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麻省理工学院教学理念,提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质量
2012-08-15张菊芳
张菊芳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21)
借鉴麻省理工学院教学理念,提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质量
张菊芳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21)
工学交替是目前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行之有效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但远没有形成成熟的机制和模式。本文借鉴麻省理工学院教学理念,重点从院校角度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供同仁参考。
麻省理工学院 教学理念 工学交替 高职院校
作为全球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变革一直是其发展、变革、壮大的主旋律,引导着学院逐步强大。我国高职院校虽然与该校存在较大差距,但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实践教学理念,可以为我们学习借鉴,以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向高层次发展。
一、麻省理工学院教学理念
(一)教学课程设置——注重社会责任,紧跟社会需求。
为社会的利益而发现和应用知识一直是麻省理工学院推进教学专业的方向,1873年以前,机械工程一直是其第一专业,之后与土木工程易位。这是因为当时美国有成千上万英里的铁路需要铺设,还要开凿隧道、修筑桥梁、兴建公共设施,这都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工程技术人员。此外,在一战期间,还广泛增设专业,开展与战争有关的科学研究。开办了培训陆军和海军飞行员、航空工程、无线电工程师,以及其他人员的专业,广泛开展与战争有关的科研工作。1940-1946年建立了微波雷达研究机构,1951年又建立了林肯实验室。这与1940年前经济萧条时期美国工业发展趋势也是大有关系的。1972年,为寻求解决震撼世界的能源危机新途径,建立能源实验室[1]。从中可以看出,该校的教学及研究方向一直紧跟社会需求,并竭力为社会服务,既满足了社会工业化进程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又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二)教学技能培养——注重实用知识,突出实践教学。
作为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非常注重实用知识、实践教育,学院首任院长罗杰斯认为,学生应当从实在的数据中了解具体的结论。“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是罗杰斯的教育信条。他强调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寻找新的信息,因而把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知识。该校从通识教育开始,就为学生开设科技实验课,规定了必修课程门数和要求达到的学分数;在专业教育中利用丰富先进的实验条件,将实验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各种研究、制订实践计划,为学生自主研究和实践提供各种条件和方便。正因为如此,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超群,在科技创新、项目组织与管理、工程设计与领导等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才华,其师生在20世纪历次科技革命中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贡献。
(三)学生素质教育——注重文理结合,着眼未来发展。麻省理工学院虽然是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但它并不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罗杰斯院长在1865年建校之初,为学院规定的宗旨之一便是:提供一般的教育,使其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英语和其他现代语言,以及心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任何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该校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本科生提供了一种平衡的教育,确保为本科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斯特拉顿院长在回顾学院的发展和成就时说,“我们决不应该忘记,大学的特有产品是学生;大学之所以存在,其基本原因便是生产这样的产品”[2]。这些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之不独在理工领域独占鳌头,而且能成为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出一流的语言学家、社会学家。
二、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现状
(一)政策较为宏观,缺乏机制保障。
200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2005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国家在宏观层面出台了相关指导政策,但在具体操作上并没有详细细则,对于相关方政府、院校、企业也无具体的问责措施,无形中使这种教学模式的全面落实打了折扣。在具体教学管理中也主要依靠双方协议来制约、管理。相比较而言,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的“TAFE”、加拿大的“CBE”等,均因有相当详细的机制保障,较好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企业合作意识不强,院校管理勉为支撑。
鉴于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目前真正愿意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企业较少,高职院校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求愿意合作的单位。工学交替仅仅停留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参观和少量学生实习的浅层次合作,与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合培养人才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决定了在工学交替教学管理中,企业不热心、不过问管理的情况,要么,将学生作为企业临时工来管理,院校限于多方因素,不太可能全程派驻教师,从而在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矛盾的发生,影响了教学效果。[3]
(三)院校自身教学条件欠缺,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许多高职学院在实训与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上相对不足,现有的课程体系与规范性的工学交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参与程度有待深入。这些因素导致了在工学交替教学管理上衔接性、继承性的先天不足。二是院校教师缺少企业实际锻炼的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企业聘任的兼职教师缺少相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工学交替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借鉴麻省理工学院教学理念,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质量
借鉴麻省理工学院教学理念,就是要将其社会责任意识、实用实践观念、学生素质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中,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质量。
(一)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拓宽合作企业的选择面。
企业的选择对于提高工学交替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院校必须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大力拓宽合作企业的选择面。《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在政府,一方面,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明确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各自在产学合作中的权利、职责与义务,使学校和企业在共同发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求政府牵头,邀请校方和企业协商合作,为双方构建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为校企合作打开局面。所以,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推动政府落实好《意见》,争取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瞄准市场设置课程。
能否把工学交替这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用好,关键在于院校的教学专业是否适应市场需求,能否得到企业的需要和响应。要如麻省理工学院一样,瞄准市场需求,以国家和区域人才需要为目标,科学调整课程设置。工学交替要随着行业发展、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学校应积极地适应行业或企业,结合行业的发展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既要解决行业、企业所需又能创新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要避免在实施教学计划环节中“一刀切”和“终身制”现象。
(三)强化内功,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
一是要在教师质量上下工夫,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学队伍。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的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关键,要建立一支既是经济师或会计师、营销师、工程师等又是讲师的教师队伍。二是要建设好有助于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综合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可以建立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双基地,即建立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基地互相补充、各自发挥作用。
(四)宁缺毋滥,慎重选择合作企业。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取得成效,校企合作的好坏是关键。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必须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选择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合作企业就显得十分重要。校企双方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措施保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成立由校企双方组成的实习基地管理委员会,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企业负责技术指导、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验收,学校负责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落实实习计划,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及实习计划,甚至可以共同承担教学实习任务、课程建设和编写相关教材。
(五)学生至上,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最终目标还是培养人才,所以在教学管理中要树立学生至上的观念,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既要保证学生学到技能,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思考,确保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而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生产计划的落实。所以在具体教学管理上必须把握好企业生产经营与学校教育教学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如何很好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从政府角度讲,要对积极参与工学交替合作的企业“高看一眼”,在一些政策上给予倾斜,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二是从企业角度讲,要强化公益意识,适当让利。三是从院校角度讲,要充分体谅企业的苦衷,适当安排教师随岗教学。同时,由于参加工学交替的学生兼有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角色,由此增大了管理难度。一是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同,导致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产生误差;二是工作与学习环境更迭和交替,容易使学生自律意识淡薄;三是在顶岗工作过程中学生比较分散,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对顶岗工作期间学生的管理应以企业为主,学生的日常管理由校企共同负责,学校派教师进驻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一道,解决好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http://baike.baidu.com/view/1935.htm?fr=ala0_1.百度百科,麻省理工简介.
[2]别敦荣,李晓婷.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2):54-57.
[3]陈志生.推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