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体质健康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2-08-15贾立强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常住人口流动人口

贾立强(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201620)

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城市劳动力不足越来越明显,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人口1.53亿。同时,人口移动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由当初的“单身”外出务工形式到后来以“家庭化”整体形式流向城市,在农村出生的儿童被父母带到城市。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分析表明:2005年,14岁以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达到1314万,其中,6-14周岁义务教育阶段儿童人数为816.13万。2011年1月5日,上海市教委召开农民工同住子女三年行动计划总结会议,会议指出至2010年秋季开学,共有47.05万名农民工同住子女在沪接受义务教育,其中33.60万余名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在上海市公办学校就读,占总数的71.41%。2012年5月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会议透露:上海人口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达2347.46万人,2011年末,全市外来常住人口达935.36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39.8%。儿童时期是决定人一生体质健康的关键阶段,然而却受到当地户籍的限制,大多流动人口女无法享有与城市儿童等同的医疗、卫生、教育以及公共服务。建立完善的、以常住地为基础的、能够与城市体质健康管理制度相接轨的农民工子女的体育保障体系是促进我国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未来城市新移民主导群体的综合素质,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人才基础的必然要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关于流动儿童体质健康等的相关文献资料。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查阅了大量有关流动儿童体质健康研究的文件以及国家教育部相关的法规、文件,查阅了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相关文件与资料,从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国内外流动儿童体质健康研究概况

2.1.1、国外流动儿童体质健康研究概况

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所指流动儿童的对象比较广泛,不仅包括国内流动的儿童,如国内移民儿童、街童、流浪儿童等,也包括因各种原因跨国流动的儿童,如国际移民儿童、难民儿童、跨国收养儿童等。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人口流动的总的趋势是,国际间由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迁入的移民在逐年增长,国内人口流动的趋势是有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2000年3月,德国在召开关于移民健康的会议上强调:应为移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重点是预防保健服务以及为儿童提供卫生保障计划。2002年5月,联合国在第56届联大儿童问题特别会议上明确提出:各国应积极“通过并执行各项政策确保处境困难儿童可获得适当的教育、保健和社会服务”。许多国家对流动儿童体格等状况进行过研究,但大部分结果表明,流动儿童体格等健康状况略好于流出地儿童,但与流入地儿童相比,其体格等健康状况不容乐观。Bmnvand等对1998-1999年在挪威医院收治的营养性佝偻病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其巾83.08%的人有移民背景;Miller等对美国1991-1998年被收养的中国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75%的人发育迟缓,35%的儿童患有贫血,22%检测显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8%的人有听力问题、整形外科问题和先天畸形,9%有肠寄生虫病,3.5%有肺结核。Alim等对巴基斯坦不同城市流动儿童的研究表明,街童中消瘦和发育迟缓比例分别为12%和20%,且女孩多于男孩。Toselli等对出生和生长在意大利北部的中国婴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与生活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婴幼儿相比意大利的中国婴幼儿身高较高,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与意大利孩子相似。Renzaho的研究表明,从非洲的Sub-Saharan移动到澳大利亚Victoria的儿童(3-12岁)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与他们在澳大利亚居住的时间长短及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等密切相关。Azcorra对墨西哥的农村家庭移居到尤卡坦的梅里达市的儿童与本地儿童的比较结果表明,母亲的身高,儿童的居住地、家庭收入以及饮食等是影响他们体格的重要原因。

跨国移动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一种族在不同国家生活,由于受当地的生活习惯等的影响,他们的体格等发育状况发生哪些变化等。2006年9月,联合国主办的首次国际移民与发展高级别对话会议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召开,着重讨论了移民问题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就移民问题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等问题。

2.1.2、国内流动儿童体质健康研究概况

我国人口管理与其他国家的最大区别是户籍制度,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是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我们国家的流动人口绝大多数为农业户口人员,国内关于流动人口体质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体质健康等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大、中等沿海发达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农民工子女因其特殊的成长环境2004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达到1.4亿,达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之上,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2000万左右。国内部分调查研究显示,总体来说流动儿童家长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保健意识及营养知识,同时卫生习惯较差。袁全莲研究发现,4月龄的农民工子女母乳喂养率(79.10%)明显高于城市儿童的(42.18%),但是贫血的患病率农民工子女(31.3%)高于城市儿童(14.8%);王瑞明对福州市1028名0-7岁的农民工子女研究指出,农民工子女的低出生体重率是当地儿童的2倍。中国九市进行流动人口儿童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贫血、佝偻病、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普遍和成长过程,其体质状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变迁意义,引起国家政府的重视。严征对农民工子女(流入城市)、城市儿童以及农村儿童(流出地)的研究表明,无论男女,同年龄城市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曲线高于其它两组儿童,其中9-10岁以后农民工子女身高曲线与农村儿童之间差距逐渐加大,且逐渐接近城市儿童。王迪迪对北京市9所打工子弟学校的784名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与全国学生总体状况相比他们的身高、体重略低,但是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率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少勇对西安市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等的多项指标较常住人口差,但是耐力素质整体优于常住人口。

