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畏难情绪分析与思考*

2012-08-15柴燕玲

外语与翻译 2012年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语法写作能力

柴燕玲

(贵阳学院,贵州 贵阳550005)

英语写作能力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的五项技能之一。一方面,国家教育部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颁布了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每个学英语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期望能写出地道的文章,在各种英语考试尤其四级考试中获得高分。然而,现实情况表明,虽然教学不断发展了,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而是普遍性的写作能力欠缺,并有逐步下降的趋势。通过以往的一些研究我们知道,学生的写作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智力因素有母语写作能力、二语水平、元认知能力等因素,非智力因素有写作任务与条件、写作策略与方法、写作练习频率、动机、情感等因素。本文拟从学习者情感因素出发,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和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实验调查和结果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为了深入地了解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畏难情绪的具体表现和产生原因,本研究采取了定性研究,即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的形式。从贵阳学院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中随机抽取了140名学生,其中男生70名,女生70名,文理兼有。

问卷调查根据二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写作的一些非智力影响因素,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畏难情绪产生原因设计了问卷。在问卷调查结束一周后从被试中随机抽取30人进行访谈。被试被告知调查只用于科研,对被试本身无任何影响,以便他们能真实全面地提供信息。全部数据的收集在两周内完成。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情感因素如自信心、焦虑感、写作意愿等与学生作文完成状况关系密切,其中自信心与作文完成质量呈正相关,焦虑程度则呈负相关。而写作要求的难易度与作文完成状况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及前面提到的内在因素,其中写作要求难易度与作文完成水平呈负相关。访谈中,有的被试表示,“自己很怕英语写作,提起笔想到的先是汉语。”“总是担心语法出错,想不起单词,单词拼写错误。”“因为写的总也不好,就更不愿意写”。“我的英语很差。”“单词量太少”等等。超过1/3的被试因为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写不出好的英语句子和文章,害怕写作文。正如 Bosher(1998)[1]的研究发现一样,这部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先用母语写草稿,构思文章,然后再翻译成英语,词汇匮乏,罗列单词,句子单一,语法错误频出,产生汉语式英语等等问题。

究其原因,因为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语言特征,如语音、语法,语序都迥然不同,深受母语汉语的思维习惯影响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再加上掌握的词汇非常有限,常词不达意,在句子表达中不断寻找汉语的英语等价物,用汉语思维模式去写英语文章,其结果错误频出,无法完成写作任务。而目前的写作练习虽然受到重视却比较单一,不能从本质上使学生增加词汇积累,提高正确的语法表达能力,其结果就是,学生越来越害怕英语写作。正如Schachter[3]、阮周林等人[4]的分析,母语和英语的差异导致了这种回避现象。同时对于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于自我的评价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弱,自信心不足,对外语学习能力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形成一道心理屏障,对学生发展英语写作能力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有些学生反映平时的训练不足而且偶尔的作文练习也没有得到足够有效的反馈,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欠缺,从而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畏难情绪越发严重。由此我们了解到,不仅在学生自身方面,在我们老师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有效地改善学生的畏难情绪问题我们不仅要从学生方面入手,也要从教师方面入手。

二、相应的对策

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语言学家Hyland认为写作是通过作者的所思、所想来表达情感与心情,达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目的。Neman提出文章是一个工艺品,写作技能是用技术和方法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用好的技巧方法是能够提高第二语言的写作水平的。之前很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我们的写作水平通过一定的方法都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不管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是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所不同而已[5]。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以下一些对策:

(一)课内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

英语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的形式,与输入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会有输出的质,因此写作教学必须与听说读译的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不是过分强调系统的写作理论和方法。

首先要利用课堂教学,扩大词汇积累。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书面交流必须借助的工具,第二语言的成功运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词汇使用的准确性、习惯性以及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含义。充分利用教材,对其中出现的词汇搭配等进行归纳总结,重视词性转换练习等看似简单却行之有效的习题。词汇教学要能让学生增加词汇量,并能灵活运用。

其次要重视句型语法教学,提高语言表达应用能力。虽然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完了全部的语法,语法规则应该是基本掌握,但掌握并不等于应用,若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也就只停留最初的几个简单句型,在平时的写出作中一些基本语法的误用与滥用层出不穷。在当下强调听说重于读写的大的语言教学氛围下,教师不能完全忽视语法教学。在语言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的是必要的语法,常用的句式以及中国人习惯与英语表达习惯的差异,经常作英汉对比分析,充分利用课堂这个练习场,反复操练,逐步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毕竟多数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才能熟练掌握各种句型表达,才能做到从模仿创新,敢于并善于写出正确连贯的句子,进而写出优美的文章。

再次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地道的英语文章,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英语思维。一篇作文的好坏,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如果学生阅读面狭窄,则在写作中无素材可用,学生会更加逃避甚至害怕英语写作,为此教师需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阅读是学习者接受、吸引并内化语言知识及其承载信息的一种心理过程,所以,阅读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多读多写,从读中学写,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信息,还能在阅读中熟记和模仿某些优秀的句型,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二)课外做好积极的交流工作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外语学习的自信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布置写作练习然后批改,实际上,不少学生并不一定会认真去看老师的批改评语,学生失去了判断和自我纠正的能力,写作的热情和激情严重受挫,并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和写作的信心,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放大优点,使他们主观上有学习的勇气和力量,敢于尝试,敢于犯错误,体会到改正后的成就感,这对克服写作畏难情绪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注重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不管英语还是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决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任何技能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成为技巧。学习写作,必须依靠大量的实践,付出功夫,切切实实地练。勤写多练不是盲目地、随意地累积作文的数量,而是指钻井式的层层深入、重复,应做出具体而切实可行的写作计划,比如计划写作时间、次数、题目、体裁等。教师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用朴素的语言,多种表达形式,养成写日记或周记、写阅读笔记的写作习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写出当前社会问题或日常所见所闻。只有通过这种习惯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有所积累,并将它变成一种日常活动,最后达到不再因为临时的写作要求而变得紧张害怕。

同时组织课外活动也实十分重要的。教师除了上课要尽量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外,还应该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听说读写竞赛、英语角、请外籍教师与学生见面、举办英语知识讲座、观看英语影视作品等。随着学生私人电脑的逐渐增多,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向学生传递各类教学信息。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周记、日记等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交给老师。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与学生沟通,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同时,师生间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书面形式的主动性技能,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英语教学中的得失。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若能在带领学生克服内在因素的同时也注意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先进、实效、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必然能取得更好的实效。

三、结论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学习者坚持不断的过程,由于现在大多数院校并没有为非英语专业开设专门的写作课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得充分利用每一次英语教学活动,要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写作方法,在不断的实践运用和逐步的吸收积累中扩充知识,从知识层面上以及心理层面上尽量克服英语写作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1]Bosher S.The composing processes of three Southeast Asian writers at the post secondary level: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8,7(2):205-241.

[2]秦晓晴,文秋芳.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规律与特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Schachter J.An Error in Error Analysis[J].Language Learning,1974,(24):205-214.

[4]阮周林.第二语言学习中回避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2000,(1):20-24.

[5]戴斯,J.P.纳格利尔里,J.A,柯尔比.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理论[M].杨艳云,谭和平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语法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