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现状
2012-08-15张楠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体育教研室
张楠(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体育教研室)
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具有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健身性等特点。
1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发展现状
1.1 、高校没有常设课余体育竞赛管理机构
高校的课余体育竞赛组织机构是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具体负责机关,是课余体育竞赛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课余体育竞赛组织机构能够高校体育的发展要求组织好各种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利用课余体育竞赛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课余体育竞赛活动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但是当前各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组织机构建设并不健全。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各高校没有认识到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不重视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组和发展。
1.2 、参加课余体育竞赛的频度和投入时间较少
参加课余体育竞赛的频率是课余体育竞赛现状的重要体现,也体现着学生体育竞赛的习惯。现在高校生在参与课余体育竞赛上的频度非常低,甚至一周没有不能参加一次,参与人数也相对较少,不能体现出课余体育竞赛的普及性要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校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课余活动时间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资金限制在体育场地建设上力度不大,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齐全的体育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
1.3 、课余体育竞赛的经费来源及使用不合理
经费是高校开始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基本保障,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在体育经费上情况。在这一点上,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现在高校课余体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自筹,剩下的则依靠班费、各种赞助。在有限的体育经费当中,也使用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从调查情况来看经费开支主要有场地、裁判、工作人员、奖励、宣传办公费等方面。在学校在自身的支出方面,并没有给予课余体育竞赛活动以最大的支持,这一点可以说是限制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的一个最大的因素。
2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设置课余体育竞赛管理机构
各高校应该制定课余体育竞赛促进措施,成立专门的课余体育竞赛管理机构,加强对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学校的课余体育竞赛组织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组织管理上的作用,多组织一些融健身性、趣味性于一体竞赛活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在课余体育活动机构设置上,除了学校的体育老师之外,还应该将校、系学生会的体育负责人纳入到管理机构当中,具体负责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借助于学生会组织在高校教育中的组织、领导作用,让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2 、不断丰富课余体育竞赛的内容和形式
课余体育竞赛应该有学校运动会、单项运动竞赛、单项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比赛、季节性单项比赛、体育节、体育周、体育文化节、校际间交流比赛等形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学校体育的开展。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分组方式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分组方式上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分组方式:打破年级界线,把全校学生按红、白、黄、蓝等颜色分成几个队,这样的组合既可使各队实力接近,又有利于不同年级的沟通。这种分组方式不仅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且还可以促进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
2.3 、扩大课余体育竞赛经费来源
在课余体育竞赛活动中除了学生自筹之外,学校和院校应该给予活动最大程度的经费支持。学校划拨专门的经费用于课余体育竞赛的开展,同时学校动员体育协会广开渠道筹措资金,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学校、班级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进行赞助,保证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经费的充足。院系也应该在活动经费当中拨出部分经费用于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弥补自筹和学校资金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淑民,米力云.试述学校体育竞赛现状及改革的构想[G].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1).
[3]胡靖平.学校体育竞赛现状与构想[G].上海体育科研,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