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园林古建管理保护与开发经营现存问题及解决路径
2012-08-15郭明友周云华
郭明友,周云华
(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2.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江苏 无锡 214131)
古典园林遗存往往凝聚了城市文化的根蒂和血脉。无锡现有以寄畅园为代表的明、清园林遗存,无论在文化深度上,还是在艺术水平上,皆可与苏州乃至于全国最好的私家园林相媲美。晚清至民国期间,以梅园、蠡园、太湖别墅、横云山庄、潜庐、惠山园等为代表的近现代园林,融合古今、合璧中西,率先探索出中国私家园林从后花园走向开放式公共园林的新出路,成为中国园林艺术史上典范的民国时期园林精品。然而,无锡在现实的城市园林古建管理保护与开发经营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致使园林在无锡的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山水文化名城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等方面,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现存问题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自2011年5月起,项目研究组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对无锡城市园林在管理机构、政策法规、信息网络等管理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横向对比,对无锡诸城市园林古建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在对比分析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项目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一)城市园林古建管理与服务的网络平台建设相对落后
无锡市园林管理部门在管理服务信息化、政务公开网络化方面水平亟待提高管理水平。课题组横向比较了省内的苏州、南京、扬州、镇江、常州、无锡、徐州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等11个城市,发现无锡与嘉兴两市的管理服务网站建设水平最低。在这11个城市中,除无锡、嘉兴外的其他九个城市的园林管理局都建有完整独立的服务门户网站,只有无锡和嘉兴的园林管理局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而是挂接在市政政务公开网站下的二级网站。无锡市园林局的网上管理服务平台是“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网”,与“无锡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无锡市园林绿化监察支队”、“无锡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无锡市绿化质量监督管理中心”、“无锡照明管理处”、“无锡排水管理处”、“无锡市政设施管理处”等,联合使用一个网站门户。在这个网站平台上,关于园林绿化方面的管理与服务信息较少,只有少数地方的三级网页上有内容,而且,二级、三级网页服务信息更新也非常缓慢,缺少可以链接到无锡市园林门户网站路径。对比周边城市的园林管理服务网络平台,苏州市园林局网络服务平台不仅实现了信息实时更新,而且已经建设到第四、第五级网页了。常州、扬州、镇江、宁波、绍兴等城市园林局网站的三级以上网页内容也很充实。
城市园林管理保护与服务经营的网络平台建设落后,造成的实际影响不仅仅在于现实业务信息发布不畅通,而且影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与遵守。常州和苏州园林局的网站把国家、省、市三级行政部门的相关法律规范依次分类建设了页面,不仅仅宣传了政策法规、部门职责与工作信息,而且借助对城市园林历史文化的发掘,广泛地传播了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与文明积淀,承担起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功能。同时,这些城市园林局的网页都有链接到各自下属园林主页的路径,这样以来,一个城市园林的管理、经营就成为一个全面系统的整体了。
(二)园林古建管理保护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建设尚不完善
城市园林古建的保护、修复、管理、建设、经营,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因此,科学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前提保障。在城市的园林、古建、古镇保护,以及城市绿化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上,国家、省相关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纲要性的法律规范。
比如,国家层面上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等。江苏省层面上的法规有:《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江苏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意见》等。
