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以来江苏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的演进

2012-08-15徐晓晖

文教资料 2012年36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出版社

徐晓晖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非凡的意义。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们感到识字教学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么,如何切实搞好识字教学呢?笔者认为必须正视现实,但更不能割裂历史,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样才不至于走弯路、走错路。

江苏省历来是文化大省,更是教育大省。建国以来,涌现了如斯霞、李吉林、王兰等一大批小学语文名师,他们在识字教学研究中也倾注了无数心血,在多年的实践中开发出了如“随课文分散识字”等很多有效的模式、方法。而随着国家打破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禁令,江苏省率先进行了自编教材的尝试,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特别是苏教版教材采用“词串教学”等一系列对识字教学的革新更是整套教材中的最大亮点。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对江苏省识字教学的演进态势进行探究,可以窥斑见豹地了解整个国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变革之路。

一、异军突起

——建国十七年(1949年—1966年)江苏省的识字教学

建国初期,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党和政府号召人民学习文化,小学语文教育界掀起了识字教学改革的热潮。北方出现了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的“集中识字”,接着,北京景山学校采用“集中识字教学法”并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黑山、景山的“二山经验”享誉全国。而江苏省南师附小的斯霞老师“分散识字”另辟蹊径,从“集中识字”的重围中“异军突起”,成为南方识字教学的一面大旗。

1.“分散识字”教学法

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又利于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近50年的实践检验中,随课文分散识字一直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识字教学乃至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等充分借鉴和运用的一种流派。

2.分散识字的优劣及对此后识字教学的影响

任何一种识字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分散识字也同样如此,它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边识字边读书”的识字教学法,虽然在斯霞的老师的试验和创造下,具有很多的优势,但也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尽管它以高效的读写能力训练著称而受到很多现行教材的大力推行,但也没有一种教材会单纯地采用“分散识字”,更多地是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来弥补其不足。

分散识字教学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注重儿童思维的形象特点,便于儿童在新旧知识经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分散识字教学注重按字义的字理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识字活动,充分尊重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特点,符合人类语言的一般规律,可以取得巨大成效。这样的做法还改变着儿童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刺激和引导着儿童心智自由而生动地发展。

但分散识字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1.对汉字规律重视不够,教师对汉字理据缺乏应有的认识,不能引导学生建立音形义的必然联系,致使学生陷于机械记忆,未能获得最佳的识记效果。2.这种教学法主要以字义作为识记的线索未能突出汉字的理据,加上汉字具有多义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往往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故难于建立音形义的内在联系。3.识字进程缓慢,低年级识字量不多,对阅读能力的尽早培养和提高形成一种制约。目前,各地实际采用的以“分散识字”为主的多种识字法,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分散识字”的不足。

现行人教版、苏教版、上教版等大多数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兼取多种识字方法的长处,但都是以随课文分散识字为主,应该说斯霞老师的实验为我国识字教材编写作出了积极的历史性贡献。①

二、百花齐放

——改革开放二十年(1978年—2000年)江苏省的识字教学

1978 年以来全国识字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江苏省识字教学也涌现了不少成果,其中最出名的要属淮阴的郭洪老师研究归纳的趣味识字法,和吴江震泽中心小学开展的“集优识字”教学改革与实践。

1.趣味识字法

江苏淮阴郭洪老师研究、归纳出了趣味识字法,主要分为如下两种:

(1)类比法。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运用汉字笔画、结构来分类、对比,提高识字率。比如,多横少横的字。如:日-目,大-天。出头不出头的字。如:田-由-甲-申。字的某一笔的位置不同。如:玉-主,太-犬。部首相同,基本字不同。如:叶-叭。基本字相同,部首不同。如:蛟-跤。

(2)分解法。对汉字独体字的笔画、笔顺,合体字的偏旁部首,指导学生在识记过程中,把独体字分解成几个笔画来记,把合体字分解几个部件来记。这样从分到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趣味识字法”在课堂教学或语文活动课中非常活跃,但它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比如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激发兴趣的方式,编写成系列的趣味识字教材,设计灵活多样的趣味识字课型,都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2.“集优识字”教学法

“集优识字”是指以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发展语言和识字同步进行的原则,集各家识字方法之长,科学地采用有效的识字方法,进行大量的生动活泼的识字。“集优识字”组编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吸收我国传统的识字经验;吸收现代识字教学的精华;吸收先识字后阅读的经验,采取识一批字,读一批文,力求生字在课文中有一定的复现率。

“集优识字”能够吸收现代识字教学的精华,大量地识字推动着学生的提早阅读。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集优识字”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端:因为很多字只识不写,到了中年级写作文,错别字出现的概率很高,一些学生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字都是张冠李戴,所以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如何平衡识和写的关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是“集优识字”法值得商榷的地方。

三、有容乃大

——新课改以来(2001年至今)江苏省的识字教学

21世纪是世界范围内教育大发展的世纪,也是教育理念发生急剧的转变和变革的时代,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从未有过的新特点。②江苏语文教育界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了各种识字教学的优秀成果:既从传统的识字教材中吸取营养,将识字材料编成韵语,又取“集中识字,提前读写”等现代教改实验中的先进成分;既有集中识字,又有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有容乃大”的识字教学特色。

