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成人仪式教育》评介
2012-08-15李冬平
李冬平
(河南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由王北生主编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一书,已经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4月出版。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BKA060051)“18岁成人仪式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全面呵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时代背景下,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家长、教师、学校和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广泛关注,被一些教育专家誉为“全面探索成人仪式教育的最新力作”。
本书的主编王北生是一位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资深学者。王北生,男,1956年生,教育学博士、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点牵头导师,郑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河南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两项教学改革成果在2005年、2009年均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个人专著《教学艺术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现时代》、《教育的应用探索》3部;主编著作《生命的畅想——生命教育视阈拓展》,《德育艺术论》等8部。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教育研究》发表论文7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18岁成人仪式教育》字数22.5万字,包括导论共计九章、四个附录,通过对成人仪式的系统研究和对成人仪式实践策略的探讨,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成人仪式的历史渊源、认识我国当前实施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状况、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以提高对成人仪式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吸取有益的经验,掌握科学的方法,取得好的效果,从而加速青少年个体社会化进程,使其牢固树立公民意识、不断强化社会责任、不断培育爱国情操、逐渐形成法制观念,最终实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书导论分析了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机理及意蕴,论述了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研究的价值,介绍了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重点研究视阈。18岁是“成人”的标志和生活的新起点,是一个人一生的关键年。18岁成人仪式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个体的公民意识,明确其公民职责;有助于青少年个体成人角色意识的转化,增强其独立意识;有助于指明青少年个体的归属,增强其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研究有助于完善生命教育理论,有助于创新成人仪式理论体系,有助于构建成人仪式教育实践模式。
第一章主要解读了18岁成人仪式教育概念,并综述了成人仪式研究现状。18岁成人仪式教育是指学校和社会为适应新形势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要求,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对处在成人预备期内的青少年(重点是中学生)实施的,以成人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公民意识教育、志愿服务、素质拓展训练和宣誓仪式为基本方式的一项公民素质教育活动。
第二章主要研究了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生理学、心理学基础。生理成熟是“成人”的物质基础,从青春期开始,肌肉、骨骼等组织全面急剧成长,身体加速发育,至18岁,心、肺、脑等器官已基本发育成熟,相应地其功能也基本完善。心理特点是“成人”的精神内核,伴随着生理的成熟,青春期还发生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矛盾的心理特点,最终使青少年产生“成人”的渴望和迷茫,从而需要寻求一种确证的形式,需要教育的进一步引导。成人仪式教育正是一种“成人”的确证形式,它宣告了个体的“成人”,其活动对青少年有极为重要的教育影响作用。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我国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现状。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首创于1990年,目前这项活动在全国广泛普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进行引导与规范;地方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施成效较为明显,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18岁成人仪式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肯定其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认识上不够到位和普及面不够理想;贯彻“系统”原则不够及前期工作比较薄弱;活动模式雷同并缺乏区域个性;缺乏全国统一法定的成人节。
第五章主要研究了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实施及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的对策思路。在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中,在实施理念上,要注意普及性,抓好系统性,做到实效性;在实施内容上,要着重抓好成人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在实施模式上,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形成区域特色与个性;在实施方式上,设立“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协调委员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共青团共同参与的立体式的教育网络;从建立法定节日考虑,建议国家设立统一的“成人节”,把18岁成人仪式教育纳入到法制化的建设轨道,等等。本章是全书的重点。
第六章主要研究了国外成人仪式的历史、类型、功能及启示。国外成人仪式主要有标志型、考验型、教导型、象征型等类型,在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及宗教信仰教育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成人仪式的成功经验,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成人仪式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制度体系。
第七章主要研究了18岁成人仪式教育中关注生命教育。在进行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整个活动中,应该关注并有机地进行生命教育,用以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创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八章主要研究了教育改革应加强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校教育应把18岁成人仪式教育纳入其中。教育改革中应加快18岁成人仪式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建立立体式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网络。
四个附录主要收录了共青团中央出台的有关18岁成人仪式教育政策及汕头、郑州、北京等各地举办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典型案例。我国在成人仪式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和学校创造出了许多典型的优秀案例,我们对这些优秀的典型案例要进行认真总结。其中也收录了教育部的采用证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采用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认为王北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18岁成人仪式教育研究》所提交的成果及给教育部的建议书《关于设立“18岁成人节”加强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建议》,所提出的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成人节”,把18岁成人仪式教育纳入到法制化轨道及具体日期等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在工作中充分参考,并用该课题研究成果回答了全国人大代表关于我国应设立“成人节”的建议。并建议:各地在组织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中,可吸收该项目研究成果,构建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立体式网络,使我国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本书之所以能引起社会各方面强烈关注,主要在于它切合了社会热点。近年来,中国独生子女一代开始出现“襁褓趋势”和“啃老族”现象,许多青少年在18岁甚至二十几岁后,都不能在心理上“断奶”、在经济上“断粮”、在社会上自立。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醒青少年,你们长大成人了。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各种活动在告诉广大青少年自身角色的转变,即从青涩的少年向成熟的青年过渡。而这种过渡同时也意味着自身在地位和意识上应作一些转变,其中包括个人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转化;同时这一转变也包括对自觉培养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18岁成人仪式教育是一种赋予特定教育内容和蕴涵深刻内在机理与意义的教育方式。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开辟了一条新的教育途径。
本书之所以被誉为“全面探索成人仪式教育的最新力作”,主要在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采用文献法、案例法、经验总结法和访谈法等基本方法。从成人仪式的历史考察入手,到成人仪式理论支撑的深刻挖掘,最后到当代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实践整理,是一个逻辑严密、前后连贯的整体。通过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系统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理论体系。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说明理论的生命力在于预见、导向、规范和评价实践,推动实践的科学性发展和艺术性发展。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研究,有助于唤起社会和学校对18岁成人仪式的重视,有助于规范与丰富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开展,使18岁成人仪式教育走向普及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法制化的正确轨道上。本课题研究通过文献梳理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为继续研究提供铺垫。本课题研究以北京、武汉、郑州等地的青少年和学校为对象进行调查与考察。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开展这项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国外实施成人仪式教育的经验,从而为我国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本课题研究还对共青团中央有关文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活动情况等进行文本分析,以夯实研究的基础。
当然,本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相关资料收集的难度和翻译水平的限制,成人仪式教育的国别考察研究得比较粗糙,需要加以精致。我国不同地区青少年的公民素质状况、18岁成人仪式教育状况等事项的详细调研需要进一步做实、做细。
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的选题具有前瞻性,内容具有创新性,提出的提升建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对全国范围内的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1]王北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J].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