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2012-08-15裴丽云

文教资料 2012年16期
关键词:观念毕业生校园

裴丽云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214200)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裴丽云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214200)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和难点。我们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对于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工作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谐校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变化发展,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由昔日的“天子骄子”转变为“平民百姓”,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校来说,就应该重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给大学生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作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目前,就整体状况而言,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能够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就业问题。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由于家庭、院系、个人等各方面的原因,也会表现出以下几种非正常现象。

一、就业动机方面

部分学生把未来事业成功与否、个人幸福与否全都寄托于就业的成败上,整日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专业是否对口,从而产生了焦虑、失眠等心理障碍,这就不同程度地干扰了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与之相反,有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无需自己费心,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竞争意识缺乏,就业知识和能力缺乏,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当就业受挫时才发现悔之晚矣。

二、就业期望值方面

很多大学生虽然意识到就业市场形势十分严峻,但仍不能理智而现实地面对就业问题。一种是期望能选择稳定的职业,一劳永逸;一种是期望自己一就业就获得高职高薪,没有做好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三是期望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价值,没有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四是期望就业的单位一定与专业对口,认为就业必须专业对口,才能人尽其才,对于非本专业的只需稍作努力和调整就能够胜任的职业视而不见,人为地将就业渠道变得狭窄。

三、价值取向方面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就业出发点往往是“我想做什么”,而不是“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同时,在地域选择上,不愿去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而是以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为目标;在单位选择上,轻视中小企业单位,热衷于大型企业、高新企业;在岗位选择上,不愿从基层做起,从艰苦的工作做起,而是要求职位体面、待遇高、条件好。

从以上可以看出,每个毕业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单位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要求,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毕业生个人的要求不可能都得到满足。那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作一些探讨。

(一)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建立合理的职业理想。

首先,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活动既是人们利用自身已有的职业能力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又是人们通过自身职业能力进行谋生的手段。就业观念不同的人,二者的比重是迥然不同的。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认真把握自己,尽可能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从而把求职的期望值调适到与自己能力和素质相当的水平上;要确立适当的择业目标,避免从众心理,避免理想主义,克服依赖心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就业中勇于面对竞争、不怕挫折、克服依赖心理,自主创业,终身学习,同时积极面对市场化条件下的挑战与机遇,了解市场、认识市场、适应市场,树立市场观念及“双选”观念。大学生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所在,才能找到与自己天赋和个性最为相符的行业和职位。

其次,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保持良好心态。充足的信心是带着我们飞越重重困难的翅膀,乐观的心态是帮助我们抵御失败挫折的盾牌。良好的就业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求职失败,万不可因此自卑,而是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

再次,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的意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付出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最后,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就业竞争实力。大学生一入校就要自觉地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同时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技巧,例如指导学生做好求职简历,搜集若干成功的学生求职简历,精选其中优秀简历进行再设计,以供学生借鉴;用报告、讲座的方式提醒和指导学生,写一份极具个性的简历;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大学生尽早地接触社会和企业。就业教育能使大学生及早找准方向,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做一个合格、有用的新型人才。

(二)加强就业指导,创造有利的就业条件。

首先,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就业竞争力。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择业技巧指导、创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学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树立信心,全方位打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应及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调整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规划,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最后,家庭应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带头克服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先就业后择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参与竞争;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要确立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刘琰,任化娟.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倾向性误区及其应对策略.天中学刊,2009.6,(3).

[2]杨巧云.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8,(12).

[3]李守峰,王泰宁.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滨州学院学报,2010.8,(4).

[4]刘红波,赵进,欧阳九根.大学生就业压力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导探索.健康干线,2008.9.

猜你喜欢

观念毕业生校园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健康观念治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