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针灸学精品课程的回顾
2012-08-15刘世红田维珍
刘世红,田维珍,陈 文,邹 丽,张 红,王 菲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创建针灸学精品课程的回顾
刘世红,田维珍,陈 文,邹 丽,张 红,王 菲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我校针灸学课程组大力开展教学改革。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评价方式和建立教学教研调控机制等措施,突出针灸学课程特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促进针灸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针灸学;精品课程;教学方法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校领导高度重视针灸学课程建设,在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针灸学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下面就我校创建针灸学精品课程的实践进行简要回顾。
1 改进教学方法
我校针灸学课程组,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临床针灸高等技术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突出知识掌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课本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广泛采用问题教学、实训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以赛促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为学生今后临岗实习及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1 问题教学
在针灸学教学中,灵活运用问题导学,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讲解足厥阴肝经的循行时,结合与肝有关的临床症状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头顶部胀痛与肝有关?(2)为什么胁肋部胀痛与肝有关?(3)为什么肝开窍于目?等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去寻找答案。
1.2 实训教学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训教学在针灸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实训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实训教学比例。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比,由原来的3∶1调整到现在的1∶1。(2)制定针灸学实训教学大纲及实训指导。(3)规范实训操作步骤。①教师认真示教。授课教师及实训教师,对不同实训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边做边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做边学。教师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对关键步骤及难度高的操作,应反复和认真地向学生演示。②学生模拟临床训练。在教师示范后,要求学生2人一组,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实施角色互换训练,反复练习,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针灸的常用操作技术。
1.3 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学习;以某一个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该项目进行分解并进行适当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项目进行讨论和协作学习。在针灸操作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实施“穴位注射法”项目教学时,一般程序:(1)教师先将穴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进行分解并现场示教;(2)学生讨论穴位注射法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3)学生3~5人一组,相互或自己练习;(4)教师巡回指导;(5)教师答疑;(6)教师综合测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组织者角色,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1.4 案例分析教学
针灸治疗是经络腧穴针灸手法和中医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针对中医的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我们尝试结合临床典型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疾病发生原因并进行辨证诊断,拟定针灸处方,选择针灸操作技术。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系统、灵活地掌握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穴、术,即辨证治疗。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1)教师根据不同疾病,精心准备案例;(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3)教师根据不同案例,提出相应问题或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案例;(4)学生3~5人一组分析、讨论案例;(5)各组推出代表,报告分析结果;(6)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不同结果进行综合点评。运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发散思维,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 优化教学手段
在针灸学教学中,除尽可能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外,还可使用影像、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既增强教学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又可弥补因条件限制而导致的某些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课程组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选用相应教学手段。如经络腧穴教学,在抽象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针灸模型、针灸挂图、自身划经、相互划经等方式加以配合;中篇刺灸方法,加强实训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或相互反复练习,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下篇针灸治疗内容,尽量运用临床案例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3 改革评价方式
3.1 完善考核评价方案
我校针灸学课程组在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过程中,注重过程考核,突出实训考核和能力测评,加大实训考核成绩比重,将原来的实训考核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0%提高到现在的50%。其中,点穴考核占10%,针灸操作技能考核占40%。通过提高实训考核成绩比例,使学生在实训操作时更积极、更主动,技能操作水平明显提高,理论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3.2 落实考核评价措施
教师在开学后的第一堂课,要向学生说明针灸学考核评价的意义、项目、内容、方式等,以激励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1)平时总评考核:主要通过随堂测试评定。对未完成课堂作业和实训报告,以及平时学习纪律和学习态度等不佳的学生,酌情扣分。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2)腧穴定位考核:采取现场随机抽签考核。学生每人抽考一个题签,口答和用彩笔在人体上点出具体穴位,监考教师现场评定给分。(3)操作技术考核:考核的一般程序是:①考前准备:监考教师精心准备6~8个不同内容的考题,并制定严格评分标准;学生在实训室自觉复习,有序等待考核。②考核程序:学生2人一组,每位学生从3道任选考核内容中随机抽出1道;按照模拟临床针灸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2人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交替进行。在安全和无菌条件下,实施不同操作技术的考核。③考核时间:一般为3~6分钟。④成绩评定:监考教师根据实训考核内容和操作要求,对考生所选实训操作的正、误现场评定给分。对考核不合格学生必须安排时间强化训练,重新测试,直至合格。(4)期末理论考核: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应用性,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采用闭卷笔试、考教分离、专业试题库调卷、集中分段阅卷方式进行。
4 建立教学教研调控机制
重视建立教学教研调控机制,其内容包括:(1)建立新的校本教研机制。①加强集体备课。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教案,研讨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确定教学实践环节。②落实教师间听课制度。通过教师间听课,同课异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既统一了教学内容、进度和要求,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增强了教学的计划性和严肃性,又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2)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为使针灸操作技能考核工作规范、客观、公正,改变已往期末考核一锤定音的做法,重视实践过程的评价。依据国家基本技能操作要求,制定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综合评价学生职业操作技能。
G423.07
B
1671-1246(2012)01-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