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2012-08-15萍,邓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诊断学精品课程实训

应 萍,邓 瑞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诊断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应 萍,邓 瑞

(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组从诊断学课程设置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及实践条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为面向西部农村、社区等医疗机构,有效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技能型医药人才探索一条新路。

诊断学;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意见》等相关建设、管理制度,形成了校级、省级、国家级的“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机制。制定了《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奖励资助办法》,并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等工作,学校科研、人事制度考核也对相关参与人员给予奖励,这些措施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诊断学现为我校校级精品课程,正向省级精品课程努力。在课程建设中,课程组从课程设置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及实践条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为面向西部农村、社区等医疗机构,有效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技能型医药人才探索一条新路。

1 课程设置理念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课程设置要做到“三贴近”和“三结合”,即课程设置与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相贴近、教学内容与基层临床岗位相贴近、实践教学与基层临床技能相贴近,教学与临床岗位相结合、教学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结合、教学与社会实践等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特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践教学为载体,着重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2 教学内容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西部尤其我省卫生状况,对当地城乡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检体诊断技能进行重点培养,使教学内容安排更加切合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以学生具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培养目标,修订本课程教学大纲、实训实习指导,编写了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检体诊断学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和《检体诊断学实训指导及考核标准》。

3 教学方法

3.1 理论课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式、启发式、角色扮演式等,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授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适当介绍科研新进展,开阔学生视野,在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素质培养。

3.2 实践课

按照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综合实践3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1)采用5环节教学法。将实践课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项目,在诊断学实训室按照要求逐项完成。教师教学5环节,即“讲解—示教—辅导—回示—总结”,学生分组练习5环节,即“训练—纠错—再训练—考核—竞赛”,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在实践课中以角色互换、小组讨论、附属医院见习、参加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对问诊及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

(2)实习前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安排诊断学技能操作的复训,复训结束时对每位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要求不合格者继续训练,合格后方能进入临床实习。

(3)开展诊断技能竞赛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临床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4)实习结束后的毕业考试包括检体诊断综合技能考核,要求学生全面完整地完成全身的体格检查,进一步强化操作技能。

3.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标准化模拟患者、录像资料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增强教学效果。检体诊断教学中,心肺的听诊和腹部脏器异常体征的触诊一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电子标准化模拟患者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对这两部分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4 网络资源建设

学校已建成校园网,学生可在图书馆上网学习。通过校园网搭建本课程的网络平台,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及授课录像、多种类型的习题等上传并免费开放。授课教室内配有固定的多功能电教设备及投影仪,内通校园网,外联互联网;多媒体教室4个,内有计算机400台可供学生进行网络学习。

4 教学队伍

教师队伍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教师。

课程组师资配备合理。现有8名教师,均为本科学历的专职教师,其中教授1人,占12.5%;副教授2人,占25.0%;主治医师3人,占37.5%;助教2人,占25.0%。每一个成员都是双师型教师,都在附属医院工作,不仅能积累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实践提供了方便。

课程组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全校教学改革的“领头羊”。共发表教学论文20篇,其中在国家级杂志发表8篇,省级杂志12篇;内容涉及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改革、教学评估、考试研究等多方面;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主要成员参加了多层次多种教材的编写工作,如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护理专业《健康评估》、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历规划教材《诊断学》、《社区全科医生手册》等共9部。负责完成了张掖市卫生局多种培训班的培训,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培训班、社区全科医师培训班、乡村卫生院院长培训班、公共卫生培训班、内儿科医师培训班,受到了市卫生局的表彰。

5 实践条件

为改善学生的实训、实习条件,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现已配备了完善的实训、实践设施。设有诊断学实训室8间(300平米),2间电子标准化模拟患者实训室,各实训室能够完成常规的实践教学任务,使实训课开放率达100%。学校附属医院科室齐全,诊疗设备完善,拥有病床1 000余张,病员、病种丰富,为学生临床见习提供了方便。校外还有多家临床教学医院,遍及上海、北京、陕西、天津、浙江、广东,可供学生见习、实习。临床实践能使学生掌握诊断学基本知识及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为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综上所述,课程组的创新与特色为:(1)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①多种教学方法并行,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床旁见习等教学方法。②“教、学、做”一体,在校内建立真实病房,在医院建立教学病房,使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全部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配有电子标准化模拟患者、录像资料等,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提高了教学质量。(2)围绕增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法。按照临床岗位标准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把实践教学成绩纳入学期总评成绩,并在实习前进行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加强诊断学技能操作的复训,使实践教学课时数达到总学时的70%左右,并在毕业考试成绩中加入综合技能成绩,推行“三贴近、三结合、三层次”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G423.04

B

1671-1246(2012)01-0123-02

猜你喜欢

诊断学精品课程实训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