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多球教学训练在普通中小学应用的探究
2012-08-15石金英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 石金英(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1、乒乓球多球训练法的产生
多球训练方法产生于1964年。为提高我国的运动训练水平,更好地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方针,周恩来总理邀请当时世界锦标赛女排冠军日本队的教练大松博文来华对中国女排进行示范训练。临场观摩的原国家乒乓球队教练李仁苏,见大松博文在训练时站在一辆装着一大筐排球的四轮车上,居高临下地不断将球一只一只地连续向队员们扣去,联想起“应该将此法借鉴到乒乓球训练中来”。第二天他用尼龙丝网兜装着24只红双喜乒乓球队队员试练。他用左手取球后抛起,再用右手持拍将球一个一个地向对方的左方、右方打过去,要求队员将球一一还击回来。排球的“多球训练”由此移植到乒乓球项目。由于其新奇和独特的作用,很快普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并沿用至今后由北京体育大学王家正教授整理为较系统的多球训练方法。
2、乒乓球多球教学训练的作用与意义
2.1、通过多球教学训练有助于提高中学生队团队的凝聚力,主要表现为对待训练的态度更加积极,能够积极融入团队,这些都体现在学生们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2、多球教学训练作为一种特别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要求队员在练习时连续的打多球,这在提高学生的体能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这种训练手段和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2.3、多球练习可以使练习者更多的进行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技战术练习。
2.4、多球教学训练虽然对普通中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是所有的多球练习都是积极有效的,合理的控制多球练习的量和强度是非常必要的。
2.5、多球练习可以加大单位时间的训练密度、强度,做到反复练习,对于提高基本的技术和步法效果尤为明显。
3、多球训练教学在运用中的建议
对任何事物都应当运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多球教学仅仅是作为一种训练方法而出现的,他不是万能的,所以多球不能代替单球训练,道理是,单球练习时双方击球都受对方上一板来球性质的制约,从而决定了还击下一板球的性质、节奏、战术走向等。而多球练习容易淡化对来球性质的判断,不能更好地应变,意识单一。目前我国普通中学体育教学应该在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深化,找出更多的适合各个阶段的乒乓球爱好者的训练方法,特别是针对普通中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运动员。具体建议注意事项如下:
3.1、多球训练只是乒一乓球教学中的一部分辅助练习方法,我们在教学训练时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乒乓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灵活运用。
3.2、多球训练对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是有帮助的,但是在练习中容易使运动员产生局部疲劳,如注意不够,会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造成损伤,因此要注意调节练习内容。
3.3、少儿在乒乓球学习的泛化阶段里,击球的命中率很低,正确动作概念尚还没有建立,没有从错误的动作中分化出来,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多球练习是少儿乒乓球技术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练习的时间限制和训练密度的大小等原因,在少儿乒乓球训练当中出现了训练的密度、强度大,造成训练不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起了反作用。多球教学具有很大的运动强度,连续不断的供球,加大了身体的运动负荷,但适量的训练强度是多球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3.4、多球训练本身强度大,对内脏器官的影响很大,运动员必须具有较好的身体全面发展水平,才能负担起这种大强度的训练,对于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不宜过多应用,即使运用也必须注意时间不宜太长,组数不宜太多,并注意间歇休息。
3.5、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多,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在大负荷量训练中需要及时采取机体积极恢复的适宜措施,合理安排一些中小负荷量,使大、中、小负荷有机的结合,节奏明显,使儿童在适当的生理负荷训练之后加速机体疲劳的消除。
多球训练的密度会影响少儿氧债量,少儿队员对于匀速的中、小强度负荷容易适应,多球训练属大强度训练方法。少儿队员循环呼吸功能还尚不完善,吸氧能力较成年人差,负氧债能力也低于成年人。因而对他们的训练的生理负荷,需要注意控制大强度训练的时间,才能使少儿氧债量降低。
3.6、在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中,可以通过练习时的心率来确定练习的强度,同时在训练过程当中的间歇时间应跟据心率指标来确定。
3.7、在中小学普及乒乓球多球训练教学的同时,要注重与其他的教学训练方法相结合。
总之,多球训练是增大练习强度和密度,改进技术和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的好方法,但是在运用多球训练教学时,还必须结合其他练习教学方法来弥补不足之处,而不能只用多球训练教学来代替其他所有的教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