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转型视角的探讨
2012-08-15邓小妮
邓小妮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的普通本科院校有590所[1],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止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的本科院校已达到1112所[2]。这段时期,全国各地新增本科院校共计522所,我们称之为新建本科院校。在这批新建的本科院校中,有一批是由办学条件较好的专科学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合并升格或者独立升格的一般本科院校,共计199所,均属于地方院校;另有一批是新成立的独立学院,共计323所[3]。本文所称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指的是前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具备一般高校的特点,同时,也有自身的一些特色,在体制上隶属于省市地方政府部门的管辖,虽然建立的时间一般都不太长,但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采取合并的方式升格为本科,独立升本的极少[4]。这一方面说明这些院校原有的力量比较薄弱,只能通过合并的方式增强综合实力,从而达到升本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受原有各院校专业学科的限制,升格后最终都朝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办学特色不突出,定位不明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来源组成主要包括:合并前原有院校的教师、合并后由于院校之间或院校与社会之间教师流动而从其他高校或社会调入的教师、招入的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以及小部分兼职教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师队伍规模逐年扩大,但教师队伍总体数量不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在校生基本都超过了万人,虽然每年都新引进了部分教师,但很多院校的生师比在六、七年前就已经达到24:1甚至更高[5]。笔者在近期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院校专职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平均都在30:1以上;绝大部分院校缺乏对兼职教师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兼职教师数量很少,一般不足专职教师数量的五分之一,而且队伍很不稳定。
(二)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但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
1、年龄结构。一方面教师队伍老化现象严重,骨干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形势严峻;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比例偏高。由此带来的结果是[6]:学历偏低,学历达标任务重(因学校在升本后,需要大量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但短期时间又招聘不到数量可观的高学历人才,只能转而招聘大量的省内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来代替);拔尖人才数量少;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欠缺;爱岗敬业精神不够,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不注重科学研究。这种过分年轻化和老化现象共存的复杂局面,说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中坚力量严重不足,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
2、职称结构。总体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近几年的职称结构正趋向合理,但依然存在职称偏低问题。目前来说,绝大部分院校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比例超过了本校教师总数的30%以上[7],但正教授比例偏低。为了达到职称结构合理的目标,极少数高校也会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拔高职称,使其结构合理化。
3、学历结构。一部分中老年教师因历史环境造成的学历层次偏低,同时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也存在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因此,学历达标任务重,很多本科毕业生进校后,即开始参加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教育部曾于1999年提出全国普通高校到2005年,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重,教学科研型高校要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重达到30%以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筹备升本的过程中虽然注意了这点,也开始调整政策,对学历提出了要求,但由于受各院校自身条件和地域的限制,不太容易引进高学历教师,比如博士研究生,即便当时引进了,随后也很容易流失。
4、学缘结构。在学缘结构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存在有“近亲繁殖”现象,但问题不太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来源于本校的毕业生中,大部分都是合并前各院校建校初期留下的与院校一起成长起来的老教师,或是本校特有的专业,无法从其它院校引进的教师;二是受地域限制,往往在不同的年份从同一所高校引进的毕业生相对比较多,因“地缘性”造成了“引进性”学缘结构的“近亲繁殖”现象。而后一种情况还不是很明显,目前还不存在其它的外界客观情况带来的这一问题。
5、学科结构。新建本科院校合并前,其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面相对来说比较窄,升本后,对学科知识面的要求比较系统和宽泛,知识结构更加复杂,原有教师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问题更加突出;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学科研究,知识结构单一。
(三)教师个体素质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8],同时还应该具备有创新实践的能力。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9],教学工作往往疲于应付,教师很少有时间从事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的研究,加之缺乏职业训练,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因此教师个体素质有待于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分高、中、低不同层次,整个教师队伍应是由这些不同层次素质的教师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的优化整体。
(四)教师队伍数量增加与教师流失问题共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总数在增加,主要是每年新进了大批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但另一方面却存在着高职称教师和高学历博士生的流失问题。
(五)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不到位
从管理体制方面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是采用“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处于地级市中,在经费及组织人事等方面的管理上,当地市政府对学校的管理是以行政手段,按照一般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等归省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处于转型期的新建本科院校,其组织机构、领导班子等面临重新组建,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教师流入与流出渠道不畅,缺乏急需人才的招聘平台。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人才引进机制主要是“学校——学校”模式,高校之间或高校与社会之间教师流入和流出渠道并不通畅,绝大多数高校在教师使用上存在着事实上的终身制。2、积极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培训的类型也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但受经费所限,这种培训针对的教师数量不是很多。同时,培训观念与培训质量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3、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时常发生“论资排辈”和不良竞争的现象。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转型的视角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组成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合并升格前原有院校的教师,二是新进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三是其它高校调入的教师。第三种情况目前比较少见,不具备代表性(从理论上讲,各高等院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教师的流动应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但由于当前流动机制以及各种体制的原因,以“调动”的形式流动教师还是比较困难)。本文的探讨主要是针对第一、二种情况。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教师的进出管理、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教师的评价。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认识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二是要树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理念,“以教师为本”,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三是要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的总目标,规划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思路;四是积极探索能充分发挥教师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科学规范的教师队伍管理新模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较之于原有的院校来说,是一种转型。这种转型体现在:原有的办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高等教育理念随之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高校发展关键因素的教师队伍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适应性问题更加突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转型。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不同转型主体的状态及其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决定了转型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要促进原有教师和新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以便适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二是教师队伍管理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规范性,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从转型视角看,前者可以被称之为发展性转型,后者可以被称之为规范性转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二者结合,促进教师队伍发展性转型和规范性转型,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基本都是走应用性本科发展之路,一方面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受自身硬件、软件条件的局限。但是,建立一支数量稳定、结构合理、竞争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则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成功转型发展的关键。
[1] 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0407/842.html.
[2] [3]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203/132634.html.
[4] [7]柳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5] 陈南飞.重庆市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6] 丁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透视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8] 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9] 雷铭.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