1.苏教版教材识字教学的策略与亮点

苏教版识字教学博采众家之长,综合运用了多种识字教学方法。既从传统的识字教材中吸取营养,将识字材料编成韵语,又取“集中识字,提前读写”等现代教改实验中的先进成分;既有集中识字,又有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有容乃大”的教材特色,在全国很多的省市得到推广。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提出,苏教版语文教材有三个识字教学策略:识写分流,多识少写;揭示汉字构字规律;吸收传统蒙学经验。

基于苏教版识字教学的基本策略,该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内容编写十分富有特色,主要有以下五大亮点:一是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二是以韵文的形式安排的“词串识字”;三是按汉字产生原理安排的“看图会意识字”;四是根据汉字形声规律安排的“形声字识字”(也称“转转盘识字”);五是根据偏旁功能安排的“偏旁比较识字”。

2.从江苏看当前识字教学中的困境和超越

新课改以来,江苏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苏教版识字教学的研究、争辩也曾进行得热火朝天。在经过新课改之初几年的炙手可热后,当前的识字教学陷入了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重重包围,偃旗息鼓,在困境中挣扎。识字教学的裹足不前不仅在江苏,在全国范围看都是普遍存在的。

在苏派语文课堂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苏派青年教师优秀代表们在识字教学的领域不断地继承发扬前辈的宝贵经验,开拓创新,不断超越,结出了累累硕果。

(1)低年级:遵循规律,增添情趣,根据文体、字形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头戏,但近年来,真正投入研究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名师不多,而常州局前街小学的青年教师许嫣娜却潜心低段语文的教学,上出了《小动物过冬》《荷叶圆圆》《乌鸦喝水》《欢乐的泼水节》等一系列优秀的课例,在全国小语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中高年级:重视字词检查,利用字理知识,识字与阅读密切结合。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检查预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而生字词的检查是预习检查中的关键一环。苏州盛泽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字词检查可谓是匠心独运,水到渠成,令人拍手叫好。

四、结语

江苏小学语文界从斯霞老师的“随文分散识字”开始,到李吉林老师的情境识字教学、王兰老师的和谐识字教学,再到今天于永正、薛法根、孙双金、周益民、许嫣娜等众多语文名师的教学探索,为全国识字教学创设了许多优秀的范例。而苏教版教材中的亮点也得到了权威的肯定。

然而,名师引领、教材创编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识字教学的重任主要压在许许多多普通一线教师的肩头,扎实有效地开展识字教学,需要我们正视现实,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遵循汉字构字规律,探寻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多元教学方法。

以上是对建国以来江苏小学识字教学方法演进所做的几点分析和反思,随着2012年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正式实施,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也将陆续进行修订,期待本论文能为今后的小学语文识字教材的编写,以及一线教师的识字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注释:

①引自林霞.新中国60年小学识字教学改革(上).《新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60年》项目组。

②冯俊.21世纪教育的特点.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GB/1055/6667448.html.

论著类:

[1] 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2] 王宁.汉字汉语基础.科学出版社,1997.

[3] 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5] 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 李维鼎.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 戴汝潜.汉字教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9] 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0] 冯建军.现代教育原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 王宁.汉字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 施良方.学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4]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5]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6] 林崇德.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17]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8]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 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0]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1] 冯维.小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2] 陈章太.小学识字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3] 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4] 王小明.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5]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6] 潘洪建.语文知识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期刊类:

[1] 陈国雄,崔峦.识字教学的回顾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1999(12).

[2] 何世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三例.云南教育,2000(5).

[3] 胡国梁,毕秀芳.汉字六书与识字教学.河北教育,2000(12).

[4] 刘伟.语文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心理依据.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5] 王静.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规律.语文学刊,2001(2).

[6] 斯霞.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课程·教材·教法,2001(2).

[7] 熊生贵.回顾与展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3(12).

[8] 彭泽平.建国以来我国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变迁.教育探索同,2003(12).

[9] 陈树民,袁浩.识字教学新探索.江苏教育,2003(8B).

[10] 徐艳.让汉字绿意盎然于儿童心田.语文教学通讯,2010(11c).

[11] 李琳.自能识字主动发展.语文教学通讯,2010(12c).

[12] 张卫红.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纠正策略.小学语文教师,2010(12).

[13] 刘瑞娟.以熟带新快乐识字.小学教学·语文,2010(9).

[14] 余秀菊.字词听写三部曲.小学语文教师,2010(11).

[15] 臧吉瑜.让后进生轻松起来的识字方法.小学语文教师,2010(10).

[16] 吕俐敏.系统观照,凸显汉字的意义教学.小学教学·语文,2010(12).

[17] 叶希希.字理,识字教学金钥匙.小学教学·语文,2010(10).

[18] 卢美红.让汉字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师,2010(3).

[19] 薄伟英.预设也精彩.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4).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出版社
我等待……
识字
识字儿歌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识字谜语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