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世界的另类忧伤——解读法国人文动画导演西维亚·乔迈
2012-08-15罗任敬
罗任敬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在当下大片主导的时代,论及动画片,美国好莱坞动画和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成为大众的宠儿,它们都属于吸引大众眼球的商业化动画片。事实上,我们并不排斥影视作品中的商业成分,正如导演西维亚·乔迈所说:“我觉得商业和艺术这两者之间应该有一个衔接”①。那么他是用什么衔接呢?笔者在这里认为,他正是用动画片中浓厚的人文气息填补商业和艺术之间的空隙,他将目光投向乡村至城市的变化,关注在现代化过程中,倍感种种不适与忧伤的人的生存状态。
西维亚·乔迈是一位低产的动画导演,1998年至今,他仅制作了四部动画电影,在这些作品中,挥之不去的是浓厚的法式、优雅、缓慢的人文气息。由此可见,西维亚·乔麦是一个擅长怀旧和反思的导演,也是一个忧伤的沉思者。
一、忧伤何在——忧郁的眼神、凌乱的世界、不安的梦
西维亚·乔迈的动画作品中,每一个主人公身上都散发出浓浓的忧伤气质,如《疯狂约会美丽都》中的骑车手、《巴黎我爱你》之《小丑之爱》中的小丑和《魔术师》中的魔术师。那么,他们的忧伤表现在哪里,又始自于哪里呢?
(一)被消费奴役的人
消费是欲望的外化,当欲望无从满足时,忧愁随之而来。在西维亚·乔迈的动画电影中,有一个被消费奴役的群体,他们的状态在《魔术师》和《疯狂约会美丽都》这两部动画片中被导演呈现出来。
影片《魔术师》中,绅士打扮的魔术师提着行李和一只兔子,开始了他从法国到英国的漫长之旅。舞台之外的时间,魔术师很少展现出笑容,他同片中孤独的腹语师和小丑一样,渐渐失去了舞台上的地位,成为无人欣赏的表演者。
途经英国乡村时,魔术师在海边的乡村老酒吧里与影片的女主角相遇,他的出现让天真的小女孩误认为他能给予她数之不尽的新奇和财富,于是跟随魔术师来到了爱丁堡。在一个乡下姑娘的眼里,这座被现代化逐渐浸染的城市,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深深吸引着她年轻的目光,橱窗内漂亮的衣服、首饰和鞋子,则更加充满诱惑。最后,魔术师失去了表演魔术的舞台,也失去了满足小女孩物质欲望的经济能力。
另外,影片《疯狂约会美丽都》中,“被消费绑架”的赛车手、“消费英雄”般的赌场老大和一群在街头行走、形态臃肿的美国人,导演通过这些形象将“消费奴役”更为直白地诠释出来。
(二)被歪曲呈现的外界环境
空间是事物深层意义的外化,西维亚·乔迈是一个关注空间的导演,在他的动画作品中,可以归纳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类型,即物欲膨胀的现代大都市、备受挤压的传统乡村、无处为家的尴尬城郊。
在短篇《小丑之爱》中,观众很容易注意到被四周高楼紧紧包围的狭小空间——小丑的家。影片《疯狂约会美丽都》中亦有以下的空间呈现:金叶飘落的季节,祖母将一辆脚踏车作为小孙子的礼物,于是,漫山金色的田野里,孩子的笑声、小狗欢快的叫声、祖母毛线针的碰撞声,为田间小院增添了几丝如秋般静美的安宁。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飞机出现在小院的上空,工厂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和建筑工地的铁架占领了这片土地,祖孙俩居住的房屋更是被高架铁路桥挤压至变形,从此田园风光不再。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导演用更加激进的手法将这里比喻成一座充满现代病的城市——自由女神像身形肥胖,手中托举的不是火炬和法典,而是冰淇淋和汉堡包,高耸入云的建筑,狭窄拥挤的街道是这里的写照。导演通过夸张的空间塑造手法,反映出时下都市人变形扭曲的内心世界。
(三)被异化的梦
梦是一种潜意识,弗洛伊德对此予以分析:“潜意识欲望和白天参与结合起来并对这些参与产生一种移情作用,这种状况可以发生在白天,也可以在夜晚睡眠状态中才建立起来……这是一个受到压抑的最近欲望,由于受到潜意识的强化而趋于复合”。②在乔迈的四部动画影片中,《老妇与鸽子》讲述了诱惑与异化,《疯狂约会美丽都》讲述了劫难与救赎,《小丑之爱》讲述了排斥与无奈,《魔术师》讲述了遗忘与追思。同时,在这四部作品中,导演也为之安排了四种梦,它们分别是《老妇与鸽子》里焦虑的梦、《疯狂约会美丽都》中惊恐的梦、《小丑之爱》里无助的梦和《魔术师》中忧伤的梦。
论及现代都市中人的种种心理机制,《疯狂约会美丽都》中狗的梦境呈现可以算作四种梦境中的典型,尤其是第二段梦境,狗化身为乘客,列车的驶过扰乱了房屋的宁静,窗子里挤满了本应该坐在车厢里的人类,但恼人的犬吠声却从这些人的口中传出。这里尽管含有动画片幽默滑稽的元素,但是观影者依然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种讽刺,这是导演对现代社会中人心理异化的一种讽刺。
二、深层解读——都市泥潭的深陷
点点忧伤是西维亚·乔迈动画作品特有的艺术气质,但无论是忧郁的眼神、凌乱的世界,还是不安的梦,都只是表层的镀膜。忧伤始自不适,那么是什么引起的不适呢?我们在这四部动画电影中,可以依稀感觉到导演想要表述的两样东西——身份和时空的变迁,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导演在忧伤背后所隐藏的更加深层的东西,这是他对当下的一种景观、一种氛围、一种情感的表述。
(一)身份:消费景观的呈现
