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2-08-15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语音

黄 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W.M.Rivers和P.J.Cooper提出,听说读写四大信息获取途径中,听说占75%,其中45%来源于听,可见听力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听力教学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在听说方面亟待提高,而学生在学习当中也会受到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等非知识性因素的影响。怎样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权衡各因素的影响,一直是英语听力教学中值得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英语听力教学因素分析

(一)知识性因素

1.词汇和语法

词汇好比整个英语“大厦”的基石,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英语学习无从说起。而单纯对词汇的死记硬背费时费力,也没有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语言也不是词汇的简单堆叠,字词搭配、句子结构、段落布局、整篇文章的脉络和条理都要做到有章可依,这就是所谓的语法。

2.语音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比较显著,而听说则相对较弱。应试教育也形成了“哑巴式英语”,直接阻碍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语音是听力的基本要素,学生往往注重单个单词的发音,而忽略了长音、短音、连读、连缀、重读、弱读等语音要求,从而经常出现看得懂、听不懂的现象。

(二)非知识性因素

1.文化知识背景

文化是语言的灵魂。P.J.Rovers认为,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因为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当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给英语听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而现今的英语听力教学中,以英语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引导和传授。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当中也容易导入中式思维,因此经常会感到迷惑、难以理解。

2.听力习惯

对一部分学生来说,除了上课时接受英语熏陶以外,课后又融入到了中文的语境,英语的实际应用比较少,因此也很难摆脱用中式思维去思考英语,这种翻译式的学习过程,既影响了英语听力的输入速度,又难以学到地道的英语。此外,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时,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个别的字词上,力求能听懂每一个单词的意思,难以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会出现跟不上的现象,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听完之后也会不知所云。

3.情感因素

人对事物的理解和信息的获取是有选择性的,在其中情感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nshen在著作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2)中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设,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建设性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他认为,学习者语言信息的获取受到三大情感变量的影响:学习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如果情感过滤弱的话(即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强,焦虑感弱),将会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输入,经由大脑语言习得机制,提高语言习得能力。相反,如果情感过滤强(即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弱,焦虑感强),会直接阻碍语言信息的获取,影响语言能力的习得。

二、英语听力教学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

(一)加强和重视英语基础能力的提升

英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脚踏实地逐渐积累,急于求成恰恰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首先,词汇的积累必不可少,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效的记忆法,如联想记忆法、逻辑归纳法和结构记忆法,引导学生掌握并且运用,排除对记忆单词的恐惧和抗拒心理,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并通过阅读结合文章来熟悉词语的应用,为英语听力的提高做好铺垫。把基本语法知识融入到英语听力教学当中,让学生掌握基本语法,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语感。在语音方面,不但要注重单词的发音训练,更要运用到具体语境,了解英语的发音规则,掌握连读、省读、重读、略读等语言技巧,跟读模仿是练习语音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此外,除了掌握英式或美式英语的发音外,还需了解它们的语音异同,以及其他英语国家及非英国国家的发音习惯和特点,通过各种语音和视频材料的练习,熟悉不同英语的发音规律。

(二)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首先,让学生了解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模式:汉语为意合语言,英语为形合语言。英语表明态度、观点和建议都是直截了当,而且多半在文章开头部分,因此,听力训练时文章的开头段落应是注意的重点。英语的学习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中也包括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总结工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听力内容,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做好预习,其中包括相关的词汇收集和整理,以及对应文化背景知识的采集和归纳,教师在课堂上加以点评与完善。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原版小说或书刊,也可以欣赏与之相关的精彩电影和视频,深入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加强对英语本身的认识。

(三)培养正确的听力习惯

上课时教师应该尽量用英语授课,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可以使用多媒体,如图片、视频,还可运用表情等肢体语言,或者可以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来解释,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让他们养成用英语来解释英语现象。另外,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引导学生掌握材料的主旨信息,在此基础上抓关键的信息点,如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而不要纠结于个别单词或词组,集中精力把握听力材料的要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强的听力作业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来培养英语语感,用英语的思维思考问题。

(四)有效利用情感因素

1.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听的资料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听,获取感兴趣的信息,从中了解到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教材的使用是英语听力教学的关键,合适教材的选择不容忽视。通过学前测试,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他们的英语水平分班,给每个级别的学生选取相应难度的教材,教学上循序渐进,使学生英语稳步提升。在教材内容方面,应该摈弃太旧而不实用的话题,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方式“播放听力录音—获取答案—讲解答案”过于单调,学生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的组织方面,可以把听读、听说和听写相结合,以及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增强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当中会遇到各种难题,如学习一段时间感觉没有进步,因而失去信心,甚至怀疑自己。因为英语听力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听力技巧的掌握会加快听力能力的提高步伐、提高效率,但也不是捷径,因此,要鼓励学生,英语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必须要有一个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另外,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应该多给与正面的反馈,多去引导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减轻焦虑情绪

听力不像阅读有文字内容做参考,听力的未知性、随机性和时限性更强,学生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感。紧张、担忧、害怕等心理会使其思维相对迟钝,无法获取相应的听力输入信息,直接影响到对听力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听前预览和预测的习惯,充分利用课前收集整理的背景知识,对听力材料有一个大概的把握,特别注意关键词和信号词,而且在听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增强对关键信息的印象。与此同时,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简短幽默的笑话、轻松愉悦的音乐以及趣味性强的小活动,来舒缓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在听力训练中处于最好的状态。

总之,英语听力教学应该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正确引导,排除听力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听力训练要贯穿整个学习始终,课中和课后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及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1]陈娟.从情感因素角度看英语听力教学[J].湖北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5):196-197.

[2]孟宪忠.英语语音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Rivers W M.Listening comprehension [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66.

[4]Stephen D.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5]孙亚玲.帮助学生突破英语听力关[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4(1):24-25.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听力语音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Units 7—8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