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礼仪教学改革探索

2012-08-15黄惠琳

文教资料 2012年13期
关键词:所学礼仪高职

黄惠琳

(百色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高职礼仪教学改革探索

黄惠琳

(百色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礼仪知识有一定了解,而且要求懂得必要的礼仪。尽管高职教育中已经引入礼仪教学,但目前仍处于薄弱状态,且尚未形成相关的礼仪教学体系,教学效果亦不明显。由此可见,高职礼仪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作者经过五年的高职礼仪教学和社会培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提出“15+50+25”的教学模式。

高职 礼仪教学 礼仪素养 教学改革

一、高职礼仪教育的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的观点。礼仪规范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们通过它来对人们的修养和素质进行考量。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先进人才,要做到德才兼备。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更是明确地把“明礼诚信”作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充分说明礼仪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1.做人先做事。

“做事先做人,正人先正己”。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做人是一门艺术,大学生不仅要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而且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严峻,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找工作难,想找份好工作更难,所以必须认清做人与就业的关系,做人与成功的关系。学会做人,才有做事的机会。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以“礼”促“德”,德育与教育相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①而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个人的待人接物和仪态仪表来观察这个人对礼仪的认知水平,甚至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其内心世界,评价其道德水准。因此,开展高职生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不容忽视。

3.树立良好的形象。

英国形象设计师罗伯特·庞德说:“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②这句话说明了第一印象在首次见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一把金钥匙,能帮助我们开启机遇的大门。礼仪教育可以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效果。通过学习礼仪,提升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个人的仪表穿着、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方面符合礼仪规范,做到得体大方,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接受,反之,很容易被拒之门外。

二、高职礼仪教学的现状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礼”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所需,用人单位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更快地推动社会发展,纷纷以各种形式开设礼仪课。但是到目前为止,礼仪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加以改进。

1.教学目的不明确。

据调查统计,有80%的学生在看到开设礼仪课时都很疑惑,并不了解礼仪课到底学的是什么东西,有的学生认为是学习简单的站坐行蹲,有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化妆穿衣,而有1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什么课程就学习什么课程,总有设置的道理,剩下8%的学生认为,礼貌礼仪我们从小就学过了,现在作为一门专门设置的课程,没有必要,对学校开设这门课都觉得很多余。所以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礼仪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往往在下课之后就把上课所学的知识抛于脑后,继续我行我素。

2.教学方法单一。

据了解,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礼仪课,但是上课的方式局限于课堂,教学方法很单一。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位置上听课,多数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样造成双方面的疲惫,“老师上课累,学生听课累”,老师和学生无法产生共鸣。

3.礼仪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提高。

目前许多从事礼仪教学的老师很多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行过来,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对礼仪的认识也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另外要想让学生敬其师,信其道,礼仪教师必须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而有的礼仪老师,不拘小节,不管是在仪态仪表还是言行举止上都难以服众。

三、高职礼仪教学的改革

礼仪课有异于简单的理论课,它是一门应用型技能课。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礼仪行为规范和操作规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礼仪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要不断地积累,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关于“15+50+25”的教学模式。

礼仪教学不应墨守成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如教授法、项目教学、教学演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甚至还可以将社会培训的方式移植到高职教育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我经过五年的高职礼仪教学和社会培训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特别提出“15+50+25”的教学模式。

把9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做了一个合理的分配,做到学生老师全员参与。

15分钟是学生自己讲课,要求学生分组备课,制作PPT,上台演讲。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可以通过分组备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上台演讲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50分钟是老师归纳总结,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细化,通过各种案例及短片视频,以充实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25分钟是课外知识拓展,大学生走向社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集体谈论小案例,情景模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也能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并养成一种积累的好习惯。

2.课内教授,课外延伸。

礼仪教学需要讲授更需要实践,除了课内的讲授、演示和演示训练之外,还应延伸到课外。通过对市场调查和对服务行业的暗访,学生做到角色转换,在这过程中体验礼仪对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要求学生做出具体的数字和文字分析,成文说明对此次市场调查的感想,并且通过制作PPT上台演讲。课外延伸是给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敲的一声警钟。让学生走向社会,明白高素质的人首先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让他人快乐,其实也是让自己快乐。良好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礼仪教学考核的改革。

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在礼仪教学方面还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达到真正的检验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在考核方面也应该做相应的改革,采取“严进宽出”的态度,抓日常,重经过。最后的考核方式可以把笔试改为项目考试。成绩组成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和项目考试。项目考试采取分组抽签的形式,把所抽到的题目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品的方式表演给同学和老师看。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借着在演示的过程中,回忆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强化的效果,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礼仪是一种规范,更代表了品德修养,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重视礼仪教育是人的素质整合中的重要板块。没有一定的礼仪素质,许多长项都发挥不出来。礼仪素质能为生活和工作打造更多和谐的沟通能力。高职礼仪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全体老师一起努力。

注释:

①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2007,10:34-35.

②英格丽·张.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6.

[1]智元媛,陈丽梅.浅谈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浙江杭州:教育与人才.

[2]蒋璟萍.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的设想.湖南:中国高教研究.

猜你喜欢

所学礼仪高职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