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高等师范院校运动队的现状调查分析
2012-08-15刘桂平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湖南长沙410100
□ 刘桂平(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湖南 长沙 410100)
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中的课余运动和训练竞赛,现在课余运动逐渐被列为高校体育部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高校课余训练中的高水平运动队对学校文化建设和个人发展影响力较大,但是高水平的运动队要求非常严格,在普通师范院校这类运动队只能占少数。目前,在我国仍有许多高校中还未开展运动队的建设,这些课余运动和训练竞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该校的整体体育水平的发展。针对这些负面影响,高职院校提高对大学生运动队的建设和管理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并足以引起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也是体育运动在社会界上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人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高校运动队的主体是全校学生,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 10个省市30所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运动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将有关运动队文献资料、书籍、期刊会议等报告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选取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北京、山东等10个省的师范院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 30份,回收27份,其中有效问卷 255份,回收率 90%,问卷有效率92.6%6。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办公软件进行整理统计。
2、研究结果与现状分析
2.1、运动队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2.1、组队与项目设置
据调查问卷显示,师范院校长期建立运动队的百分数在21.5%,而依据赛事安排需求才组队的则占有76.3%,从来没有建立运动队的占有2.2%。运动队的项目训练对象主要集中在篮球、田径、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等方面,这些项目方向的选定一般是依据本校的优势体育项目,建立运动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省内的某类竞赛和高校运动会。
2.2.2、运动队的训练现状分析
运动队的训练现状与组队发展情况大致相同,长时间不间断进行训练的运动队主要以本校优势项目为训练对象,大致集中在乒乓球、健美操等方面;而很大一部分运动队局限在省内竞赛和运动会前进行训练,训练周期大致是每周2-3次,在这不超过一年的训练时间内不足以提高运动队员的水平和素质;在非正式的运动队中,教练员并未设定较严格的行政管理权和校内规定,所以教练员没有高度重视训练,当训练时间与校内活动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后者,取消训练计划,这就影响了运动队水平的提高。运动员倾向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易操作的运动项目,这也反映了运动员的性格特点和训练态度。例如在乒乓球的训练情况上可以看出,学生们选择该项目频率较高,因为小球的趣味性较大,个人基础性较大,学生可以借此而充分展示自己的强项,增加个人自信心,甚至对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乒乓球的运动训练容易组织。但是田径运动强度较大,且竞赛性极强,训练内容枯燥,故学生们选择性较低,对于田径运动队员的选拔工作也需要注入更多精力。高校运动队中主要参与省内和学校大型运动会,而这些运动每年仅有1-2次,而运动员的参赛机会则更少,调查发现,这些短时间的集训现状远不能满足训练的要求,常出现中断、解散的现象。
2.2.3、训练保障
训练基础设施的具备是保障运动队正常训练的基础,主要包括训练经费和训练设备两方面。而在师范院校中享有训练补贴的只有14.2%,其余大部分院校指在集训期、比赛期才给予补助,而没有任何补贴的学校仅有2所。每个学校依据自己的财力基础制定了不同的补贴计划,学生在训练期间的补贴大致集中在3-6元,学生并不重视补贴的多少,更是注重参加训练的同时能够为自己的学分和奖金争取更多机会。据调研了解,许多师范院校在针对扩招情况而增建新校区时对运动设备和场地进行了补充和建造,这些训练设备的改善从根本上有益于运动训练的开展,满足更多学生的课余训练要求。
2.2.4、学训平衡问题
学生是将学习放在首位的,学业是他们更加重视的一部分,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才会集中精力参加体育训练活动,但是针对大学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不能将运动训练和学业二者做到统筹安排,这个问题不仅需要运动员自身来设定计划和规划二者的平衡关系,还需要教练员和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引导。现在,学校为参加运动训练取得的成绩制定了相关管理文件,这是发展学生运动队的保障。
[1]王志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8,15(7):79-82.
[2]宋清华.河南省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多元化互动模式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