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翻译中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2012-08-15

文教资料 2012年25期
关键词:词义原文译文

盛 铭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语言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对理解词义是必不可少的,并将语境分为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英国语言学家费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句子的意义只能在语境中确定。费斯的学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韩礼德,把语境看做是语篇之外的情景因素,认为所有语言都是在情景中应用的语言,同时还强调社会文化语境对于语言的作用和影响。在我国,胡壮麟教授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李运兴教授在其《英汉语篇翻译》一书中也将语境分为三类,即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冯广艺教授所著的《语境适应论》中,从范围上将语境分为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两大类(这里的广义语境不包括上下文)。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语境和广义的语境来阐述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二、狭义语境下的词义变化

狭义的语境,亦称上下文语境,或称语言语境,就是一个多义词周围的词项。不管是原语言还是译语言,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和歧义句。译者必须既能准确传达出原语言作者的意图,同时译文表达又必须以译语言习惯为参照。只有这样译文才能既忠实于原文,又易于被译语读者所接受。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所以人们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词语,才可能消除潜在的词语歧义。

首先,通过例子分析原语言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如:High vaulted rooms with cool uncarpeted floors,great dogs upon the hearths for the burning of wood in winter time,and all luxuries befitting the state of a marquis in a luxurious age and country.(Charles Dickens:A Tale of Two Cities)。原译文是“高拱顶的房间内,没铺地毯的地板显得凉爽,几条大狗趴在冬天烧木材的几个壁炉台上,陈设着一个奢靡的时代和国家里适合于侯爵身份的一切豪奢用品。”原文要表达的是房屋内的陈设,“几条大狗”的出现显得匪夷所思,“几条大狗趴在壁炉台上”也不合情理。通过查词典知道,dog一词还有“(壁炉内支柴等用的)铁架”的含义。上面译文可以修改为“高拱顶的房间内,没铺地毯的地板显得凉爽,几个大铁架架在几个壁炉台上,是在冬天烧木柴用的,房间里陈设着一个奢靡的时代和国家里适合于侯爵身份的一切豪奢用品。”

又如:“Ellen,shut the window.I’m starving! ”and her teeth chattered as she shrunk closer to the a1most extinguished embers.(Emily Bronte:Wuthering Heights)。 原译文是“‘爱伦,把窗子关上。我快饿死了!’她的牙齿在打战,一面蜷缩着身子,向快要熄灭的火炉靠拢。”从原文的“关窗”、“牙齿在打颤”、“蜷缩身子”、“向火炉旁靠拢”等词语看出,描述的是一幅寒冷的场景,而译文却将“I’m starving”译为“我快饿死了”,显然和语境不符。将其译为“我快冻死了”,更能确切表现当时的语义情景。

其次,译语言语境对词义的制约。根据译语言内语境,译文表达必须以译语习惯为参照并受其限制。如果超出译语读者理解力的文字,就让人难以理解。如:We see that the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tiny hills and valleys。原译文是“我们看到,该表面凹凸不平。”“tiny hills and valleys”在原文中读来生动形象,属于比喻用法,按字面意思译成“小山和山谷”,则不符合汉语表述习惯。在汉语中是以“凹凸”来表示坑洼起伏的。所以译为“表面凹凸不平”就好得多,也易于理解。

三、广义语境下的词义变化

广义语境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包括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包括自然环境、交际场合及场合中的各种因素,社会文化语境包括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

(一)情景语境中词义表达的差异

情景语境是指说话、语言、言语事件的时间地点。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Lyons)把情景语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一个词的词义和话语意义不仅由其语言因素决定,而且往往由词汇和话语所出现的情景来确定。

例1:We looked for a long time before we found a spring.

句中“spring”是一个多义词。在翻译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情景确定相应的含义。在修表时,指的就是“发条”;在安装弹簧床时,指的就是“弹簧”;如果旅行者在沙漠中走了几天后,终于找到水源后说的这句话,那么spring指的就是“泉水”。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一词多义造成的。另外,在不同的情境中,还需要根据词汇的引申义、参入者的情感色彩和场合的正式程度等选择恰当的语义。

例2:My daughter is studying sociology at Stella Marls,she is just you,an innocent baby.

