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问题意识

2012-08-15

文教资料 2012年29期
关键词:意识科学探究

冯 军

(开封市翠园幼儿园,河南 开封 475000)

幼儿科技活动属于活动课程,是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发展幼儿好奇心,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科技教育活动最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论证等研究过程。在科技活动中,幼儿常围绕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切从问题开始,又从问题的提出引导科技活动深层次的展开。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占重要位置。

一、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幼儿提问的欲望,保护幼儿的问题意识。

在科技探究活动中,幼儿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头脑中充满了问题和疑惑。他们想知道,要知道和能知道的问题太多了。有些教师根据活动内容预设了许多问题,却很少考虑这些问题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要求。教师不应仅仅满足让幼儿回答问题,而应努力去营造一种情景,为幼儿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激发幼儿内在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中幼儿可能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这是正常的,教师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幼儿不同的看法,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争论,评价及补充,以促进幼儿的进一步探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让幼儿在具体参与和操作中培养幼儿问题意识,幼儿在科技活动中明显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是很少说“不”了。又由于这些活动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产生了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身上最美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框框限制他们,鼓励他们独立工作创造。”科技活动正以此为特点,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例如:科学的活动方案——《鸡蛋壳游戏》(大班)

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为研究问题而从事实验操作的能力。

2.幼儿通过反复实验从失败中找问题,从问题中想办法,培养创造性探索意识。

从活动的目的可以看出,让幼儿亲历,充分体验科学的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将问题贯穿于教育过程中,让幼儿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教师应给他们提供体验、交流、操作、思考的机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器;教师是指导者,而不是操纵者、替代者。教师要承认并接纳幼儿不同的认知特点、思想观点、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先创设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简单的否定可能会扼杀幼儿的独立见解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幼儿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以暂不追究,面对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精神应该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使幼儿感到鼓励、表扬、支持、肯定、欣赏等自由自主的机会。排除以往课堂活动的模式:必须整齐划一而扰乱了幼儿思考、提问、解决问题的心理欲望。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有充足的耐心,等待幼儿自己发现。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这实际上就是要给幼儿极大的自由,科技探究活动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二、分析幼儿提出的问题,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向促进者转变,成为创造学习环境和组织学习过程的人。如果教育活动围绕幼儿的兴趣展开,你就会发现幼儿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他们会层出不穷地提出问题,教师要记录和评价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分析幼儿问题的类别、提问的倾向,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支持幼儿深入探究。

在科学活动开展初期,幼儿提出“是什么”的问题数量较多,涉及范围广,比较浅显。如:“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幼儿往往一边看一边提出问题。随着观察的深入,他们自然会有答案。对于有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适时的点拨,引导幼儿讨论;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疑问。这类问题是幼儿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切入口。教师可以抓住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为幼儿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并且不断深化和拓展这个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生疑,释疑。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幼儿“为什么”的问题明显增多。这表明幼儿的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开始探求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结构,这类问题往往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原始动力。如:“鸡蛋放在糖水、盐水中就能浮起来?筷子放在水中为什么像折断了?”幼儿发现和提出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等各方面,体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广泛性、丰富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师要在活动中用心地捕捉,真诚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幼儿的问题,分析幼儿的疑惑,并及时为幼儿创建一个探索的环境,鼓励幼儿自己去搜集资料、讨论、寻找答案。

“怎么样”问题的产生是幼儿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标志。这类问题在幼儿的所有问题中只占极少数,它是建立在前面两类问题基础之上的。教师要分析幼儿的实际水平,对于那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找到答案的问题,应给予更多的等待、支持和鼓励,并适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那些一时还不能得到结论的问题,则可以创建环境,提供机会,让幼儿带着疑问继续探索。因为了解幼儿解决问题比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更有价值,让幼儿不断产生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

三、创建环境,让幼儿在问题情景中成长。

环境分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教师不仅要用言语鼓励幼儿提问,而且要创建丰富的,可操作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合作支持等比较隐性的手段,使幼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问题链”,在教师设置和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情景中不断成长。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积极探究,鼓励幼儿提问,相互交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自己操作、研究,从而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特征。问题产生的过程是幼儿认知和情感活动的过程。幼儿提问不仅是知识多少的表示,而且是幼儿学习态度和需求的重要指标。成人对幼儿提问的态度关系到幼儿的学习过程,敢于提问的幼儿往往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要认识到幼儿认知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为幼儿创建敢于提问的心理环境,如:注意提问题时的语气,句式,提问中情绪表达,提问时间、提问对象等。每次探究活动,教师可以事前向幼儿提出要求。除了把“观察中发现的事情告诉大家”以外,还特别叮嘱“你有什么看不懂需要提问的,可以先问好朋友,再问老师。”这样做,一是可以让幼儿逐渐感悟到什么是问题,二是减少幼儿提问时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先找同伴表达。在表达和应答中,教师结合幼儿的表现,给予合适的指导和帮助,重点放在句式和语气上。使他们知道提问应考虑能否让人听懂、应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幼儿观察,操作在先,给幼儿自由交流的时间,并鼓励他们把操作中发现的困难提出来,再据此确定进一步探索的重点,为幼儿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引发幼儿内在的问题意识。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幼儿探索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常常与周围的环境,材料密切相关。教师要想办法让环境和材料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乐意去探究,使他们树立问题意识。如大班幼儿在《蚕的一生》活动中,幼儿会提出各种问题:“蚕只吃桑叶吗?蚕是依靠什么来寻找桑叶的?蚕为什么能吐丝?”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问题,为幼儿创建探究环境,准备各种树叶,让幼儿留意观察蚕是不是只吃桑叶,发现和探究问题,并且在活动室放一些资料、图书等,供幼儿参考。同时鼓励幼儿自己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环境和材料,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答案。在幼儿积极作用于环境和材料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随时调整教育策略,改变环境,提供新的材料,使幼儿有新的发现,启发幼儿产生新的问题。

四、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土壤。

科学探究活动促使幼儿提出种种问题,培养幼儿积极的独立思维能力,发展幼儿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如:大班科技活动《制作不倒翁》,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材料,让自主探究制作出不倒翁。幼儿提出种种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什么沙土不行?为什么要把重物固定起来?重物为什么要在最下面?等等。幼儿围绕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又随问题的提出引导幼儿探究活动深层次地开展。

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土壤,为幼儿创造问题情景,让幼儿尝试运用经验、自主探索、内化体验、解决问题、学习独立生活非常必要。随着幼儿探究活动的深入,幼儿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认识,并积极地寻找答案。

[1] 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第一版).

[2]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 张明红.培养幼儿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幼儿教育2004,4:10-11.

[4] 梁柳玲.浅谈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J].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增刊:89-90.

[5] 付瑞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J].内蒙古教育,2003(6):30-32.

猜你喜欢

意识科学探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