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2-08-15葛荣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葛荣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面对高职院校90后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渴望成功,但缺少自信;明知自己不足,但不付诸行动;积极报名参加活动,但虎头蛇尾;渴望独立,但依赖心理极强等特点,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要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不断创新。因此,研究符合“90后”的大学生思想特征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紧迫,也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特点

(一)信息时代,沉迷网络

“90后”大学生可以说是各种电子产品陪伴下成长的一代。“90后”大学生中拥有电脑的学生因地区差异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就无锡地区而言,笔者在无锡职教园区展开调查,大约有65.8%左右的学生有自己的电脑,而且年级越高比例越大,苏南地区的学生拥有电脑比例明显高于苏北。手机几乎人手一部,有的同学甚至有两部手机,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喜欢利用网络独立解决.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教材、老师,而是去 “百度”“狗狗”等网站查询电子邮件、QQ聊天、飞信等电子通讯手段成为通讯的主要方式,淘宝购物、网上店铺也成为一种时尚。总之,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同学聚会,他们也会找远在天边的同学聊天,而疏忽近在眼前的朋友,无论学习还是娱乐,几乎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这也标志着他们是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特殊人群。

(二)发现不足,从不主动

“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以后,面对同一个分数段而走到一起的同学,无论从能力还是阅历,彼此不分高低,没有了优越感,遇到挫折不知如何面对,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大学又不同于高中,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生活的习惯,失去了以往的“填鸭式”学习,大学生常常感到迷茫,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学,很多刚入大一的学生虽然积极地投入到自学考试中,但不到一年时间,能坚持下来的同学少之又少。很多同学觉得理想中的大学和现实差距很大,曾以为上了大学就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这种精神满足感的失衡,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的情绪,因经不起诱惑,寻求寄托,慢慢地便把心思放在网络和爱情中去。

(三)个性突显,越挫越馁

“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具有开放性特点,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眼界开阔,渴望突破传统,张扬个性,打破常规;从调查中看出98.6%90后大学生不喜欢教条式的说教,而希望经过亲身实践来接受前人的结论。笔者的调查问卷中得出学生更愿意接收成功人士座谈会、报告,以及优秀学长学姐的见解,而不愿意聆听专业老师的课程。在呵护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90后”,充满着无限的优越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其中除了学习,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45%的大学生从未做过饭,14.7%大学生上大学前未洗过衣服,这些特点使他们缺少生活磨练,且独生子女的依赖和任性明显。进入大学后,面对同样的个性群体时有些同学表现得手足无措,不能客观地分析自我状况,表现出情绪焦虑,悲观失望,如不及时疏导则易于形成心理疾病,近几年随着“90后”大学生入学,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呈上升趋势,而这些学生甚者做出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不理智行为。这充分体现出这个时代青年学生的心理脆弱特征。

(四)争强好胜,功利明显

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使得90后大学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多数学生能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希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然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不成熟。极少有人关心时事,而且认识模糊,政治观念淡化,如一些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争当学生干部只是为了找工作增加竞争砝码。当完成某项学校组织的活动,便向老师索取奖励;当同年级的发展党员里没有自己,便立刻改变态度,对老师不理不睬;在看待就业问题上,第一时间关注的便是待遇;甚者在择偶标准上也毫不避讳对物质的向往。总之,当代学生比较现实,在做事情之前会盘算对自己是否有利,利益有多大。

了解了以上背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为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以下措施,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对“90后”大学生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索

(一)挖掘网络媒体,进行心理疏导

在信息化时代中,网络的普及,面对部分学生不再寻求现实中的朋友,迷失自我,变得孤僻,不懂与人接触,对自己的未来感迷茫。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坚持到学生中去,除了下宿舍,进班级,还得利用微博、飞信、QQ等各种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开辟网上心理健康知识问答,为大学生获取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成功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提供便利的渠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的方法,(1)针对低年级学生,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来避免网络的消极影响,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高年级学生,在于规范和引导他们对公共事务的民主参与。(2)发挥学生干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干部在网上开展积极沟通、化解矛盾的工作。(3)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各班的贫困生,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克服自卑,找回自信,展现自我。(4)是要对网络活跃分子重点引导。

(二)加强团内号召,发挥育人功能

“90后”的大学生个性张扬,思想早已成熟,直接“灌输”方式很难起到好的教育效果,而高校共青团工作属于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尊重学生的思想与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内心需要,关心和帮助困难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笔者所在院校做到以下几点:(1)强化互动,坚持实践。“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团工作中,多采用体验式、参与式等方法,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增长知识才干,增强辨别能力。(2)身边榜样,前行力量。让共青团工作融合到“90后”大学生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90后”大学生身边的现实素材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3)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理解、倾听。共青团指导老师一定要以宽容和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能。(4)注重疏导,加强引导。共青团工作应该开设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择业等多方面内容,“90后”大学生更热衷于此类的讲座,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咨询服务,对学生的各种发展性问题采取咨询疏导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

(三)改变教育理念,加强队伍建设

“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不愿意服从老师的安排,他们自我意识很强,渴望独立,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对高校学生而言,辅导员老师一般和学生走的比较近,有天然的影响力。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与学生身份上差别的存在,可能会不自觉地运用教师这个角色来说服学生,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戒备的心理效应,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为此,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首先,辅导员必须学习心理课程,好比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等辅导,改变单一训导的教育模式,用尊重和激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就目前高校来说,心理辅导员师资这方面缺乏,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念改变,自身素质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在辅导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及社会实践中去,不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学会自我剖析,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监督的意识,进而全面提升自己。

(四)依托实践载体,培养社会责任

笔者所在单位,每年上半年进行一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大赛,下半年进行一次挑战杯技能竞赛,寒暑假组织所有在校学生展开大规模的社会实践。面对“90后”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大型活动,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当中。例如“五个一”素质教育工程:励志成才一本书、创新实践一作品、意义非凡一件事、学徒磨炼一个月、义工服务一兼职。诸如此类的活动,获得“90后”大学生对社会、对专业的热爱,特别是让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如此的匮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此更加发奋学习。从新生入学开始就 通过主题班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形式进行入学教育,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我们还可以通过诚信考试加强诚信教育。针对当代大学生利己主义思想严重,公德意识不强的现象,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使学生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得到锻炼和考验,以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让他们逐步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三、结语

针对“90后”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高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完善的应对措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品格和个性,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大力气,才能真正的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中的 “小事情”,以此来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尽可能地让“90后”大学生在校园里放飞青春的梦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1]隋丽丽,张艳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高教论坛,2010(5):40-41.

[2]陈承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利用网络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调查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8-71.

[3]吴卓华,赵志萍,刘宁,张晓臣.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11(3):77-99.

[4]俞亚萍,郝永贞.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33):67-68.

[5]何纯芳,挑战及对策.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电子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27-129.

[6]黄建平,杨直凡.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及优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44-48.

[7]孙丽娜,蒋晓蒲.关注90后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3-24.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