这些上级的纲要性法律规范给定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约束,落实到地方的具体工作中,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即地方性规章、规范。因此,苏州市依据上级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精神,制定了本地方配套的、系统的地方法规体系,具体包括:《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关于〈苏州市区古建筑抢修贷款贴息和奖励办法〉的补充意见》、《关于印发 〈苏州市古建筑抢修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印发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关于转发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整治消防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转发苏州市区古建筑抢修贷款贴息和奖励办法的通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监测工作规范》、《市区古树名木移植审核的审批程序》、《市区树木砍伐、移植、截干、切根的审批程序》、《苏州市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选址初审意见的审批程序》、《苏州市改变绿化规划、绿化用地使用性质的审批程序》、《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取费操作管理规程》、《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关于三级和三级以下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的审批程序》、《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规划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规程》、《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工作规则》、《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基层工会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树木移植工程操作规程》、《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园林管理项目管理规程》、《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政务公开公示制度》、《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政务公开考核评议制度》、《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政务公开听证制度》、《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系统单位管理工作考核标准》、《苏州西部山区春秋古城址群保护意见》、《影响古树名木的建设工程避让和保护措施的审批程序》等地方性规章。常州市在国家、省相关法规文件的指导下,结合本地管理与经营工作实际,也制定了约20部规范具体操作的地方性法规。
目前无锡在城市园林管理经营的制度建设方面,或是因为客观上存在滞后,或是因为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薄弱,给人的感觉是明显落后于周边的城市。仅有的几部文件如:《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的决定》、《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 (名镇)保护和利用的实施意见》、《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实施意见》等,也多为原则性的知道意见,缺少对实际工作的规范、指导、评价、考核的操作细则。而且,这些文件内容和精神也仅有少数业内的人士知晓。
(三)城市园林古建文化研究与发掘深度不足
首先,专业的研究团队力量不足,在城市园林的保护与管理中集体失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就无锡城市园林的文献整理而言,到目前为止,尽管有了《梁溪古园林》、《梁溪胜迹》等几部普及性读本,以及各个园林介绍园内景点的导游册,但是,无锡还没有整理出一部全面系统的城市园林文献著作。两年前秦氏后人秦志豪主编出版的《锡山秦氏园文献长编》,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历史文献整理成果,但是这毕竟只是一所名园的园史文献,对于无锡城市园林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在历史发掘与考证上功力不足,在现实的园林文化艺术的阐释中,或浅尝辄止、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的文化俗解与误读现象随处可见。
由于对城市文化历史研究不足,对于城市园林古建艺术的发展历程缺少系统深入的梳理,人们往往惯性地把无锡城市的文脉聚焦在近现代工商文明的摇篮,以及当代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先导城市等上面——这其实仅是千年古城的近百年历史而已。今人甚至用这种近百年的临水码头工商经济文化特征,来解读晚清以前的锡山、惠山的山寺、古镇、园林。
