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护理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体会

2012-08-15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课动手

桂 艳

(武汉工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提高护理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体会

桂 艳

(武汉工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护理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1],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目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进行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倡导学生更多地进行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等。这些尝试未为不可,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它而忽略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这对于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非常不利,甚至可能本末倒置,偏离了生理学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几年的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无论是进行什么样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如果教师不改变对生理学实验的认识,即真正认识到“是学生做实验,而不是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即使是创新性实验,也难以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实验内容,只要教师引导恰当,即使是验证性实验,同样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而且它符合教学规律。生理学实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后,后续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所以说教师对生理学实验的认识至关重要。我们遵循“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和护理专业特点,针对护理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改革生理学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几点体会。

1 实施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

以往教师会在课前告知实验内容,让学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而往往学生未能执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实验课时要根据实验内容提问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在强化一两次后,学生就会明确理论和实验并不是孤立的,理论知识可以解释实验现象,而实验过程又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教师坚持做到实验课提问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这种联系,让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其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做“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的实验时[2],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哪些药物和方法会引起尿量和血压变化?出现失血性休克该采取什么抢救措施?为什么某一种药物解救不能完全缓解休克症状?从而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实验开始先让学生观察生理状态下的尿量及其影响因素,然后观察药物对尿量的影响,再准备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血压下降后尿量的改变,最后用药物进行救治。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制订用药方案,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连贯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实验中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制订药物救治方案。有的实验小组通过及时补高晶高胶液等,使动物的血压回升、尿量增加,取得很好的救治效果。而有的实验小组看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选用去甲肾上腺素来救治失血性休克,最终导致动物死亡。实验结束后,由带教教师指导课堂讨论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这样,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启发和鼓励,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等[3]。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不知不觉进入角色,大大提高学生对生理学实验的兴趣,能主动参与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实验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参与,而能否成功参与,又与学生是否为实验做了充分准备有关。在以往的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先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交待清楚,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对所做实验的原理及观察到的现象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有的甚至导致整个实验失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实验前将所做实验告知学生,让他们分组预习,思考每一步需注意的事项,让其在动手做实验前做到心中有数,运用所学知识,初步拟出可能或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实验时教师听取各组的汇报,及时了解情况,纠正学生错误之处并强调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及注意事项。在分解实验步骤时,让学生思考在这一步该注意什么,并提问,以吸引全班学生注意力。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以引导为主,不是自己讲得越多越详细,学生掌握得越好,要多调动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实验之中。

3 严格实验考核

上实验课时,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受: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只观看不动手。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教师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发现这样的学生及时指正,并且在后面的实验课中对其重点关注,使他们真正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要严格实验考核环节,并将实验考核成绩记入生理学总评成绩。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报告、回答问题、动手操作能力等。期末考核以实验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2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在平时考核中,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对不能达标的学生加以指导。在期末考核中,进一步综合评价学生的达标情况,完善教学方法。通过加强考核,再加上严格管理课堂,学生都能积极动手,提高对生理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从而保证了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4 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护理专业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动手,通过反复实践提高操作能力,为其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操作技能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体会。在实验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独自操作、独立完成实验,可实现培养动手能力的目标。

以“神经—体液因素对动物动脉血压的影响”实验为例[2],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需完成动物麻醉、固定、剪毛、气管插管、神经血管分离、动脉插管等基本操作,独立运用计算机系统对动物血压进行观察和描记,掌握血压测定的方法,再观察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最后复制失血性休克病理模型,并进行抢救处理。在第一次生理学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动物捉拿方法和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同时教师对重点部分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规范操作的印象。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练习生理学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结合临床护理操作使学生掌握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等给药方法。实验时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促使学生规范操作。尤其是动物的捉拿、给药、神经血管分离、动脉插管等,由于学生存有恐惧心理,应先由教师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反复练习。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激发了其对实验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促进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由于实验内容丰富,理论性、可操作性强,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机会,有利于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改变对生理学实验的认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多动脑、多动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培养具有科研精神的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1]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18~20.

[2]胡还忠.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G420

B

1671-1246(2012)01-0109-02

猜你喜欢

生理学实验课动手
我也来动手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