原译文是“我女儿在斯德拉·马里斯攻读社会学,跟你一样,是个天真的孩子。”将“baby”翻译成“孩子”不能说错,但从原文中可以看到这位母亲没有用“girl”或者“child”,而是用“baby”,充分表达了这位母亲对女儿的疼爱之情,翻译时也应将这层感情色彩表达出来,将“baby”翻译成“小娃娃”更合适。

例3:Don’t take it seriously.I am just making a joke.

如果当时说话者是想努力消除误解,渴望得到对方原谅,可以译为:“不要认真嘛,我不过开开玩笑罢了。”如果话者因对方的小题大做而有了嗔怪的情绪,那么在译语中应少用或者不用缓解语气的语助词,可以译为:“何必认真呢,我只是开了个玩笑。”

(二)社会文化语境中词义表达的差异

黄国文教授曾给文化语境下了这样的定义:“每个言语社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规约、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这种反映特定言语社团特定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所说的‘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对词汇的含义有重要的作用。当处于某一特定文化语境中的人们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把吉凶、善恶、美丑等蕴意强加给词汇时,便产生文化内涵。下面重点分析社会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对词义的影响。

首先,社会历史文化对词义的影响。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各不相同,因而都有特定人物和事件的词语,来体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色彩。翻译时务必先弄清原文本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与译语文本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异同之处。这样既能使原语言与译语言之间保持主旨或喻义上的一致,又能使译语言读者更容易接受。

例如:英语中“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是指1815年6月1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在比利时小城滑铁卢惨败一事。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后世形容遭遇了惨败。而在中文译本中,我们通常用“败走麦城”来替代它。“败走麦城”是三国的蜀国名将关羽被打败退兵麦城一事。两个词语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但喻义相同,都是指惨遭失败。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选择不同的语词更有助于译语言读者接受。

其次,社会风俗习惯对词义的影响。每个民族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都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在翻译中,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会给译者带来诸多困难。译者如果不注意社会风俗习惯的差异,只进行字面翻译,很容易使译语言的读者困惑不解,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如:An old dog like him never barks in vain.Whenever he barks,he always has some wise counsel worth listening to。 按照原文直译为:“他这样的老狗是从来不乱叫的。一叫,他总有高见值得一听。”原文作者本来是以赞赏的口吻谈“他”的老成持重,而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老狗”却是个贬义词,很难让汉语读者感觉到是溢美之词。所以,可以将原文翻译为:“像他这样的行家里手是不会随便发表意见的。一旦发表,总有高见值得一听。”这样会让汉语读者更容易理解接受。

又如:“Dutch”在英语中有很多贬义的用法,“Dutch act(自杀)”、“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I am Dutched (我上当受骗了)”等。 甚至在赌咒时说“I’m a Dutch man if…(如果……我不是人)”。究其原因,在17世纪下半期,英国同荷兰进行了三次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英国人当时相当憎恨荷兰人。 如果译者把“I’m a Dutchman if…”译成“如果…,我是荷兰人”,就会使汉语读者感到困惑。英国人虽尊重荷兰人,但并不喜欢他们,英国人不愿被人认为像荷兰人,因此这个用语便成了发誓时的习惯用法。该习语用于日常会话时,并不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因此在翻译这样的语句时,应特别注意它的使用方法。如:“Then we’ve won?”said Flear.“Unless I’m a Dutchman.”answered Soames.可以翻译为:“‘那么我们是打赢?’芙雷说。‘敢保证没错。’索米斯回答。”在这里,译者注意到原语言的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因素,恰当地传达了原文“Unless I’m a Dutchman”的主旨。

四、结语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曾指出:“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词义与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词义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且语言表达的多种方式和手段的形成也要依赖于言语环境。因此,语境对英语翻译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1] 余高峰.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J].上海翻译,2011,(2).

[2] 冯广艺.语境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4-16.

[3] 夏秀芳.翻译与情景语境[J].山东外语教学,2002.(2).

[4]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24.

[5] 王敏.社会文化语境对译语文本的制约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6] 成昭伟.试论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制约作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猜你喜欢

词义原文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译文摘要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I Like Thinking
字意与词义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