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景点介绍英译分析——以黄果树瀑布景点为例
2012-08-15覃晓霞
覃晓霞
(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81)
旅游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保持着高速发展,在“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我国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积极发展入境游的战略方针。旨在介绍景点信息,吸引外国游客任务的景点介绍的英译就显得愈发重要了。外国游客获取中国旅游信息从而选择旅游地点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途径就是英特网。笔者通过谷歌搜索分别以china tour和china travel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搜索出259,000,000和450,000,000个相关网页。在这些网页中有大量对我国著名景点的英文介绍,但由于中文景点介绍特定的文本特点,行文方式,及其所传达的历史文化等使得这些景点的英译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网站直接使用一些翻译软件将中文的景点介绍字对字的翻译出来,就连最基本的语法结构都不考虑,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语言不通,错误百出。本文将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参照,以我国著名景点黄果树瀑布的景点介绍为例,分析旅游文本中景点介绍的英译问题。
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由费米尔(Hans J Vermeer)创立的功能派奠基理论目的论(skopostheories)提出来翻译的三个法则:1.目的法则,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2.连贯法则,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准则,即译文必须能让读者接受,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3.忠实法则,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即译文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程度和形式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费米尔指出,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文文本所提供的信息中进行有选择的翻译。而景点介绍的英译就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向外国的读者介绍景点信息,激发读者对景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兴趣,吸引他们到该景点旅游。这些景点介绍英文版的对象就是来自英语国家的读者或者是懂英语的外国人。景点介绍强烈的目的性使得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在指导,评价景点英译时成为理想的理论基础。
本文中选用的黄果树瀑布的中文景点介绍来自黄果树官网,而其多个英文版本自不同的旅游网站,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选取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1)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周围岩溶广布,河宽水急,山峦叠嶂,气势雄伟,历来是连接云南、贵州两省的主要通道。现有滇黔公路通过。白水河流经当地时河床断落成九级瀑布,黄果树为其中最大一级。瀑布宽30米(夏季可达40米),落差66米,流量达每秒2000多立方米。以水势浩大著称,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译文1.The Huangguoshu waterfall,the largest and one of the six most beautiful waterfalls inChina,is located on the Baishui River in the Bouyei Miao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southwest China's Guizhou Province.The Huangguoshu waterfall runs down through plenty of rocks and is surrounded by steep mountains.The waterfall is 30 meters wide(can reach 40 meters in summer)and has a fall of 66 metres with a flow of more than 700 cubic meters of water per second.
http://www.china.org.cn/travel/2009-12/07/content-19019299.htm
译文 2.Huangguoshu Waterfall(huáng guǒ shù pù bù 黄果树瀑布)is located on the Baishui River(bái shuǐ hé白水河)at Zhenning Buyi andMiao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zhèn níng bù yī zú miáo zú zì zhì xiàn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Anshun City(ān shùn shì安顺市)of Guizhou Province(guì zhōu shěng 贵州省).It is the largest waterfall in China and Asia.It is crowned as the No.1 Waterfall in China.And it is also ranked in the famous waterfall all over the world.
