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演变

2012-08-15邓月朗

文教资料 2012年7期
关键词:民族化油画艺术家

邓月朗

(湖南科技大学 研究生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一、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历程

油画作为外国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中必然会出现一个民族化的问题,而这种将外来艺术“国有化”的过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正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本土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油画最早是从清代开始传入中国的,那时候的大清国对于外来的事物总是持一种不屑的态度,于是就用自己的威严和权力使得郎世宁等一批受命于清朝政府的西方画家屈尊于中国画的画风中,使得他们在自己的画作中体现出许多中国画的特征。在这批西方绘画作品中,帝王们看中的是画家笔下的功夫,从而招为御用。后来中国政府派出了一大批画家到西方学习绘画技法,这些年轻的画家试图以自己在西方所学到的东西来挽救当时中国绘画的颓势。但是他们发现现实并不能容忍那种在绘画当中透露着西方文明的明暗、色彩和表现方式,而只是对画面中所出现的严谨的造型表现出一点兴趣而已。为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为了生存,这些艺术家就自觉地开始促进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

随着抗战的爆发,民族救亡意识成为文艺界共同呼应的艺术主旋律,艺术家在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中,由原先个体行为的自觉性,转化为具有明显的集体行为的自觉性。这也就是民族化过程的最初尝试。在抗战时期的油画创作中,由于创作经验的积累和民族文化意识的涌现,还有一些画家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可以接触到传统艺术和多种民俗民风。所以这种中西结合的西画实践就如鲁迅所指出的:一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灵魂,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

本着“中国向来的灵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油画实践的“民族性”问题,日益引起诸多艺术家的关注。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以董希文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油画家,在中国画坛坚持研究和探索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他认为:油画“民族化”是在中国从事油画创作者的最高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油画,与其说是“处于中国油画的童年”,不如说是继40年代油画民族化之后的又一次油画本土化的艺术实践。这次民族化实践的中心特征,是延安美术的延续化和正规化,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新的历史时期,以政府行为为标志,自觉地实施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内容的主题性创作。执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针。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就是当时油画民族化这一实践的代表性力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51年,董希文以高昂的激情,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创作出《开国大典》。毛泽东看了此画以后说道:“是大国,是中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开国大典》色彩构思卓有成效地达到了他想要的民族风格的特征,为油画民族化开创了一条路子。

在50年代后期,油画民族化有了新的方向,要使广大农兵看得懂,听得懂,产生共鸣,就必须民族化,大众化。这就是当时政府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来的东西不经过融化则不可能大众化。1958年,浙江美院召开了一个关于油画民族风格问题的讨论会,倪贻德在会中发言,他认为“油画必须有民族自己的风格”,并提出了油画民族化形成的两个要素:1.在画面中要真实地描写中国人民的生活;2.仅仅表现了人民的生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吸收本民族的传统表现形式。国画家潘天寿则提出 “中国人画油画,一定要把握自己的民族特点,我们中国人在生活习惯,环境以及思维方面都与外国人不同,所以在绘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经过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中国油画界开始觉醒,星星画会和85新潮美术掀起了模仿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超写实油画的热潮,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深厚的综合文化知识、思想智慧和创新意识,没有考虑到油画民族化的深刻问题,因此油画家们只会模仿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超写实派,而没有探索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创新,陷入了后殖民的文化怪圈,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超写实派油画的山寨和影子。与此同时,中国油画界有识之士开始了反思,许多远见卓识的画家和理论家再次提出了“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口号。毫无疑问,圣君、吴冠中的油画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油画民族化新的里程碑,开创了前所未有、迥异突出、空前独特的中国油画语言、表现形式、视觉效果和艺术成就。

而在当代油画新一轮的民族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第一,不能准确地把握当代油画民族化的真实目的。油画民族化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世界范围的艺术竞争中取胜的必经之路,中国的油画艺术应当展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但是,在艺术艺术圈子里也产生了一些质疑当代油画民族化的声音。有人认为 “油画民族化”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误区,理由是“无论是哪种艺术种类,最终都会将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融入到作品当中,而作品的受众也会在作品当中感受到自身与艺术家之间共同的触发点,由此看来,油画的民族化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最多只是一个深浅的问题”。

第二,对于在艺术领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理解存在误区。中国的油画民族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在题材与内容的民族化;第二是在油画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第三是在油画作品中灌注中国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其中,第三种方式是凝结在作品当中的,最需要深入把握的,因此它最能体现民族化的特征。然而,纵观当代油画民族化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理解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人其实并不多。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含义,但是很多人把民族精神、民族传统局限于孔孟、老庄或者诸子百家之类,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中国画最能体现中国的民族精神,比如“天人合一”、“道器并重”、“似与不似之间”、“质朴内秀”,等等。 一直以来,中国绘画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如果说我们连自己的民族文化都不了解的话,就没有资格谈论中国的油画民族化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有准确的把握,否则中国油画民族化前景堪忧。

二、当代油画民族化之对策

首先,在油画创作的思想方面要立足于本土,以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为根。中国的油画想要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像移花接木式地全面地吸收和发展,而其文化根基是东方的,这不是简单样式上的外表民族化,而是更深层的艺术审美性的民族化。艺术的民族性指的是“运用本民族所独有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从而使文艺作品更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精神、文化以及审美观”。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艺术创作要“风筝不断线”。而这里的“线”做系着的就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是根本。油画民族化要始终立足本土,这样艺术家便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不必刻意寻找什么,只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尽情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就可以了。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所形成了丰富而辉煌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和精神能够给当代油画艺术家所进行的民族化事业提供充足的养料。虽然目前,一些油画家因为对中国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作品中容易局限于传统图像的表面符号式的搬用和演绎,但是,只要中国油画家能够潜心钻研中华文化,能够更深入地从传统文化精神和资源中吸取营养,就能够创作出更具有内在文化的油画作品。其次,要充分理解西方的油画语言,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养分。艺术是开放的、自由的,当代油画艺术的民族化发展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养分。所以中国油画艺术家要以正确的心态学习和理解西方油画的语言,以求创作出既有“纯正的西方油画语言,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油画”,这样就可以处理好油画“外来与本土”的问题,从而促进当代油画的民族化发展。第三,油画艺术家在不断提升自己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在文化修养方面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油画民族化未来的趋势决定于油画家自身的艺术和文化因素。油画艺术家一定要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影响社会对于油画艺术的认识,从而更快推进当代油画民族化。

总体而言,要推进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油画艺术家必须保持冷静、自信和开放的健康态度,立足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和反思,使当代油画彰显出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为中国油画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真正争取到一席之地。

[1]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

[2]水中天.中国油画发展的环境和背景[J].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12.

[3]刘淳.中国油画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7.

猜你喜欢

民族化油画艺术家
一张油画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油画《塬下》
油画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