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整合的必要性
2012-08-15岳慧灵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00
□ 岳慧灵(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析
工具理性强调功利性、手段的有效性,关心的是事物实现的手段和目的不仅将自然物质而且把人作为一个个体放在可置换、控制和管理的地位。它强调目的与手段相分离。
如果说工具理性是指人们通过什么手段、方式去实现目标和追求,那么价值理性就是论证一件事物该不该去追求。价值理性的产生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它不是满足单个个体的零散需要,而是要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整体需求。
工具理性应当以价值理性为导向,价值理性应当为工具理性指引方向。因为单纯的工具理性所追求的是种极端功利化的实用价值,在单纯的工具理性的驱使下,人们的活动有时不但不会给人带来好的结果还可能威胁甚至伤害到人自身的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作为理性世界里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
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将教育目的定义为反映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的要求,是人们从事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目标。高校体育教育中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是一个过程,而很多人把这个过程理解为目的,显然这种理解偏离了体育教学的本源。
那么高校的体育教育目的又是什么?芝加哥大学古希腊哲学教授肖里在1909年指出,“大学应该有一种所谓的‘无定义’的自由,当每个人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都会永远地怀念这种自由感,找到自己的目的和意义”。其实说到底,高校体育的教育目的还是一个关系到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
3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3.1 、教学指导思想方面
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错误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之一。测试项目与体育教学内容的脱节,以及评价标准的不合理,进一步强化了当时一些被后来证明需要纠正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
3.2 、课程目标方面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没有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需求而设定。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观念陈旧、滞后。总是片面强调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情感领域的关注。大部分学生最终没有形成终身健身的意识、习惯,其锻炼能力、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
3.3 、课程设置方面
近几年,我国大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做出了改革,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改革还只是局部的和有限的。各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多数院校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几个选项内容,理论课和保健课还只存在于教学大纲中,原有的格局并没有被打破。以既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尚没有真正形成。
3.4 、课程实施方面
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普遍都是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组织多年来一直严格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显得机械、呆板,学生缺乏主动性,-公共体育课程缺乏生机。因此,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用脑去思考,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3.5 、课程评价方面
评价的内容单一,仍未摆脱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单一的评价模式。教师的评价方法存在弊端,忽视了学生本人的评价。现在所采用的依然是一般的标准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身提高幅度和努力的程度。由于上述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上存在的各种弊端和不合理性,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准确、不公平。
4 、高校体育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摆脱工具理性的“铁笼”,但并不意味着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对二者的协调和整合。离开工具理性取向的体育教学,不能实现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从而不能很好的投入工作与生活;而离开价值理性取向的体育教学,则会使大学体育教学变成单纯的训练场,丧失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引导功能,甚至丢失其作为高等教育一份子的真实价值。高校体育教育应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将两种价值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加以有机地融合,在两种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中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应优先重视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既注意衡量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又要对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保持高度敏感,从而促进大学体育教学工作更符合高等教育的必然逻辑。现代社会的人应当是既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术技能知识,又具有完美精神品质的人,欠缺工具理性和技术的人根本无法参与到现实的发展中来,而只能是怀着空中楼阁式的崇高理想,难以对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一个健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一定是有着完整人性的人,是既有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着高尚人格的人。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将人文教育(即成人教育)与科学教育(即成才教育)结合才是成功的教育。只有逐步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才能培养出富有人性和正义感的公民,使受教育者成人、成才、成功。这正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努力的力向,也是社会所追寻的公平、正义、秩序的理想境界。
[1]王坤庆.教育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3-61、144-157.
[2]崔学梅,杨天庆,崔笑梅.学校体育教学本质新解:乌托邦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