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2012-08-15江振振
江振振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论高校学业困难学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江振振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因学业成绩达不到学校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而导致不能顺利升级、通过考试、完成学业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业困难学生,学生工作者要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学习习惯,就必须分析这部分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高校学生工作学业困难学生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因学业达不到要求而留级、退学、不授学位、不能毕业的学生不再是个别现象。这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物质投入和精神负担,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及学生工作者将更多的精力、视线投入其中。想要切实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度过学业难关,就要找出学业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并从现实中找出相应对策。
一、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学业困难学生一般具有厌恶逃避学习、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学习无效率等特点。而导致的结果或是对学习的放弃,不能顺利升学、毕业,或是投入比他人更多的时间学习而往往收效甚微,以致信心受挫,对学习感到迷茫和无助。究其原因,智力因素甚少,非智力因素影响较大。
1.学生自身原因。
(1)无目标
很多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认为大学就该是轻松玩乐的地方。他们在高中时期,有着考大学的学习压力,又有班主任及家长的紧盯紧催,但一进入大学,这些制约管束都不再存在,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树立起新的奋斗目标,也没有约束自我的能力,而且进入大学的新鲜感让学生迫切想要尝试被学习占满的中学时期未曾过过的生活,从而耽于玩乐或者把过多的时间精力用在课外活动、人际交往活动上,没有精力、兴趣去学习,也不知为何而学,进而耽误学业。
(2)无动力
很多学生在报考本专业前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盲目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学习后或是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灰心失望,或是由于所学专业学习起来困难,遂产生逃避想法。此类学生尤其在面对专业基础课程时更感困惑,往往无法安心专心于学习,甚至厌学逃学。
(3)无方法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父母的严加管教,也没有了高中班主任的耳提面命,无法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或是掌握不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或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至于迷茫无助、没有认同感成就感。还有一些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是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地区的学生,进入大学觉得自己的视野、知识面或是对新鲜事物的了解程度比不上其他同学,即使努力了也会在外语、计算机等课程上得不到好成绩,从而加深了自卑心理,得不到成就感、认同感,结果也是逃避学习、厌恶学习,造成学业困难。
2.外界因素。
(1)社会因素
现今社会中“功利”色彩较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网络缤纷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社会上弥漫的“走关系”、“开后门”、“靠父母”等不良想法影响了部分学生,致使他们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成功或觉得在大学好好学习对未来帮助不大,没有意义。
(2)家庭因素
家庭的成长环境,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如果父母对子女溺爱,一切听之任之,就会导致原本就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子女更加贪玩厌学,而有的父母会给子女制定过高的发展目标,对子女寄托了太高的期望,一旦达不到父母期望的目标就严加指责,导致他们产生学习倦怠或逆反心理。
(3)学校氛围
集体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学生身处的班级、宿舍的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影响巨大,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班级或宿舍,学业困难学生相对较少,而一个作风懒散的集体,学习不良情绪便会恣意蔓延,态度消极、不愿学习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任课老师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模式单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业滞后。辅导员如果放松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注或疏于分析,就会使这部分学生放任自流,学业问题严重。
二、解决学生学业困难的对策
1.深入调查、仔细分析,对学业困难学生从多方面特别关注。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长期以来家庭、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通过平时深入学生群体的观察研究,筛查出那些学生出现学业困难的各种因素,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构成、成长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对于因个人心理、所处氛围等影响而造成学业问题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帮助,一方面通过与学生沟通或专业心理辅导,尽力帮学生排解学业、思想上的困扰,另一方面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的双重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树立奋斗目标。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重点人群,重点关护,长期跟踪,适时帮助抵御不良诱惑,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大学学业。
2.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理想信念教育是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学业困难学生基本都有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信念理想的特点,在高考这一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毅力和动力,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和人生的起点,牢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并要积极启发,适当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业困难学生内在的动力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另一方面,学生工作者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阶段,及时配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走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打好坚实基础。学生工作者有必要为不同种类的学业困难学生科学分析专业发展前景,帮助他们制订近期、长远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订学习计划。另外,可以请高年级的优秀学长开展讲座,将自己入学以来的学习计划、学习经验,以及学习中得到的乐趣跟这些学生分享,利用榜样的力量对他们起到更大的借鉴、促进和激励作用。此外,学生工作者可以依托有利资源开展讲座交流,内容包括就业、出国、考研等。这些讲座能使得学业困难学生对专业、考研、就业总体情况和流程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明晰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合理的学习需要和职业取向。
3.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细致做好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为了优化学风、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动力,学生工作者一方面要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影响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奖励机制,开展优良学风示范班评比,倡议进行班级间学习交流,以这些特色做法作为动力,用先进班集体或优秀个人起到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及奋斗目标,令学业困难学生不再对自己“为什么而学”感到迷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另一方面要推动宿舍的学习风气。首先,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党员寝室示范或先进宿舍评比活动,以寝室为单位促进良好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充分优化学生宿舍文化。其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着力营造一种自由、开放、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业困难学生在良好的宿舍氛围中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除了针对学业困难学生主观性的教育指导外,还有必要成立由学生工作者、任课老师和部分学习成绩优秀、有责任心的学生组成的帮扶团队,分别在情绪状态、心理思想、学习策略等方面给予学业困难学生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迎头赶上。首先,要按照学业困难的不同程度,制订“学业帮扶计划”。其次,安排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干部、党员或普通同学与学业困难生共同制定学业目标,采取一帮一、二帮一和一帮多等形式。此外,可以定期召开“学习困难同学”例会,例会除了了解和督促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外,还对他们进行集体辅导,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复习建议,并听取反馈意见。学业帮扶,不仅仅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完成学业,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学业、态度、心理问题,提高其学习兴趣及效率,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面,多角度努力,并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这部分学生学业困难、学习态度消极的现象,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乐学勤学的态度迎接未来。
[1]尧义,刘真.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2]淮文博.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6,(2).
[3]任娃.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形成原因与教育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3,(3).
[5]李友善.大学生学业不良问题的探因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