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南京青奥会主题标语为例

2012-08-15陈雪奕

文教资料 2012年25期
关键词:青奥会原语标语

陈雪奕

(南京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引言

值2011年新年之际,由国务院新闻办筹划的《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形象片打出了“Experience China体验中国”的广告语,吸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民众走进中国,感受中国。公示语是城市的特殊表情,“公示语应用是否广泛是一个城市开发程度的间接体现,应用是否规范是对这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检验,翻译是否得法是这个城市整体素质的间接展现”(罗选民,黎土旺,2006)。目前全国已有183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构想,作为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度、频度和密度适宜的公示语信息服务,能够为海外旅游者提供食、宿、行、游、娱、购等方方面面的悉心关照。本文通过解析南京青奥会主题标语英译,探究生态翻译学对于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二、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1.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种生态途径的翻译研究(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抑或是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许建忠,2009)。它是从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论证构建而成,是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主题概念为基石,以“译者为中心”理念为核心的翻译理论。该理论具体阐述和例证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本体的解释功能:(1)翻译过程——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2)翻译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3)翻译方法——“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转换;(4)译评标准——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从而得出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这个结论(胡庚申,2008)。生态翻译学侧重翻译过程中的两方面内容,即翻译生态环境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 ment)和译者适应选择(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翻译的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包含了源语、原文和译语系统(胡庚申,2008),是对翻译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与多元文化的环境系统,例如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它是影响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重因素的综合体。由此可见,生态环境这一概念并没有将翻译活动禁锢于语言层面,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域。另一个侧重点为译者的适应选择。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描述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换言之为译者的“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即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胡庚申,2004)。可见,生态翻译学将译者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中心位置。由此,评判译作的标准是译作的生态适应性,只有整合适应选择度高,能够极好地融入特定翻译生态环境的译作方能称得上佳作。

2.南京青奥主题标语中英对比解析

2011年11月18日晚,南京2014年青奥主题标语揭晓——“分享青春,共筑未来”。这一标语不仅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本届青奥理念(绿色奥运、活力奥运、人文奥运),而且行文运用排比对仗和典型的中国式四字格,简洁精练,易于理解、记忆和传播,堪称公示语的成功范例。该标语的英文翻译为“Share the Games,Share our Dreams”。 该译文虽采用了原文的并列结构,然而在字词层面有较大改动,实难看出其对等之处。若单从语言层面解释很难令人信服。若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可得启发。下文将从“三维”转换角度去衡量该青奥标语英译,并对后半句中“Share”一词的选用提出笔者拙见。

(1)语言维层面。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对原语和译语语言形式上的调整转换,使得译文较为完整、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含义。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汉语分属汉藏语系,而英语则是日耳曼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两种语言无论是在构词、句法、行文方式等方面,都各得其法,各具特色。尤金·奈达曾指出,从语言学视角分析汉英二语,其最大的差别在于汉语重意合(parataxis),而英语重形合(hypotaxis)(Nida,1993)。 意合强调运用句与句之间的排列组合,运用语义连接(semantic connection)来显示句中关系,是一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以“神”统形;而形合则注重运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将原本独立或附属的句子连接成意,属于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以“形”显意。因此,汉语擅用短小精悍的句法结构传达丰富的句子含义;而英语客体思维明显,重理性,重分析,重句子的形式完备,指代具体明确,常用关系词、连接词等连接手段,使用物称表达法和陈述方式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对两种语言形式作适当转换。