随着时代的推进,都市空间发生着快速的、巨大的变化。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对城市景观的变化和城市建筑的用途不乏细腻敏锐的觉察——抬眼可见的空旷随时会被某座高耸入云的建筑取而代之。但无论这栋建筑的用途如何,我们都无法否认,开阔的景色渐渐地消失在都市之间,楼群取代树林、橱窗取代鲜花、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取代五色斑斓的自然世界。与自然景观所不同的是,这种都市景观的存在从根本上取决于现代消费的需求。人文地理学家大卫·哈维认为:“景观,包括城市本身,乃是都市生活的基本要素……商品本身作为一种景观……”③,消费欲望的不断扩张,产生了现代都市景观,这是一种消费景观。
笔者将这种消费景观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景观之上的消费,以都市消费的控制者为代表;二是景观之中的消费,以活跃于都市消费的消费者为代表;三是景观之下的消费,以无力消费的群体为代表。在西维亚·乔迈的影片中,以上三种类型均跃然于屏幕之上。
1.景观之上的消费——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者的位置处于消费链条的顶端,这些隐形的控制者牢牢掌握着整个消费体系的走向,使之跟随自己的意愿发展。
动画片《老妇与鸽子》中,老妇人扮演了一个擅长诱惑的控制者,她利用美食美酒将鸽子和前来骗食的警察控制于股掌之上,作为己用,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诱饵以便守株待兔。《疯狂约会美丽都》中,赌场黑帮老大是一个善于绑架的控制者,如果说之前老妇人所扮演的控制者是以“智”取胜的话,那么黑帮老大便是以“强制”取胜,他拥有属于自己的庞大的黑帮组织,他所掠夺到的“财产”足以让他的控制权大大提升。另外,动画片《魔术师》中,有一群未露面的娱乐操控者,他们的点头与摇头决定着魔术师的演艺生涯,也决定着魔术师的生存,他们可以被看作是藏于幕后的控制者。
2.景观之中的消费——病态
现代都市伴随着消费文化的盛行,高度现代化的商业街区可以对其作出详细的图解。宽不足十米的街区,各式各样的橱窗里面展示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经过这些橱窗的人不免为之驻足仰望。然而,这些商品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在生产链上被不断地复制出来,消费者无需担心供不应求的状况出现。此外,街区的快餐店提供高热量的套餐,快速填充将要被消失殆尽的消费欲望,以便消费者在商业街区继续畅游。
影片《魔术师》中,观影者亲眼目睹小女孩从乡村姑娘变身成为都市靓女的过程。当她流连于爱丁堡商业街时,与擦身而过的漂亮姑娘眼神交互,这个眼神传达出一种物质欲望,也折射出一种等待被注视的“景观”。在这里,“妇女自己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不仅吸引目光,并且也成了商品与商业的展览场”④。
如果说《魔术师》中的小女孩代表都市消费的欲望,那么《小丑之爱》中的那对身穿粉红色时装、在露天咖啡店品尝咖啡的双胞胎,则暗指当下被无限复制的、失去创意的消费欲望。另外,《疯狂约会美丽都》中,影片对于行走在美国街道上肥胖人群的形象展示和对自由女神像的搞笑呈现,反映了导演对当下都市生活病态现象的讽刺。
3.景观之下的消费——流离
这里的流离,不单指于家园之外的流离,更是对失去职责、失去舞台、失去能力的一种指代。在乔迈的动画片作品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无法拥有体面的衣着和住所、总是错失展示自己能力与特长的良机,直到最后,或是被社会完全遗弃沦为乞丐,或是走向了某种荒唐的不归路。
动画片《魔术师》中,魔术师的出场被安排成“救场”,表演之后,回报他的也只有一片零星的掌声。在现代摇滚乐队的一片喧嚣过后,观看他演出的观众都追随主唱而去,席间只剩下一对祖孙。此时,魔术表演早已从主流艺术的视野中悄悄褪去,就连魔术师在草地聚会的演出也只有一个醉汉向他投去目光、竖起拇指,仿佛这世间所有清醒的人,都将魔术这项传统的表演视为已逝的事物并将其埋葬。直到魔术师来到了英国海边的一个小乡村,在老式的酒吧里,他终于又听到了久违的喝彩声,在他背向观众的同时,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爬上了他的脸颊。只是,这个微笑是转瞬即逝的,是让魔术师在之后更添惆怅的伏笔。影片最后,本是同魔术师相依为命的小女孩找到了新的归宿,于是,魔术师又重新回到一种孤独的状态,他被小女孩遗弃了。但究其根源,渐渐老去的魔术师是被整个消费时代抛弃了。
(二)都市:情感与氛围的远离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生存的人,早已被高大灰暗、失去灵气的建筑遮挡了视野,迷惑了心智,他们不断接近某种病态的生活状态,同时不断远离着一些宝贵的东西,正是这种都市氛围,使得人的情感出现了某种异化。笔者认为,这种远离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远离于“个性”的情感与氛围、远离于“缓慢”的情感与氛围和远离于“陈旧”的情感与氛围。西维亚·乔迈的动画作品正是抒发了这种对于传统文明的深深缅怀之情,我们在都市文明之中沉浸太久了,甚至会产生一些幻觉,认为一切都是新的好,一切都是快的好,一切都是现代的好。殊不知,我们对于过去的态度,过于绝决和无情了些。