近几十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办法和法规,从1985开始先后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法规,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中央编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遂城务工就韭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卫生部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做好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计划免疫和流动孕产妇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作为城市弱势群体,农民子女的健康问题不仅与流动人口的健康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着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2、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体质健康研究概况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2012年5月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会议透露,上海人口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达2347.46万人,2011年末,全市外来常住人口达935.36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39.8%,主要集聚在城郊结合地区,近郊和远郊区流动人口占全市总量的70.7%。随着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越来越多的学龄儿童来沪接受义务教育,流动人口进城务工的“家庭化趋势”凸显。

尹小俭、贾立强等在2011年以上海市宝山区罗南中心小学与民办罗希小学共14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农民工子女940人,上海市户籍学生525人,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了体质测试。测试后对比发现: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与城市儿童在身高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体重均值明显低于城市学龄儿童,城市儿童的BMI值显著性高于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在身体素质方面,上海市城市学龄儿童柔韧素质、协调性素质总体好于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而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下肢力量、爆发力总体好于城市儿童;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显著低于上海市学龄儿童,但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男生的超重肥胖率同样处于较高水平。张晶对上海市虹口、长宁、闸北、宝山和闵行流动人口0-6岁儿童1992人的保健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上海儿童体重、身高的评价超过第50百分位的比例比流动儿童高,体重、身高评价超过第80百分位的比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p<0.01)、身高(p<0.05)评价低于第10百分位者流动儿童高于上海儿童;流动儿童患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上海儿童(p<0.01);流动儿童偏食比例高于上海儿童(p<0.05)。总体而言,上海市0-6岁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状况不及上海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落后于上海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

3、建议

(1)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制。通过系统管理达到多方合作,富于时效的管理监测网络,逐步建立流入地与户籍地关于流动人口信息相互交流、反馈的机制;定期为流动怀孕妇女开展妇幼卫生知识讲座,以形象的方式向她们传授卫生保健知识。

(2)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监督与扶持。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募集资金、物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的局面;同时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保证学生每周三课时的体育课以及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3)加强宣传,重视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家长应注意改善日常生活观念,科学平衡孩子的饮食,避免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取,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及恰当的身体锻炼;另外应该注意限制孩子看电视及玩电子游戏的时间,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1]http://news.cntv.cn/20110228/116591.shtml.

[2]段成荣,杨舸.中国流动人口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9,25(4):5-15.

[3]张跃进.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7:29-31.

[4]Gardemann. Migration and health: public health services coordinating health related variety [J]. Gesundheit swesen.2001, 63 Suppl 2.

[5]Brunvand L,Brunvatne R.Health problem among immigrant children in Norway. Tidsskr Nor Laegeforn.2001 Feb 28;121(6):715-718.

[6]Miller LC, Kiernan MT, Mather MI, et al.Developmental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intermationally adopted children...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1995 Jan; 149(1):40-45.

[7]Alim.situational analysis of social conditions and nutritional status[J].Soc Sci Med, 2004, 59(8):1707-1717.

[8]Toselli.Growthof Chinese Italianinfants in the first 2 years of life.Ann Hum Biol.2005 Jan-Feb;32(1):15-29.

[9]Renzaho.Obesity and undernutri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n immigrant and refugee children in Victoria, Australia.Asia Pac J Clin Nutr.2006;15(4):482-90.

[10]Azcorra. Family migration and physical growth in Merida, Yucatan,Mexico[ J ]. Am J Hum Biol. 2009 ,21(3):398-400.

[11]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11/04/content_2178390.htm.

[12]袁全莲.城市户口与流动户口儿童喂养方式与健康状况比较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1):63-64.

[13]王瑞明.福州市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6):72-74.

[14]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 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6.

[15]王迪迪.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6]于少勇,王剑.西安市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853-855.

[17]尹小俭等.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学龄儿童与上海城市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07):66-86.

[18]张晶.上海市流动人口0-6岁儿童保健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常住人口流动人口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学龄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3年后疗效调研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