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工程下的高校校史馆建设浅谈

2012-08-15沈峻岭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校史馆校史展品

沈峻岭

(浙江师范大学 档案馆,浙江 金华321004)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展了“世界遗产项目”之后又倡议并牵头实施了“世界记忆工程”项目。2002年青岛市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随后“记忆工程”在我国逐步被广泛关注。

人类需要记忆,城市需要记忆,高校也需要记忆,近几年来校史馆、校史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高校建设这一新趋势,正是高校记忆工程建设的典型体现。校史馆是为了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回顾和纪念学校所走过的峥嵘岁月而建立的展厅或展馆。作为学校文化识别系统中环境文化识别系统的一部分,是学校记忆的重要载体。在这一形势驱动下建设的诸多校史馆能适应高校发展、充分体现学校特色、胜任学校记忆功能的需要吗?在深入了解了多家高校校史馆的建设以及建成后期的管理和运营状况后,我们发现在教育宣传功能的开发利用上,一些校史馆表现不尽如人意,没能达到建设前预计效果,管理的涣散和运营的疲软造成校史馆馆藏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后期管理的软件不达标,一部分是前期建设的硬件不完善所致。后期的软件不达标可以通过严格管理规范来修正,但前期建设硬件不完善则很难改变,往往成为建成后管理运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结合笔者5年来的校史馆实践工作经验,下面就校史馆建设前期的4方面因素谈谈自己的拙见。

校史馆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论是校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筛选、校史馆选址、校史馆的建筑设计还是馆内的陈设风格设计和展品的陈设都是纷繁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详细的论证和合理设计,绝非一蹴而就的事。现有许多校史馆就是为了迎接教学评估或校庆匆匆上马、仓促赶工完成的一个应景工程,因为前期准备不够,很多问题没有考虑周全,建成使用后发现许多难以挽回的漏洞,给后期的管理和开放造成很大弊端。有部分校史馆一味追求形式,对校史馆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校史馆建筑恢宏壮观但内容空洞、陈设单一、毫无特色,结果反而给人不良印象。有很多校史馆都是委托会展公司制作的,甚至有多家校史馆是同一公司承包制作从而造成几家校史馆设计风格雷同的现象,让人看过一家就再也不想看第二家了。为避免出现以上诸多问题,在校史馆建设初期需要做大量而充分的准备、合理的论证以及精心设计,校史馆建设前期的设计环节在校史馆后期运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按流程来谈谈建馆前的几项准备工作。

一、文字材料和实物图片的准备阶段

(一)史料的征集

“校史馆是收藏校务档案、校产史料,以供行政咨询、校史教学与研究之用的学校馆藏部门,以往在国内并不受重视。许多学校并无专职单位典藏,任凭校史资料散落各处;或虽辟一专室收藏校史资料,但却被动收藏、静态陈列,未采用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专业技术整理与分析所收藏的校史资料。”[1](P110)随着教学评估或校庆活动的推广,校史馆逐步纳入学校建设的范畴,很多学校开始建设校史馆。筹建校史馆的第一步就是史料征集工作。校史本子应该是很多学校早已有过的,但这对于建设一个校史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应校史文本的大量实物展品需要征集。实物是文字图片的有力佐证,往往比文字图片更有说服力,更引人注意,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征集的范围要尽量广泛,有关学校的各方面内容均应列入征集范围。在这方面,有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就是许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分合转迁等历史变迁,合并进来的学校的历史往往不被重视,这就造成这些并进来的学校历史的重大缺失。

(二)史料的考证

收集的大量史料,在内容的真实性、时间的准确性上需要经过专业的校史工作人员进行考证。在许多学校的校庆宣传上,不难听到“百年校史”这样的称呼,为突出成就,校史馆中不难看到“第一”、“最”等字样,对这些称呼更是要审慎之。如果在某一细节受到质疑则会严重影响参观者对整个校史馆内容的信任度。

(三)史料的筛选

经过考证无误后的史料在数量上还是很多的,因为任何一所历经几十年发展历程的学校都会有不少有价值的资料,设计者需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在整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筛选。材料的筛选是至关重要的。筛选的标准应该是体现办学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精神,切忌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在展品选择上,一般校史馆往往存在着两个倾向:一个是‘珍品炫耀’倾向。”“另一个是过分追求全面性的倾向,或想全方位地表现学校历史,在展品选择上搞党、政、工、团、教学、科研的平摊主义,或把与主题相关的所有藏品都作为展品。这种行为主观上是希望观众尽可能多地接受信息,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过量的信息麻木了观众的神经,反而使他们在离开展厅后更快地淡忘。”[2](P35-36)删繁就简,归纳集成,突出重点,特色鲜明,始终把握住展览的定位特征,才容易被识别、记忆、复制。史料的选择直接决定后期的建筑和展览设计,它不是简单的要素的组合堆砌,关键在于取舍,作好减法,做到1+1=1,即选材的诸要素,个性单元,实现组合方式,归纳共性特征后归为系统性、同一性的整体,在定位定量上形成一种内在的秩序和外在的和谐。

