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8-15吕筱婧

外语与翻译 2012年4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导师研究生

吕筱婧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湖南长沙410208)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与规模办学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得到了国家、社会以及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犹如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车之双轮”,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先决。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着眼于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训练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技能,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导师的启迪指导作用,确立研究生的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医学院校研究生创新教育较为薄弱的几个环节

(一)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不够系统,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不断深化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诸如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研究生教育功利化等倾向,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机制,加强信息化课程教学支撑体系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等等,是适应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二)导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导师带教意识和带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创新性拔尖人才培养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部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科学视野比较狭窄局限,研究方向远离或偏离学科前沿;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识不强,有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不注重研究生独立创造能力的培养;

3.导师研究方向不稳定,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研究生科研课题的连续性和相关度不高,难以产出大成果和高水平的论文。

(三)研究生创新主体意识不强,独立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过程,更是知识的创造过程。在科学研究中,导师与研究生是相互作用、平等的两个独立主体。确立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培育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其创造活力。然而大部分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方式仍以教师讲和学生听为主导,师生间互动不够,同时研究生课题大多以完成导师基金项目工作为主,缺乏自我选题或选题起点不高的能力。

(四)研究生科研协作意识不强,难以胜任大项目科研工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知识总量呈爆炸式增长,以一人之智,虽皓首亦难穷经,师傅带徒弟的家庭作坊式的科研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虽然大多数医学院校也建立了基础与临床、药学与临床、生物与临床等学科对子,也建立了跨一级学科的学科群,但真正进入实质性研究和结合的不多。从这几年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或申请专利情况看,90%的成果完成人都是本科室或本课题组人员,跨学科、跨单位研究合作的仅占少部分。

(五)创新氛围不够浓厚,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频度和深度不够。

思想文化的多元激荡,为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特别是国际交流机会较少,使得研究生对于领域内最新最尖端的理论难以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校内学术交流学术平台的搭建不够完善,使得学生的学术视野还不够开阔。

二、几点建议

(一)开展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

学校应每年投入一定经费资助研究生管理人员、导师等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一方面通过制定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指南、申请立项的形式,提高教育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保证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的制度化并提供经费保障,从而有利于激发研究教育理论问题的积极性。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导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导师培训,把导师完成培训计划作为上岗的必要条件,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导师间的经验交流;完善考核督导和反馈制度,建立对导师在教学、科研、临床和管理等方面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导师的岗位意识,发挥校院两级的督导检查作用;完善激励机制,设立优秀导师奖励基金,对考核优秀或指导获得国家、省(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和科研资助经费。

(三)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1.依托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以及这些学科所承担的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开放课题的形式,吸引校内、省内乃至国内的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以项目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同时成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培养的重要基地;

2.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并着眼于学科群的公共平台建设,分阶段建设若干个教学资源丰富、仪器设备先进、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和辐射作用的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在培养方案的框架下,以研究生个性化的兴趣、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创新实验中心,为研究生提供提高实践与科研能力,实践创新思想开展跨学科、跨院系之间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3.实施“医学研究生前沿技术强化实验课程”,主要针对已进入后期进行科研工作的研究生开设,旨在建立学科创新与交融的平台,建设若干个生命科学领域先进的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在短期内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技能,为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奠定基础。

(四)完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

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种子基金,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并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制定优秀研究生短期名校访问计划,计划每年挑选若干名优秀研究生利用假期到国外知名院校学术交流10~l5天,内容包括与国外研究生、导师座谈、听学术报告和课程以及参观实验室等;实施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工程,通过对应届博士研究生中学位论文成果非常突出的学生再给予后续科研工作资助,挖掘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潜力。计划每年在应届毕业博士生中遴选10名左右学位论文有潜力的博士生,延期授予学位,对学位论文进行深度加工,学校给予解决学习生活和科研费用,考核优秀者给予优先考虑留校工作。

(五)增强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氛围

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建立3~5个固定的学术交流场所,定期举办“大师讲座”、“名家讲台”、“导师论坛”和“研究生论坛”活动;高质量完成各类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力争举办全国医学博士论坛、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等教育部创新学术交流项目;积极开展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工作。

(六)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捷径。学校每年有重点地鼓励和资助优秀在读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创造优良、宽松的学术氛围,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起点,而且改善了研究生培养的学术生态环境,使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国外学者面对面地探讨和交流学术问题,了解国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扩展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路、增长学术见识、迅速掌握和了解国外最新成果,甚至可以了解到尚在萌芽之中的科技动态,这是查阅参考文献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条有效捷径。

三、结论

医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模式的培养需要全方位的配合,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及完善,从而才能真正培养出顺应时事发展的医学类人才。

[1]魏红,蒋长敏,王运革,等.“三阶段”教学法在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药学教育,1996,(3).

[2]王庭槐,潘敬运,程世斌,等.开放型实验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1996,(3).

[3]张爱萍.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一种实验教学体系[J].大学物理实验,2005,(4).

[4]肖庆,樊晓晖,曾霞.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1).

[5]张玉苹,张聪.关于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7).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