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护理结局分类调查护生心理状况结果分析及对策

2012-08-15王彦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量表心理生活

王彦梅

(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60)

采用护理结局分类调查护生心理状况结果分析及对策

王彦梅

(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60)

目的 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护生顺利完成实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护理协会承认的护理结局分类(NOC)中的心理社会调整及生活质量量表对我院103名护生进行实习初期及结束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并进行效果对比。结果 实习初期生活质量量表结局的目标平均得分为36分,通过采取相应对策,平均得分达到40分,生活目标的实现、教育水平、通常的心境满意率提高了10%。实习初期心理社会调整(生活变化)量表结局的目标平均得分为49分,通过采取对策,平均得分达到54分,设定现实的生活目标、对未来表示乐观、表示感觉融入社会显示率提高了9%。结论 通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岗前培训;加强管理,消除护生的恐惧心理,带教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的榜样;积极鼓励,耐心进行业务指导;密切师生关系,定期收集意见,培养护生心理适应能力等,提高护生实习质量,为其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护生;护理结局分类;心理状况

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护士职业生涯的重要环节。护生即将离开校园,进入医院,可能会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出现不适应或适应困难现象。护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缩短角色转换所需的适应期,反之,则会导致适应期延长,影响实习效果,甚至阻碍护生的自我发展。同时由于医疗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生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护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8岁左右,学历较低,掌握知识相对较少,常常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2]。所以,带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确保护生在实习期间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为此,我们对103名临床实习护生在实习初期及实习结束前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来我院实习的8所院校的103名护生,其中大专8人,中专95人,年龄18~23岁,平均(19.3±1.4)岁,均为女性。独生子女31人,非独生子女72人;城市37人,乡镇66人。所有人均身体健康,均否认有精神异常的既往史和家族史。

1.2 方法

本试验采用美国护理协会承认的护理结局分类(NOC)中的心理社会调整(生活变化)及生活质量量表,在临床实习初期及实习结束前,对103名大、中专护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NOC是一种个体、家庭或社区的状态、行为或感知,可以在一个连续体上进行测量,并应对护理措施。真正的结局是在实施护理措施后所看到的结局得分变化[3]。心理社会调整(生活变化)量表由14个问题(包括设定现实的目标、保持自尊、保持生产力、表示感觉自己有用、对现状表示乐观、对未来表示乐观、表示感觉自己有力、确定各种应对策略、应用有效的应对策略、应用有效经济管理、表示感觉融入社会、表达对生活满意、应用现有的社会支持、参加休闲活动)组成,主要测量个体对生活中的重要变化在心理社会方面做出调整性的反应,每项从未显示到始终显示分1~5级进行评分(从未显示1分、极少显示2分、有时显示3分、经常显示4分、始终显示5分)。生活质量量表由11个问题(包括健康状态、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近亲关系、生活目标的实现、应对能力、自我概念、通常的心境)组成,主要测量对目前生活环境持乐观感知的程度,每项从完全不满意到完全满意分1~5级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通过各因子得分情况得出即将实习的大、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同一指导语在同一时间发放量表,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实习初期发放103份,实际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97%;实习结束前,对103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测评,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结果

实习初期生活质量量表结局目标平均得分为36分,对职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不满意较多,通过采取相应对策,平均得分达到40分,生活目标的实现、教育水平、通常的心境满意率提高了10%。

实习初期心理社会调整(生活变化)量表结局目标平均得分为49分,对设定现实的生活目标、确定各种应对策略、表示感觉融入社会从未显示较多,通过采取相应对策,平均得分达到54分,设定现实的生活目标、对未来表示乐观、表示感觉融入社会显示率提高了9%。

2 对策

2.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岗前培训

护生的心理特点是存在兴奋、恐惧、紧张心理,缺乏自信心,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实习松懈。针对护生常见的心理特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岗前培训。

2.1.1 护理部制订了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 以幻灯片的形式介绍医院文化,使护生能够感受医院对实习的重视以及自身在医院的归属感。同时讲解如何尽快适应护士角色,融入护理工作中,并结合自身兴趣特点,主观上对自己的实习做出合理安排[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讲解典型事例,促使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救死扶伤的信念,具有责任感、事业感和同情心。

2.1.2组织护士长讲解护患沟通技巧 针对当前临床上护患间缺乏信任和理解、沟通不够的现象,讲解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沟通技巧,建立护患间互相信任的桥梁,并通过情景模拟,组织护生进行护患沟通技巧训练,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理念。