园林古建的门楼、牌坊、匾额、楹联,往往是园林造景画龙点睛之笔,也最能彰显出园林的文化底蕴,因此,对题写的要求就比较多。一般要求是出自名家、大家的手写字体,最好不要用简化字形。然而,无锡在新建的仿古园林造景中,门楼、牌坊、匾额、楹联随意选用楷书、隶书等印刷体标准字形,有些题额书法作品不完整,有些地方甚至还选用了标准简化字形。其中,国学大师钱钟书故居题额和大门的砖雕楹联不但用了楷书简化字形,而且还出现简化字与繁体字混用的现象。顾毓秀故居题额用了繁体的标准楷书字形,第二进厅堂(宝善堂)的堂额是楷书标准印刷体,却署了手题书款“顾鸿逵书”,还补缀了落款印章。鸿山泰伯墓前一些刻石作品制作粗糙、毫无章法或章法错误;墓园回廊的枋额上出现了别字,四帧砖雕大意是日月星辰拱卫着泰伯,即“日卫”、“月卫”、“星戍”、“辰戍”,其中“星戍”、“辰戍”就被误书作“星戌”、“辰戌”;一帧刻石上误把“史载”当作了古籍给加上了书名号;把明初大儒方孝孺(1357-1402)误作为“清人”;西周的柯庐(泰伯、仲雍九世孙)蜡像却身着宋人的衣冠……
(四)对城市园林古建开发经营的定位不准
历史上无锡城市园林以古城近郊的湖山园林为主,是有别于苏州城市山林的真山水园。这种园林往往不以富贵精雅气息争胜,更多是以山林逸气见长。然而,无锡今天的很多园林开发把商业利益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第一目标,却忽视对园林古建管理开发的准确定位。
比如,鼋头渚三仙岛开发,不顾及文化背景差异,把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之下神魔鬼怪云集于此,致使仙岛成为一个光怪陆离的、幼稚奇幻的卡通世界。梅园是荣德生先生辛苦经营半生的开放性私园,今天已经成为江南赏梅的四大中心之一。然而,现实的梅园中却被填塞了系列的、不和谐的日式园林小品。
定位不清、特色不明也是近些年来诸多新建城市园林留下遗憾、难以为继的关键。无锡还有许多因定位不清而难以为继新造园案例,其中一些新建项目如统一嘉园、蠡湖中央公园、欧洲城等,都已逐渐荒废。三国城、水浒城、唐城等虽然因曾是央视的影视基地而轰动一时,但基本上都是游客、市民去了一次就再不愿付费去第二次的地方。
(五)园林开发经营过于商业化
无锡城市园林管理中,由于过渡的商业开发,使得城市园林所承载的城市文化之根逐渐模糊,园林大多都变成了休闲、娱乐、消费的游乐场所,园林中配套的、低层次的消费店面比肩林立。比如,寄畅园、二泉书院、锡麓书院、愚公谷、惠山祠堂群、鼋头渚横云山庄等园林区域中,基本上都是店铺密集、市肆林立。这种过渡的商业开发和低层次旅游产品,大大降低了无锡城市旅游的文化品味,也严重危害了古建的保护。
城中的文渊坊本来是以秦邦宪故居为主题而打造的名人故居园林建筑区域,现实也已经变成了荟萃酒吧、婚纱摄影、美食店、酒店的商业区。“无锡市名人故居文物管理处”、“无锡市名人故居、薛福成故居、东林书院、碑刻陈列馆理事会”等城市文化与文物管理保护组织的办公室,就在秦邦宪故居中,与这些家商店为邻。此外,蠡湖畔高子水居的主体建筑也长期被商户租用作酒店和茶馆;公花园(锡金公园)中的古建已几乎全被利用作为经商店面了,连同市级文物保护建筑的灵虚洞天王殿,也被商户租用作为酒吧和珠宝商店了;古运河畔的南长街修复开发后,变成了南长酒吧街,近现代商业文明的遗迹被淹没于其中,原来枕河古街的风味几乎荡然无存了;薛家花园的转盘楼二楼本是当时家眷寝息的私密空间,而今也成了只为单位提供服务、不接受散客消费和游观的限制性休闲服务会所了;清明桥附近的祝大春故居后半部分已被租户作酒店了,修复后的后花园也成了酒店的花园,游客只能站在故居的楼上观赏,却进不了园中……
(六)大量的城市园林古建资源有待保护与开发
无锡古城的城市文脉既深且厚,城市园林资源也非常丰富。然而,由于文化研究与发掘不足,或是因为一时难以产出预期的商业利益,一些园林古建多年来长期处于被封闭的状态。这种封闭往往造成建筑年久失修,成为一种间接的破坏。比如,惠山寺近旁的惠泉山房、愚公谷多年长期处于不开放的状态。另外如薛家花园的转盘楼、惠山的民俗博物馆、蠡湖畔高子水居的五可楼、东林书院的道南祠以及箬叶巷后面的后山,公花园的后乐园、图书馆,以及城内许多名人故居等,也都是很少开放或限制性开放的园林古建区域,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保护开发的城市文化资源。
另外,除却这种常年封闭或者限制性开放的城市园林古建资源,无锡城市园林中还常常有把部分古建租给某个人、某企业用做工作室的现象,以锡山、惠山的园林古建群中最多,东林书院和其他园中也有。还有,无锡对于一些即将成为被保护对象的古建、城市园林区域,缺少预见性判断,造成潜在城市园林文化资源在不知不觉中遭受损失。
总之,无锡在城市园林的管理与经营上,制度建设不完善,缺少必要的、专门的网络平台,从事城市文化与历史研究的专业队伍力量薄弱,城市园林的管理与开发缺少科学长远的、宏观整体的规划意识,文化与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围绕城市园林古建打造城市文化精品项目的意识寡淡。园林管理现实出于一种业务零散、不成体系的状态,城市园林旅游资源亟待深入地研究、保护和科学地重组、开发。
二、解决现存问题路径的探索
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项目组对无锡在城市园林管理经营上现存诸多问题的解决路径也进行了思考。
