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技校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2012-08-15杨艳丽

文教资料 2012年35期
关键词:技校生政治课教学效果

杨艳丽

(江苏煤电高级技工学校,江苏 沛县 221600)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技工学要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技能人才的质量。由于技校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对文化基础理论课,特别是政治课不感兴趣,影响着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要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首先应分析其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找到好的对策。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技校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学主体分析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受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教学活动结果实现的载体,政治教学兴趣的培养,教学效果的实现都要通过他来体现,他是对政治学习感不感兴趣的内因。大部分技校生在认知上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专业学习是实的,是学习本事将来可以找个好工作,政治学习是空的,学不学都无关紧要或者只为考试过关。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部分人日益严重的物质利益观念和行为,与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不协调,甚至出现了拜金主义、道德滑坡的倾向。这对分析、辨别能力较差的技校生产生了不良的思想影响,使他们感觉理论与实际脱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空洞的说教,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教学材料分析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政治本身是一门理论性、时代性很强的科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如:价值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等,而教材中缺乏相应的生动的事例,以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理解起来当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一些法律条文烦琐冗长,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了政治学习的兴趣。另外,时代在变化,虽说政治课教材在不断改进,但教材内容未能根据变化及时地做出调整,使得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未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致使学生产生“政治课无用”的片面认识,从而放弃对政治课的学习。

(三)从教学主导分析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他是影响学生政治学习兴趣最主要的一个外因。学生对政治学习是否感兴趣与他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态度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今时代,各种教法层出不穷,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而技校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老师间缺乏竞争、缺乏交流,因此教学态度古板、守旧而没有激情,更不用说师生间的交流了;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缺乏新意,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应地也比较少了,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的下降。

基于以上分析,要改变现状、提高学生政治学习兴趣就要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生入手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我们应该首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把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转化成他们学习上的需要,帮助他们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纠正专业课重要,政治课可学可不学的错误认知,正确认识政治课的作用,它具有长期效益性,不像所学的技术一样立竿见影在短期内就能带来经济利益。但它对我们的人生起到宏观调控和保障作用。如果没有合格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保障,我们人生的航船就随时都有偏离航向甚至翻船的可能。政治课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因素诸如腐败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而引起的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能够给学生以科学合理的解答,增强政治课的可信度,使学生产生愿意学的欲望。

(二)从教材入手

政治的确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时代感很强的科目。可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结合实际,立足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在书本知识上;例如教材中设计"媒体聚焦”、“资料卡片”、“连线职场”、“互动空间”等栏目,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看、听、思、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要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尽可能运用最近发生的、学生身边的大事小情,用最新的时政热点话题,去说明问题,证明原理,学生听起来就会饶有趣味。例如在讲述公民如何做到热爱祖国这一内容时,以时政焦点钓鱼岛事件为例,列举了国人的有关行为,进行冷静、客观、全面、辩证的分析:李冰冰拒赴日参加电影首映宣传,孙楠取消东京演唱会,余秋雨取消赴日演讲,康辉旅行社宣布全面停止赴日旅游项目,不仅如此,而且很多国人喊出了“要抵制日货!”日本商品在中国销量急速下降等。学生兴趣大增,主体参与意识增强,收到了较好的明辨事理的教学效果。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文构架,我多次打破了课本原有的章节结构,基于学生便于掌握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样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从老师入手

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活动的进程,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那么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呢?

1.增强老师的亲和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技校生以前在初中大多是老师训斥和批评的对象,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要么对老师敬而远之;要么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他们跟老师之间就有了一道深深的墙。其实他们比其他同学更加渴望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关怀教育。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怀学生、体谅学生,走进学生中去,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可以和学生谈谈心、拉拉话,了解学生在学习上或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并给予尽可能的帮助。我相信在学生爱上我们的那一刻,他们也会爱上这门课。

2.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上采取“一言堂”的方式授课,老师在上面口若悬河、长篇大论,而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其实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方面是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了上课就是自己讲学生听的讲授教学法,另一方面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养成对老师的依赖习惯而听之任之,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培养就欠缺了主动意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师首先应该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老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做演员,老师充其量只是幕后导演和策划,保证整堂课的顺利有效进行。其次应该改进教法。做到教学方法围绕学生转,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我在讲授中级工三年级下学期求职与创业指导时,采用了情境设置法。针对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现实,为了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力,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现场应聘场景,学生的角色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好的教学方法有时还需要借助于恰当的教学手段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我较多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资料引用、一些图片、影片的制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客观事物,理解抽象的原理,弥补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缺陷。对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讲资本主义民主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我以美国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跷跷板”动画漫画,跷跷板一端坐着一个“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个”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这形象地表明美国实质上是两党在玩跷跷板游戏,谁占上风谁就是执政党,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因而是虚伪的、一部分人的民主。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所学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上要激发、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不仅教学方法要选择恰当、教学内容要切合实际,而且在其他方面也需要我们注意,比如说教学语言要做到简明准确、有条有理、通俗易懂、生动幽默;教学过程要做到有张有弛、布局合理;布置的练习要难度适中,利于思考。

总之,实践出真知。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增强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使其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技工人才。

[1]张林.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中的德育功能.东方青年·教师,2012(1).

[2]赵英兰.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广西教育,2008(12).

猜你喜欢

技校生政治课教学效果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让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网络购物背景下技校生消费者从众心理的分析——以淘宝双1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