http://www.foreignercn.com/index.php?option=com-content&view=article&id=6296:huangguoshu-waterfall&catid=98:travel-in-guizhou&Itemid=200
原文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基本状况如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瀑布大小,落差等,还介绍了白水河与瀑布之间的关系。而两个译文都对原文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和改变,略去了部分句子。译文1从内容上更忠实些,它译出了大部分的内容,省略了关于白水河的介绍。而译文2只选择性的翻译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译文2中对地名的翻译体现出译文的目标对象是外国人,不仅给出了直译后的地名,还给出了这些地名的中文拼音及声调,还给出了这些地名的中文写法。可谓考虑周到了。如果阅读者是一位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这种做法一定受到欢迎,但对于普通旅游者来说,就显得有些累赘,有干扰阅读译文的嫌疑了,也违反了译文的连贯性原则。从这个角度上考虑,译文1更符合翻译的目的,也就更胜一筹了。
而功能学派的另一位创立者赖斯认为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式。她把主要文本功能划分为信息功能,表达功能,和祈使功能。而英国著名翻译家彼得·纽马克也提出了类似的功能划分,在2001年出版的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一书中,他将文本根据功能分为三类: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指出不同功能下的文本应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但中英文旅游文本的不同文本特点,使的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译文不可能是中文内容的逐字逐句的对应。尽管这些它们的目的都是吸引游客,中文的的景点介绍更倾向于表情文本,强调辞藻华丽,文字对仗工整,而英文的景点介绍则侧重于信息的介绍,更倾向于信息文本。为适应阅读者的习惯,在英译的过程中就要改变原文的文体特点而以英文景点介绍的文体特点为标准了。在例一中“岩溶广布,河宽水急,山峦叠嶂,气势雄伟”这写四字格词语的是典型的中文文本特点,但将这些短语翻译成英文就显得空洞而累赘了,因为后一句中“瀑布宽30米(夏季可达40米),落差66米,流量达每秒 2000多立方米”可以用具体的数据更直观的表现出“气势雄伟”这个意思了。
(2)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西线旅游中心安顺市西南45公里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东北距贵州省会贵阳市150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
译文1:Located in west Guizhou,Huangguoshu National Park of China is 150 km from Guiyang and 45 km from Anshun,a tourist destination in West China.The park is traversed with Yunnan-Guizhou railway,Zhuzhou-Liupanshui II Track Railway,National Road#320,and Guiyang-Huangguoshu High Grade Road,etc and encompasses the Huangguoshu Airport and the newly-built Qingzhen-Huangguoshu Freeway.
http://www.hgscn.com/en/
译文2:Located in western guizhou,huanguoshu scenic tourist center AnShunShi 45 kilometers southwest of miao autonomous county territory BuYiZu zhenning,guiyang,capital of northeast China from guizhou,yunnan province,has 150 kilometers of railway,ZhuLiuFuXian railway,huanguoshu airport,320 national,expensive(Yang)yellow(fruit)expressway,the new breakthrough all clear(town)yellow(fruit)expressway direct scenic spot.
http://www.china-tourist-attractions.com/huanguoshu-waterfall.html
译文1和译文2都是将原文直接翻译出来。而译文2更是离谱,翻译中根本不考虑基本的语法规则,字对字的将原文翻译了出来,错误百出。从这个角度讲译文1强于译文2,译文1将原文中所有信息一滴不剩的完全翻译出来。可以看出译文译者坚持翻译过程中的完全“忠实”原文的意图,但在目的论中,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应根据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进行调整。译文1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实际需求,未对原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原文对黄果树瀑布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方式作了详细介绍,目的是为了说明其交通便利,中国读者可以据此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但对于从未到过黄果树瀑布,甚至是未到过贵州的外国读者,这些交通方式和道路名称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让他们一头雾水。译文1忽视了目的论中的连贯法则,“即译文必须能让读者接受,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译文1还是译文2,对与不同的铁路线名称和高速公路名称的翻译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既然是“交际活动”,那就需要遵守语言交际中“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其中的第一准则就是“数量原则”(maxim of quantity)。如将原文中“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一字不漏地翻译出来,就违背了“数量原则”因为这些信息量太多,而且对于外国的游客来讲它们绝大部分是“新信息”,这必将影响“信息流”的畅通。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特定读者的需求,对原文中具有关联性信息性质和信息价值的文字进行必要的改动,突出主题性信息,使译文符合英语行文习惯和受众的需求目的。笔者试将译文1改译为:
Located in the west part of Guizhou,HuangguoshuNational Park is only 150 km from Guiyang and 45 km from Anshun,a tourist destination in West China.And it is facilitated wit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of railways,expressways and flights to and from Guiyang and other neighboring cities or provinces.