2.1.3 组织护理部人员讲解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护理文书既是护士记录病情的依据,又能体现护士的专业特点、学术发展和护理内涵。在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中,护理文书是辨明是非、判明责任的证据。通过讲解如何规范书写各种护理文书,使护生掌握各种护理文书书写的相关要求,明确其重要性,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责任感。

2.1.4 组织护士长讲授临床操作技能 临床操作技能训练是实习生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讲解、演示、技能操作训练等方法,主要针对静脉输液、铺床、皮试、基础护理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临床技能培训不仅能提高护生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医疗护理安全,而且能规范护生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2.1.5 组织医院感染科护士长讲解医院感染的预防知识 医院感染的防治教育是护生岗前培训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医院是患者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源微生物污染。作为一名即将参加护理工作的护生必须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提高传染病防治法律意识,掌握操作规范,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身心健康。

2.2 加强管理,消除护生的恐惧心理,带教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的榜样

2.2.1 加强管理,消除护生恐惧心理 护理部制定带教教师工作职责,规范带教教师行为,并定期组织护生给带教教师量化打分,形成好的传帮带氛围。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掌握实践技能并向专业化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5]。带教教师要帮助护生增强自信心,当他们做错时,要耐心教导,不能因为一次失误而否定他们的努力。鼓励护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她们尽快适应科室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从而消除恐惧心理。

2.2.2 带教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的好榜样 带教教师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以良好的礼仪服务态度和职业道德、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及责任感去带动和感化学生;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根据护生的不同性格,采用多种方法传授给她们,让护生看到护理工作的成效,体验护理工作的崇高,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护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不断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积极鼓励,耐心进行业务指导

护理部年初制订讲课计划,每月对护生进行授课(包括理论和操作)。讲授医院的规章制度、基础护理知识、病历书写规范、法律法规、临床常用基本护理技术操作等,讲解、演示等结合,使护生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部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学生,并迅速得到反馈。带教教师除常规护理操作训练护生做到稳、准、快外,还应对其进行专科护理和急救技术的培训。让护生对患者进行评估、诊断、治疗,不断加深对整体护理的认识,促其形成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习惯[6]。在实施基础护理操作时,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始终贯穿于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满足其合理需求,主动解决护理问题,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带教教师要正确指导,加强监督,耐心教育,做到放手不放眼,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水平[7]。

2.4 密切师生关系,定期收集意见,培养护生心理适应能力

2.4.1 密切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学习情境,尊重、接受和信任护生,站在护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护生,努力与护生沟通,平等交换意见;关心护生的学习与生活,帮助她们分析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提示,逐渐培养护生的观察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并将自己的工作方法、经验、学习体会提供给护生做参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4.2 定期收集意见,培养护生心理适应能力 每年组织护生召开新年联谊会,由科室护士长、带教教师和护生参加。联谊会上,护生代表畅谈在我院实习生活的体会,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科室护士长及带教教师对护生提出要求和希望。每月理论及技能授课时,收集护生与带教教师的意见,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在实习中遇到或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由护理部督促落实,使带教工作有的放矢,从而帮助护生进一步转变角色,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3 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对策,继续采用NOC对在临床实习结束的103名大、中专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测评。生活质量量表结局目标平均得分达40分,生活目标的实现、教育水平、通常的心境满意率提高了10%。心理社会调整(生活变化)量表结局目标平均得分达54分,设定现实的生活目标、对未来表示乐观、表示感觉融入社会显示率提高了9%。

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医院和护生三方面有机结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同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内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护生不良心态,加强心理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创建一个有利于护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8]。

[1]卢英菊.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45~146.

[2]汪涛,谭静,冯正直,等.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0):924~925.

[3]吴袁剑云,吴瑛,译.结局的发展及其重要性[J].护理结局分类(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NOC),2006,1(5):20~21.

[4]赵捷,何昕,王彩萍.护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6):49~50.

[5]蒋平,王红,张玉,等.我院护理带教教师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态度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54~55.

[6]雷荣丹,廖桂红,韦成全,等.护理专科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49~50.

[7]张会芝,童素梅,吴金艳.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技能训练实验室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50~51.

[8]许红,王春桃,龙芳.护理专科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9):68~69.

G444

B

1671-1246(2012)01-0115-03

猜你喜欢

量表心理生活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