚强不服输的人。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看看书上有没有说他坚强的词语。

生1:有,作者说“不漂亮但聪慧坚强的头颅”。

生2:还有“肥胖但很坚毅的脸”。

师:说得太好了,通过这些形容词把左拉的外貌逼真地描绘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坚强的性格,你说这些词能不能删掉啊?

生答:不能。

师:如果模仿这种写法补充一两处外貌描写,也要表现他坚强的性格,你会怎样写呢?

生1:他的嘴紧紧地抿着,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师:谁来分析一下?

生1:“紧紧地抿着”和“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用得很好,表现了左拉很坚强。

评析:这个片段重点教学外貌描写,通过品析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删词法让学生比较删后的句子与原句的表达效果,体会这些形容词的作用,然后带学生分析这些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刚开始的问题有点难度,我事先想好突破方法,那就是图文结合,以图解文,让大家看左拉的图片和文中相关的描写,设计几个浅易的问题循循善诱,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感悟。教师只是略作引导,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由他们通过积极思考来解决问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一个个踊跃发言,回答得快而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尤其是最后那个学生造的句子真是太精彩了。这个环节不仅检测了学生的理解程度,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片段3:

师:大家再来读一读作者对福楼拜的动作描写,分析“一步跨到另一个人的面前”中的“跨”字的表达效果。

师:如果把这个词换成别的词会怎样?如换成“移、挪、走”等。

生思考品味。

师:如果换成“移(挪、走)到另一个人的面前”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生1:说明步子迈得很小。

生2:说明动作比较缓慢。

师:对,步子很小,是不是给人感觉很小家子气啊?福楼拜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生:不是。

师:那通过这个“跨”字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

生1:很豪迈。

生2:很大方、很热情。

师:说得非常好。这个“跨”字动作幅度很大,说明他很豪迈大方,这个词能体现人物的这种个性。福楼拜就是一个热情好客、爽朗豪迈的人。

评析:有一些动词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中“跨”这一动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但是怎样让学生充分理解,突破这一难点,我想到的方法是换词,即通过换词让学生比较换的词与原词不同的表达效果,这也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的确如此,课堂上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积极开动大脑,认真体会比较,答案更是妙语如珠,回答得很准,课堂气氛又达到一个高潮。

反思:

这堂课出彩的地方有这样几处:一、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问题设计层层深入且符合七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结构;二、有重点地对外貌和动作描写进行透彻的分析,抓住关键词语深入揣摩,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并采用删词法和换词法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三、将文字和图片紧密结合,营造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以图解文,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启发,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四、及时捕捉课堂随机事件,妥善处理,并能与本课教学重难点联系起来。本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尤其是师生互动非常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上处处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1]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猜你喜欢

左拉洪亮福楼拜
清朝乾嘉时期名人洪亮吉
牛仔男孩面试记
李洪亮作品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福楼拜的「笨学生」
关于双重有效应力——回应洪亮博士
Retard function and ship motions with forward speed in time-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