尽管在翻译的过程中,具体的铁路和高速路线路的名称被一一略掉了,但是这并不影响译文的实际效果,外国游客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株六复线铁路,也不必知道国道和高等级公路的差别,原文的目的只是为了凸显黄果树瀑布的便利交通。读者可以凭借“railways,expressways and flights”来选择他们的出行方式,而无须担心走的是滇黔铁路还是株六复线铁路,是黄贵高速还是清黄高速。这种译法也是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的,因为英文景点介绍是以出行方式而不是以具体路线或道路名称来介绍景点的交通。这种改译也实践了“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准则,即译文必须能让读者接受,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的观点。
在功能翻译原则的关照下对原文进行改译和略译都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这要对原文中所有有地方特点而无英文对应翻译的内容加以改动或省略。旅游文本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目的性,那就是吸引旅游者,让他们向往这个地方,渴望到此地来游玩。在关于旅游景点和风景名胜的中文介绍中都少不来诗词歌赋来承托他们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传统。尤其对于外国游客来讲,浓郁的中国文化正是吸引他们的地方。但是这些诗词歌赋却往往是英译文本的软肋。对于这些诗词歌赋,许多旅游网站将它们直接省掉不译。失去了承载着厚重文化传统和美学信息的诗词,景点介绍所展示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了。“译文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程度于形式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目的法则与,忠实法则并不相冲突,将优秀的中国文字和文化恰当的翻译出来才能更有效的吸引外国游客,推进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在黄果树瀑布的中文景点介绍中有这样一段:
(3)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这段描述不仅体现了黄果树瀑布的雄壮的特点,而且在有语言表达上,表现出了古汉语的古朴,生动,简练的特点。看到这番描述黄果树瀑布飞溅的水花就浮现在眼前了,但是这段话在几乎所有的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英文景点介绍中只有两种翻译方式,一种是完全省略这段话,另一种是整齐一致的下文:
译文:The great Ming traveler Xu Xiake,when investigating the waterfall,remarked,“the sprays burst apart like pearls and jades and the foams rise like a mist.The waterfall is with such a momentum that even the couplet‘a screen of pearl released from hooks/or silk that hangs on faraway peaks'cannot describe to the full its majesty.I have seen waterfalls that are much higher and more precipitous,but never a waterfall with such a width and magnificent.”
http://www.hgscn.com/en/
绝大部分英语旅游网站直接套用了这段译文而无任何修改,也许表明这个译文是得到大众认可的最好的版本,也可能是原文的难度太高,让这些网站的译者不愿意过多的去考虑其翻译的问题甚至都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语法问题。“I have seen waterfalls that are much higher and more precipitous,but never a waterfall with such a width and magnificent”.中magnificent是with的宾语和width构成并列结构应该改成magnificence。尽管如此,这段译文还是将原文的意思很好的翻译了出来。因为汉语古文的特点,译文采用了释意的手法将原文的内容描绘了出来,其中pearls,jades,mist,silk等词的运用给了读者美好的联想,尽管失去了原文语言对仗工整,古朴简洁的特点,但译文依然读起来充满诗意,足以吸引读到这段文字的人。但译文依然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徐霞客是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引用他的话是为了肯定黄果树瀑布的历史和体现它的独特之处,知晓徐霞客的游客看到他的评论,就会感觉到这将是一个壮观且不虚此行的地方。但“The great Ming traveler Xu Xiake”不足以表达出原文所要表达的内涵,“traveler”无法表达出“旅行家”的概念,无法将一位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地理学家,地理权威的含义表达出来。“Xu Xiake,the great Chinese geographer and explorer in Ming Dynasty”也许会更好一些。‘a screen of pearl released from hooks/or silk that hangs on faraway peaks'‘呈现了楹联“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所传递的意境,但在结构层面可以稍做修改与中文的对仗结构相呼应。试改译为“‘a screen of pearls released from hooks;a curtain of silk hung down from faraway peaks”。优美的文字介绍,朗朗上口的诗歌更能有效打动读者,实现翻译的目的。
景点介绍的英译文本的对象是外国游客,目的就是推广和营销。这些英译文本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它们的实效性。而功能翻译理论正是从读者角度入手,以文本功能为导向的翻译理论。因此在景点介绍的翻译过程中应遵循功能翻译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以目的原则为核心,以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为支撑,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和认知能力,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将译文的功能在目标语环境中凸显出来,从而提高英译文本的质量。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Newmark,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Vermeer,H.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ng[M].Heidelberg:Heidelberg University.1978.
[4]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
[5]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钟伟合,钟珏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7]http://www.china.org.cn/travel/2009-12/07/content-19019299.htm.
[8]http://www.foreignercn.com/index.php?option=com-content&view =article&id=6296:huangguoshuwaterfall&catid=98:travel-in-guizhou&Itemid=200.
[9]http://www.hgscn.com/en/.
[10]http://www.china-tourist-attractions.com/huanguoshu-waterfa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