筛选下来的那些资料的处理也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学校在建设校史馆时期为了集中管理方便工作都临时成立校史馆建设办公室等机构,等到校史馆建设完工,机构撤销,人员分散,人员手上所持的未使用的资料也就慢慢闲置或丢失了。这些资料虽然暂时没用到但很有价值,在校史馆以后的更新或专题展和临时展的时候很可能会用到,所以应妥善保管。建设校史馆时用到的原始数据资料的保管也存在同样问题,就此类问题,采用归入档案馆或设立校史馆专题档案库保存是值得借鉴的方法。

二、校史馆选址

校史馆的选址取决于校史馆的主要受众是谁?校史馆主要为谁服务?中国科技大学校史馆位于校出版社和学生宿舍中间,清华大学校史馆位于校内东西主干道与南北主干道交叉点的东北角、第三教室南侧;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正式落成;浙江理工大学校史馆在国际会展中心开馆;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史馆馆址设在新校区图书馆六楼;中国地质大学校史馆坐落在校博物馆五楼;浙江海洋学院校史馆建在图书馆大楼一楼;厦门大学校史馆位于厦门大学的发祥地—群贤楼一楼;广东医学院校史馆位于该校行政办公楼内。综上所述,校史馆的选址主要有两种倾向:校行政事务中心、校学生活动中心。这也正是校史馆的两大重要功能所需,一是对外宣传学校办学,一是对内传承校园文化。但从本人两年多的校史馆实际工作接待参观人次上看本校师生才是校史馆的主要受众,面向学生是日常工作的重点。了解校史、了解校园文化精神是本校师生的必修课。在这一点上很多学校都很注重对新生和新教工的校史教育,参观校史馆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新生进校后始业教育中的必修课。但要了解校史馆里不断更新的的内容和不定期举行的专题展等活动,单靠开学组织的新生始业教育这一次机会是不行的,学生们需要在空闲时间能随时走进校史馆看一看。如果把校史馆建在行政楼里,学生就很少有机会走进校史馆了,校史馆的教育功能就被大大削弱,校史馆的主流受众将大量流失。也有部分学校将校史馆建在图书馆内、档案馆内,这样校外人士就少有机会接触到校史馆了。校史馆作为学校文化识别系统中环境文化识别系统的一部分,在兼顾校内校外人士方便参观的位置,拥有独立的建筑将是合适的校史馆选址。

三、校史馆的建筑设计

(一)校史馆建筑的艺术风格设计

建筑本身是艺术,大学校园的建筑更是蕴含着和体现着浓厚的文化与艺术气息,而承载学校历史,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史馆建筑更是在校园建设中占举足轻重的位置。“与博物馆、纪念馆相比,校史馆有规模小、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特点,尽显高校个性。”[2](P35)一个独具特色又融合于校园文化氛围的校史馆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中国科技大学校史馆是一座新建的校史馆,这是一栋前苏联风格的老式建筑,是原合肥师范学院的艺术楼,只有三层楼,也是中国科大南迁合肥之后历史最为久远的建筑之一。远远看去,显得非常稳健和厚重。虽说是一座新建的校史馆,可是从外面去看,怎么也看不出有一点“新”的痕迹来。2008年5月份,侯建国院士在谈论校史馆的筹建工作时,曾这样说过:“不管是谁来装修,但是都不要把墙上的青藤给破坏了。”展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崇和爱护。江西师范大学校史馆是根据民间的老照片重修的一栋中正大学教学用房,为的是回顾学校历史、展示校史资料。复旦大学校史馆位于环境幽雅的校园西区大草坪附近,为一栋上下两层的早期建筑。以上学校在建设校史馆时都注重体现校史馆的历史文化特色,历史底蕴是校史馆建筑的特色。

(二)校史馆建筑的功能定位设计

校史馆建筑是有着特殊功能定位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在“建筑结构、式样、消防、安全保卫、恒温恒湿、强弱电以及陈列布展等方面要求都非常之高、之复杂。”[3](P69)现在很多校史馆都是先建好馆,然后再进行内部陈设设计,结果往往出现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与展陈内容不符问题,布展时经常会遇到展陈面积过小或过空旷、空间不连续、跨度与高度不足、空间利用不完全等问题。展陈内容的编排无论从总体规划到分项布局,都会受到建筑空间条件的限制,展陈设计经常面对展品丰富,但既有空间狭窄;或是展品缺乏,但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又过空旷的无奈境地。内部空间与展陈线路的不完美搭配,更是会使整体展陈设计出现空间不连续、利用不完全的现象,不得不采用相应补救措施进行空间调整,却最终让展陈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校史馆筹建部门应改变“只对后续进行的展陈设计提供展陈文本的习惯做法,而将这一工作提前到建筑设计阶段,从馆藏实际出发确定基本陈列、精品陈列的空间中的展品类型及数量,并对临时陈列的展品大致设定方向,依据这些资料进行的建筑设计将会提供相对合理的展陈空间,将有利于布展工作与观展活动的顺利进行”[4](P69)。