若将“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直译为“Share Youth,Share Future”,难免望文生义,指代模糊,让读者无法领会标语内涵,起不到有力宣传、广泛传播的效果。该标语想要传达的是青奥会旨在聚集世界各地青少年,通过分享体育运动、文化交流,使体育回归生活,从而共同创建更美好的未来,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同理想。句中“青春”实际上指代的是青奥会的基本特征,“分享青春”是在邀约世界青年2014年齐聚南京,参与到青奥会中来。因此将 “青春”译为“Games”,加上定冠词”the”,特指青奥会、奥林匹克体育运动,指代准确、具体、严谨,符合英文使用习惯,同时也更加契合口号类公示语“呼吁性”的特点。标语中“未来”一词若直译为“Future”,指代未免过于宽泛,不知所指,而译文将其具体化为“Our Dreams(我们的梦想)”,又与前半句中“the Games”呼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青奥会的核心目标,即“回归奥林匹克本源,推广奥林匹克精神,通过体育运动教育青少年,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共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史国生,2011)。简而言之,不妨将这一标语明晰为“分享青奥,共筑理想”。“分享青奥”是方式和途径,“共筑理想”是目标,可见前后两句并非完全的并列关系,而是存在某种程度循序渐进的递进关系。笔者拙见,译文“Share the Games,Share our Dreams”似乎在这一点上略少体现。

有读者可能会联想到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该标语的隐含之意是“更好的城市发展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 这里的“City(城市)”和“Life(生活)”也并非并列关系,而其英译“Better City,Better Life”也使用了与青奥英译类似的形式。然而世博标语英文采用的“Better”一词本身就是“更好”的意思,具有“动感、发展和挑战性”(束慧娟,2010),,因此前后两句都使用“Better”,不仅使译文朗朗上口,而且恰如其分地达到了递进的效果。而青奥会标语英译重复使用“Share”一词,虽然也使译文易于记诵传播,且极好地强调和体现了青奥会崇尚团结、友谊的精神,却淡化了中文句中“行动”、“奋斗”、“发展”、“实现”的重要含义,而这层含义也是南京青奥会理念中“活力奥运”的显现。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对“Share”的解释是“to have or use something with other people”,《韦氏高阶英语词典》的解释为“to have in common”,可见该词更多体现了“分享”的内涵,而缺少“实现”、“为目标努力”的含义。因此对应“共筑未来”一句,似乎有可改进之处。笔者认为,将第二句中“Share”调整为“Shine”,形似且读音相近,用在句中也使句意相对完整,且前两句之间构成了句意的递进。《韦氏高阶英语词典》对“Shine”的解释是“to emit ray of light or to be conspicuously evident or clear”,可见该词有“点燃”、“使更为清晰显著”的意思,与“梦想”一词搭配,也是较为稳妥的。“Share the Games,Shine our Dreams”的译文展现了青年人在分享青奥会的友谊、文化与体育运动中,使体育融入生活,从而不断向我们的梦想,向人类社会繁荣共生的奥林匹克理想迈进的精神状态。修改后的句中不仅有“分享的快乐”,而且有“实现梦想痛并快乐的过程”,较为完整地传达了中文标语“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含义与句中关系。这一点仅笔者个人拙见,值得商榷,请予指正。

(2)文化维层面。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强调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胡庚申,2008:6)。“翻译不仅仅是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也是将原语信息转换给有着特定背景和文化的译入语读者的过程”(Bright,1992)。因此翻译在再现原文精神的同时,也应考虑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原语文化中“青春”一词用在青奥标语中不仅有青春活力的含义,更是青奥会的象征,原语读者体会得到。但若直译为“Youth”,译入语读者并非能接收到强烈的青奥寓意。而将其适应选择转换成“the Games”,直截了当,让人一目了然,青奥气息扑面而来,更能融入译语文化,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同样的,原语文化中“共筑未来”旨在传达“南京青少年将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一道,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青春和智慧”(http://www.nanjing2014.org/cn/)。 将“未来”转换成“our Dreams”,去除了“Future”的生硬之感,使译入语读者倍感亲切,契合了中英文化中同有的“以人为本”及南京青奥“人文奥运”的理念。