(一)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就城市园林古建研究、保护、管理、开发而言,目前无锡的专业人才储备非常之少,中青年学者尤为稀缺。无论是从矫正现实业务中的诸多偏差,还是从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开看,加大培养和储备园林古建研究方面专门人才的力度,组建具高水平的、专业的文献整理、文化研究和开发设计人才队伍,都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工程。可以整合园林管理部门现有的专业人才队伍,鼓励他们走出去,到高校或研究机构去学习深造,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同时,园林管理部门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把在锡或周边城市高校的资深专家请进来以备顾问。也可以采用兼职的方式,邀请专家参与具体项目的研究、开发,或者请来定期开设系列讲座,对现有管理队伍进行专业知识能力培训。
(二)加强对城市园林文化艺术历史方面的研究与发掘
只有通过深度整理城市园林发展史,把它和城市文化历史研究与建设工作对接起来,正确解读城市现有古代园林遗存,弄清无锡城市园林的本质特征,城市园林的管理、保护、开发、经营才能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其城市文化的个性和特质是经过千百年积淀后逐渐形成的,这种文化特质的形成与城市历史上的自然环境、经济生产方式、居民风俗习惯等等,都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反之,这种文化特色一旦形成,又会塑造和影响着城市园林之类文化艺的审美风貌。因此,研究发掘城市的文化艺术史,也是梳理城市园林文化历史的大前提。这种文化发掘和研究,又是指导城市园林修复、管理、发展、规划的内在依据,特别是在具体的园林古建修复工程上,深入全面的文化研究,正确完整的文化艺术解读,是实施修复保护和管理开发工作的第一步。
(三)立足可持续发展,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整体地规划无锡城市园林管理保护方案,把开发经营与文化文物保护结合以来,提升城市旅游的文化内涵
无锡是吴文化的核心城市之一,有着深厚城市文化积淀。“小上海”仅仅是无锡近现代历史上某一阶段的经济生产生活表象,不是无锡城市文化历史上的最高荣誉,更不是无锡城市文化建设的轴心。在无锡的城市文化历史上,古代有以东林党人为代表的高迈的人文精神,近代有以洋务运动先驱为代表的一大批实业救国志士,现代城市工商业发展史上又有以荣德生为代表的胸怀国家、以民族兴亡为己任大德商人。东林人士的清流文化、现代锡商的大爱精神,不仅仅是无锡城市的历史真相,而且是城市文化精神品格中恒久的标杆,也是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当着力弘扬的宝贵财富和优良传统,而这些又都被物化在东林书院、梅园这样的具体城市园林之中了。因此,在城市园林的修复管理、规划发展、建设经营的过程中,科学准确的进行园林文化定位,努力提高城市文化精神品格,已经是无锡城市园林管理事业中必须思考、面对的工程了。
(四)尽快搭建城市园林的管理服务和经营开发的综合平台
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建设,使城市园林的管理保护和经营开发纳入依法行政、守法经营的正常轨道上来。在配套的、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制度建设方面,无锡已经远远落在苏州、常州等苏南城市的后面,因此,找差补缺、完善制度平台建设,是无锡城市园林管理事业中必须尽快落实的一项工程。另一方面要尽快搭建管理服务的网络平台,使城市园林管理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信息化。无论是从公开政务、发布服务信息、宣传法规制度、接受公众监督批评等业务角度,还是从推介园林资源、推进园林文化的研究等文化传播角度,高水平的城市园林管理综合服务网站平台建设,都是提高无锡城市园林管理服务事业水平必须逾越的瓶颈。
(五)彻底整治、整合各园林内现有商业门店,提升园林旅游配套商业经营项目的品位
旅游产业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园林是其中重要的资源,配套的行、居、餐、饮、购物等,是其中必须有的相关产业环节。因此,围绕城市园林旅游发展配套的商业,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这一商业链中的产品层次过低、过杂,或者是商店挤占了园林、古建的建筑空间,破坏了园林古建的整体性和空间气氛,影响了园林古建的保护与观瞻,那就会对整个园林旅游事业大局和园林管理事业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无锡城市园林管理与经营事业想要充实内涵、提升品位,谋求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园林、古建区域现实的商铺摊点进行集中整顿、整合,科学规划设计,把依托城市园林古建遗存打造无锡城市文化旅游精品的品牌工程切实推向深入。
[1]汪芳,王洁晶等.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园林研究——以无锡园林为例[J].城市问题.2007(7):38-43.
[2]俞曦,汪芳.城市园林游憩活动谱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中国园林.2008(4):84-88.
[3]郭明友.无锡与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之比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40-44.
[4]姚震.无锡近代园林资源整合开发探讨 [J].消费导刊.2009(11):226.
[5]张振楣.那些无锡的园林[N].无锡日报.2010-06-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