从以上两方面考虑,只有把要建校史馆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和建筑风格都考虑好并进行充分必要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才能为后期建设提供必要的、有益的参考。如果把程序颠倒过来,在功能定位、建设目标、整体风格都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就建好校史馆,必然要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甚至造成巨大浪费。

四、校史馆陈设设计

陈设是校史馆建设的灵魂,建筑形式再好没有引人入胜的陈设展览也只是个建筑躯壳。校史馆永恒的生命力就在于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内容。许多校史馆在刚建成的头一两年里门庭若市,参观者众多,学校一有重大会议或者重要人物来访就必到校史馆。但两年的新鲜一过,不要说外人就连自己校内的领导、师生都对此丧失了兴趣。究其原因一是内容模式化,交叉重复多;二是手段单一,缺乏吸引力;三是展览陈旧,更换周期长。

(一)陈设内容特色化

校史馆因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决定其陈设内容的共同性,学校发展历史、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办学成就、发展规划是每个高校校史馆必有的陈设内容,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多所学校展览内容的模式化,缺乏个性特征。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计者仔细解读校史、在熟悉校史的基础上对本校特色准确定位,进一步确定校史馆的陈列个性。台湾大学校史馆设有“校园事件的检讨与反省”专栏,记录台大校园里经历过的和台湾近代社会环环相扣、甚至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以时时刻刻提醒每位台大人谨记历史教训,勿辱台大校风,传承并实践台大精神。东南大学校史馆开辟了“校史杂忆”专栏,更充实丰富了校史展览。兰州理工大学校史馆的“实业救国”专栏体现该校人“实业报国”办学宗旨。这些有鲜明特色的专栏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科技大学校史馆第三展厅的展柜中一把蓝色的计算尺是钱学森给学生买的学习用具之一,还有郭沫若老校长1959年11月23日给郁文书记的一封信,这两件展品都展示了中国科技大学自建校以来一路传承的“以学生为本”的优良传统。

(二)陈设手段新颖化

图片文字过多,文物不足,展览手段单调,只能给参观者静态的、平面的、被动的视觉感受是造成展览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从展示设计的角度而言,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展示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合逻辑地将展示的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5](P5)展示设计成功的关键在于空间设计的成功。在“百度名片”中对展示艺术设计进行的总结上提出展示设计必须在形态、色彩、材料、照明、音响、文字插图、映像及模型等多方面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成果,借以全面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和味觉等一切感知能力,形成空间中人与物的互动交流。参与性、互动性、人性化是调动参观者兴趣点,提升参观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新型展览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展览方式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陈列方式,校史馆可开展不同类型的展览:长期陈列和临时展览。长期陈列又被称为主题展览,它是以自有的专门展览场地,选择馆藏资料中的精品,在较长时期内面向公众开放的展览。展览展出后,其主题、内容和结构一般不再做大的调整,是校史馆展览的主体构成。临时展览是长期陈列的拓展、变化形式,又称之为专题展览。专题展览有利于展示校史馆特色,可不断给校史,馆注入新内容,分配协调好两种展览间的关系才能保持校史馆永恒生命力。境外博物馆吸引观众的方法之一是展品轮换。东京博物馆每4个月就将展品轮换一次。美国国家博物馆、美国航空博物馆的展品每两个月左右就要轮换一次,始终给游客以新鲜的感觉。法国巴黎圣母院,馆藏文物80万件,经常陈列的展品有5万件。每3个月轮换更新一次,每10年为一个周期,可把全部藏品分期陈列一次,展品一年换几次。台北故宫博物院,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除此之外,临时展览也是丰富展览形式、扩大宣传范围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而我们现在的许多博物馆因为经费、人力、自身设计等问题,多年展览是一成不变,这样就很难吸引参观者的二次光顾,时间一久自然就会门庭冷落。

为有助于开展展品轮换、临时展览等活动在建馆设计阶段就需要做好基础建设准备工作,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好后期更新环节,在展区划分、陈设设施等问题上没有预留空间,那后期的展品轮换、专题展览等活动将很难开展。因此为达到校史馆外部建筑和内部陈设完美的统一,这两个环节往往在相互穿插中同步进行,在同步进行中不断调整。

在校史馆动工建设前充分考虑以上四方面因素,将有助于避免在校史馆建设中出现重大失误,有助于校史馆建成后的管理和更新工作的开展。合理的前期设计对校史馆的成功建设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张安明.大学校史档案馆——大学记忆的保存者[J].大学图书馆,1986,(7):110-126.

[2]朱惠珏,何达多.论高校校史馆的个性陈列[J].浙江档案,2005,(2):35-36.

[3]张孜江.博物馆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4,(3):69-73.

[4]张威.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展陈空间的营造[J].艺术评论,2009,(3):92-94.

[5]朱淳.现代展示设计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校史馆校史展品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