(3)交际维层面。交际维的适应选择转换强调交际意图的实现。标语是为实现特定功能的大众信息传播媒介。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纯理功能观指的是语言具有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种种经历加以表达的功能,人际功能指说话者表达态度并试图影响他人行为的功能。主题标语翻译不仅要准确传递信息,实现概念功能,也应充分发挥效果,达到人际功能。本届青奥会标语,无论是中文“分享青春,共筑未来”,还是英译“Share the Games,Share our Dreams”,其交际意图都得以生动展现。 “the Games”与“our Dreams”的适应选择转换,较好再现了青奥的交际意图,起到了呼吁世界青年2014年相聚南京,共享奥林匹克运动的作用,向世界传递了友谊、团结的讯号。如果英译不作这样适应性的信息处理,而是逐字直译,其交际效果可想而知。

三、生态翻译学对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1.语言维

英国语言学家Lyons认为语言具有描写功能、社会功能和表达功能,并将描写功能看作语言最基本的功能 (朱永生,严世清,2001)。而翻译离不开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译者的首要职责就是将原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完整、清晰地“描写”给译入语读者。由于汉英思维方式不同,汉英公示语在语言表达层面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译者应首先在选词、句式转换等语言形式上多加斟酌,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读者的表达习惯。

例如某火车站写有:南方候车室South Waiting Room。原本车站是为了方便旅客候车,将去往南方的旅客与去往北方的旅客划分开来,“南方”指的是“向南方”、“南行的”,英译为“South”则误让乘客以为候车室“在南边”,描述的是候车室的地理位置,反而给乘客出行带来不便。因此改译为“Southbound Passengers”或“Southbound Only”较为达意。 除了词汇方面,译者有时还需对句子结构加以调整。例如在电梯里常见这样的公示语:如需帮助,按铃呼叫。若按原语结构,亦步亦趋,译成“If you need help,please press the ring”,虽然表述清晰,结构工整,但未免冗余繁琐。不妨稍作调整,译为“Please ring for assistance”,更加符合英语公示语简洁紧凑的特点。

2.文化维

翻译是语言间的交流,也是文化间的交流。译者在翻译公示语时应充分考虑译入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文化因素,提高读者的可接受性。例如在南京地铁里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公示语,对应的英文为“Reserved for old,pregnant and disabled people”。 “老”在中国文化中虽有“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尊敬之感,但“old”在西方人认知里却是“老而无用”的含义,难免让人看了不快,将其改为“elderly”或“senior”更贴近译语文化生态环境。此外,某些完全针对本地、本国公民设置的公示语,在译语文化中没有对等概念的,如“请勿吐痰No Spitting”,可考虑不译。这样既不显得多余,又不会对本国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交际维

公示语属于呼唤功能型文本,带有明显的交际意图。只有当公示语原文和译文在原语和译入语读者中产生的效果相似时,即两种语言所实现的交际意图大体一致时,翻译才算有效。因此译者需根据交际意图,对译文作选择适应转换。例如同样一句“请勿摘花”有三种不同译法:“Don’t Pick the Flowers”,“Leave the Flowers for Everyone to Enjoy”,以及“I greet you with smile,you behave with style”。 第一句使用了祈使句,语气强烈生硬;第二句亦为祈使句,但语气缓和,指出了保护花草的目的;第三句用了拟人的手法,活泼亲切,易于激发读者对花草的怜惜。译者在考虑了翻译特定的生态环境后,能够有更明智的选择。

四、结语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放在了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考量,将译者推到了翻译过程的核心位置。在公示语翻译中,译者不能只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而需采用符合译入语读者语言习惯,文化观念的翻译方法,准确、有效地实现公示语交际意图。译者自身也应感受到肩负的责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学习,反复斟酌、修改译文,使公示语在更好地服务本国公民的同时,也让海外友人在中国感受到宾至如归。

[1]Bright,William.(1992).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

[5]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

[6]史国生.五环辉映下的金陵[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7]束慧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J].上海翻译,2010(2).

[8]许建忠.翻译生态学[M].湖北: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9]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http://www.nanjing2014.org/cn/.

猜你喜欢

青奥会原语标语
测试原语:存储器故障最小检测序列的统一特征
标语变变变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原语效应”在汉英口译中的运用及局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