波德莱尔曾经慨叹:“城市面貌改变的速度竟快过人心”。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数不清的高楼耸立在都市人的视野之中,商场、名牌、俊男美女、灯红酒绿的不眠之夜涌入现代人的视听。观众所热衷的也早已不再是传统的、缓慢的、略显滑稽的表演,年青一代痴迷于摇滚、贝斯与架子鼓的喧嚣并为之疯狂。世界成为图像,然而灰色冰冷被视为美景,奇形怪状被视为创意,不同城市之间已不再有明确的区分。人们生活在一片建筑垃圾之上而不自知,情感早已远离传统,而被物化的都市氛围所扭曲,一如波德里亚所说:“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⑤,也如尼采所述:“现代精神已无可救药了”⑥。
三、本质揭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全球化
在西维亚·乔迈的四部动画作品中,忧伤来自于整座都市和冷漠的情感,这个都市中没有蓝天碧草,这是一个深陷泥潭的空间,也是一个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空。充满消费景观和欲望的都市,带有一种现代性的色彩。自从传统农耕的领地被现代工业一步步占领,现代性便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现代文明是某种程度上的工业文明,它的产生使得蛮荒之地不断缩小,都市文化逐渐萌生。福楼拜曾说:“少量的科学会让你远离宗教,大量的科学则会让你回到宗教”。那么,由此引申,少量的工业文明让现代人远离蛮荒,大量的工业文明则会让现代人回归蛮荒。这里的蛮荒也许不必像传统时代那样,有大片大片等待开垦的荒地,工业文明下的蛮荒其实是指人心的蛮荒,在这样的情境下,人和人之间不再有人情味,也不再有对美好艺术的追求,这种道德和理想层面的蛮荒,其实更加可畏。
“现代性与全球化是一个共生的现象”⑦,全球化的到来,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其息息相关的“文化工业”随之产生,“一体化”和“共同体”成为口号,全球化的发展是现代文化的发展。吴国盛在《时间的观念》一书中指出:“在描述现代文化的诸多特征的术语中,‘技术时代’一词最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文化的本质”⑧,然而,“在技术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是一种被预定、订造的东西”⑨,如此一来,许多人文的、个性的、优美的事物统统被划归到等待被订制的范围。
另一方面,“美国是现代性的原始版本”⑩,全球化亦可被看做一种美国化,“它对起源或神秘的真实性问题没有兴趣,它没有过去,也没有立国的真理”⑪。绝大多数倡导活在当下的美国人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观念,现代病,或者称之为“美国病”,诸如肥胖、麻木、暴力等随之产生。至此,西维亚·乔迈的忧伤又会随之而来。
注释:
①[法]贝尔纳·热南,斯特凡纳·古戴著.楷歆译.西维亚·乔迈访谈——破茧而出的蝴蝶.世界电影,2011(4):170.
②[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释梦.商务印书馆,1996:575.
③[美]大卫·哈维著.黄煜文译.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1-223.
④[美]大卫·哈维著.黄煜文译.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76.
⑤[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⑥[德]尼采著.张念东,等译.权力意志.商务印书馆,1991:224.
⑦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47.
⑧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4.
⑨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8.
⑩[法]让·波德里亚著.张生译.美国.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1.
⑪同上.
[1] 余为政.动画笔记[M].京华出版社,2010.
[2]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美]大卫·哈维著.黄煜文译.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M].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德]尼采著.张念东,等译.权力意志[M].商务印书馆,1991.
[6]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孙名之译.释梦[M].商务印书馆,1996.
[7] 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法]贝尔纳·热南,斯特凡纳·古戴著.楷歆译.西维亚·乔迈访谈——破茧而出的蝴蝶[M].世界电影,2011(4).
[9] [法]让·波德里亚著.张生译.美国[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