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2-08-15刘飞红
刘飞红
(喀什地区卫生学校,新疆 喀什 844000)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刘飞红
(喀什地区卫生学校,新疆 喀什 844000)
少数民族地区;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1 人文素质的概念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知识、道德、修养、气质和人性。它主要表现为个人的文化素质、伦理道德、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它主要包含4个方面: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素质和人际交往素质[1]。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安身立命,是否幸福。
2 南疆地区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2.1 文化素质
2.1.1 汉语言能力 南疆喀什地区作为我国西北边陲的重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少数民族中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区。现今喀什地区总人口为380万,其中少数民族345.8万,占92%,汉族占8%,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地区。我校预科生80%以上为少数民族,且大多数来自汉族居住稀少的南疆三地州的偏远县、乡、村,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学习汉语的氛围和机会,加上基层教学单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有限,导致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大多数学生不能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差。
2.1.2 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掌握程度 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非常匮乏,有些学生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缺乏法纪观念。
2.1.3 青春性健康知识 这是所有中职生都面临的问题,南疆少数民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青春性健康知识了解甚少(这也是我们教育上的一个极大的缺陷和缺失)。
2.1.4 学习方法 南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
2.2 思想道德素质
2.2.1 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融入感、责任感 在形式上承认中国,但在危机到来时略显弱化。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对自己作为中国人是否幸福、骄傲,回答较含糊;在回答国家面临危机和灾难时会不会挺身而出,是否甘愿为国家作出贡献和牺牲问题时,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是正面的。汉语言在该地区刚刚推广和普及,学校也使用普通话上课,教授一些国家文化、制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文化、制度都被束之高阁,被伊斯兰文化所替代,无法践行。
2.2.2 环境保护意识、爱护公物和国家财产意识、遵守秩序和爱护卫生意识 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爱护公物和国家财产意识、遵纪守法和爱护卫生意识都非常淡薄。
2.2.3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意识 在喀什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少数民族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意识。
2.3 人际交往素质
2.3.1 集体感、荣誉感 在喀什地区,少数民族是非常团结的。但是,脱离自己民族的团体到另一个集体中,他们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就很不乐观。
2.3.2 感恩心、责任心、诚信心 对于本民族的人,他们具有极大的感恩心。对于本民族之外的人,他们的感恩之心、责任心和诚信心非常弱。
2.3.3 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及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解决问题能力 这是所有中职生都面临的问题,南疆少数民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缺少自信心、抗挫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2.3.4 以自我为中心,焦虑、猜忌、多疑、敏感 由于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物质的引诱和强势推行影响,中职生(南疆少数民族学生也不例外)追求物质的巨大享受和欲望的极大满足,沉溺在虚幻的网络空间中,使他们充满孤独。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焦虑、猜忌、多疑、敏感,没有平静、稳定的心态。
3 加强对南疆地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
3.1 结合南疆三地州学生特点(汉语差)进行分级教学
我校生源为高中和初中毕业生两大块,要积极探索“汉语分级教学”的有效管理模式,把学生分为高中班和平行班2个班级,遵循语言课按技能类型、课程类型因材施教原则,突出分级教学的层次性特点,实行综合课加单项技能课的课程组合模式。合理分配课程学时,保证汉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根据分级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按照不同级别学生技能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各专项技能课的授课学时。高中班以综合课为基础,强调说、写等语言输出的技能训练;平行班加强综合课的学习,侧重听、读等语言输入技能的培养。规范课程名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选择教材,相同课型,不同级别,使用教材有别;同一级别,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选用教材不同,但在内容上要互相衔接,在难度上合理过渡,从而使预科汉语课程设置更好地体现出层次性和规范性。
3.2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但使喀什卫校在护理、药剂、检验3个特色专业上有更大的发展,也为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树立了旗帜;同时,源源不断的人文文化的支撑,可使人文文化和人文关怀真正成为学校的吸引力所在,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得到了人文的关怀,心灵的滋润,思想的进步,道德境界的提升,从而使我校毕业生成为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礼仪修养的卫生人才;不但使学生在形式上爱国,更要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真心爱国。为此,我校施行了以下方法。
(1)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我校作人文和学术讲座,提升南疆三地州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
(2)根据喀什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居的具体情况,邀请军事专家和学者、边疆官兵、退伍军人和老干部等作战争、爱国方面的演讲和讲座,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爱国意识。
(3)邀请法官、检查官、律师来我校作法律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3.3 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
人文素质不仅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来提高,通过寓教于乐、实践、观摩、校园文化建设,在无形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有收获。比如励志电影的播放,知名学者的讲座,优秀节目的演出,对学生进行启发,使之产生共鸣,可有效提升其人文素质。
[1]胡移山,张晓红,曹继红,等.辽宁省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5):1~3.
G40-012
B
1671-1246(2012)01-0152-02
注:本文系全国第三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