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检验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2-08-15吴秀珍陶建华李剑平曾丽萍
吴秀珍,陶建华,李剑平,刘 晖,曾丽萍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
寄生虫学检验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吴秀珍,陶建华,李剑平,刘 晖,曾丽萍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
对我院2009级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实行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证明,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寄生虫学检验教学质量。
寄生虫学检验;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在一些特定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并实验,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活动[1]。开放性实验是在完全开放实验室等特定条件下,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科研活动中或自行设计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的实践活动[2]。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的最大优点就是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的开放,重视实验过程,学生自由度较高,打破了课时限制,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既不影响其他课程学习,又能较好完成实验。而且,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3]。
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中实验教学占相当比重。我院传统实验教学主要是学生观看标本和示教,属验证性实验,较为单一、死板,缺少设计性和探索性,不利于未来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笔者尝试在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通过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果。现报告如下。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学院2009级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01班学生,共67名。
1.2 方法
教师在学生学习寄生虫学检验基本实验技能,且在实验课中给学生灌输一些基本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后,公布一些实验项目:大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土壤中寄生虫卵,市售蔬菜寄生虫卵感染情况,市售鱼肉中肝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学生宿舍蟑螂流行情况,ELISA方法检测血清猪囊虫病、弓形虫病等。这些实验项目为自愿参与,不影响学生期末学科成绩。参与的学生根据研究内容组成实验设计小组,6~8人一组,选题、查阅和搜集材料、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将整个实验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对象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对实验预期结果的分析7个部分,设计出实验方案并交由教师评阅。通过师生讨论,确定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对可行性较好的实验项目进行实践活动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查阅资料,提出新的实验项目。
2 结果
有62名学生(占研究对象的92.5%)参加了设计性实验项目,共收到14份设计性实验方案。其中完全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项目进行设计的为7份(占50.0%),在教师给出的实验项目上有不同程度改动的为5份(占35.7%),完全自己重新设计的为2份(占14.3%)。
在实验内容上,学生感兴趣并提出最多的5项研究项目是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市售蔬菜寄生虫卵感染情况、市售鱼肉中肝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和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
通过师生间充分讨论,对其中4项实验项目,即除市售蔬菜寄生虫卵感染情况以外的4项组织了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均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完成,并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学期末笔者对学生开展了一次有关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有学生认为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能提高其学习兴趣,锻炼其动脑、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学生认为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让其学到了科学研究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培养了思维能力,建议多进行此方面的尝试;还有学生说,在设计性实验中,通过自己查找文献、资料,书写开题报告,认真准备并进行实验,不仅加强了对寄生虫生活史、致病和诊断的理解,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及社交能力,受益匪浅。
3 讨论
在我国,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面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差及缺乏创新精神。在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开展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如对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选取某一小区幼儿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走出实验室,走进社会,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到幼儿园为儿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同时可促进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针对目前国内食源性寄生虫病和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逐渐增多的趋势,我们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之有关的实验项目(如市售蔬菜寄生虫卵感染情况的调查、市售鱼肉中肝吸虫囊蚴的调查等),可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及社交能力。
当然,在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有不少学生依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思想僵化,机械地按照教师给出的步骤完成设计性实验方案。50.0%的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给出的项目进行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等照搬书本内容,甚至有的学生将一些参考资料的内容照抄一遍,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上缺乏逻辑思维。其次,一些设计性实验方案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对科研理论和方法等基本知识的缺乏。如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案标题的表达方式不够准确,一些学生提出:日本血吸虫病疫区钉螺的调查,这个项目首先在时间和地域上就没有可行性,更不用说具体研究钉螺的哪方面内容。第三,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缺少锻炼。设计性实验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如调查报告一般需要统计学知识,但在学生实验方案中,只列出调查结果却没有做统计学分析的现象也非常突出。
开展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教学在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虽取得一定效果,但此法要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仍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1)评价体系的构建。开放性实验教学要健康有序的进行,就一定要有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4]。对学生要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态度、操作技能以及在实验讨论、对结果的分析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研究思维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科学研究能力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能力、创新思维、非常规想象和团结协作能力。在确立开放性实验的评价体系时,需要坚持过程性、发展性原则,针对探索性的研究实验,注重对实验设计、结果讨论的探索性、创新性评价,而不是根据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结果的正误判定优劣,多从发展的角度进行鼓励,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实验室人员应积极保障开放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加强实验室管理。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后,使用仪器、设备的频率和损耗也相应增加,应当加强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每位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学习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每台仪器应当有相应的使用维护记录本和专门负责人员。实验室人员与开放性实验小组保持良好关系,提供实验所需的条件。(3)带教教师要不断学习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因为在协助学生完成这些设计性实验方案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学生思维极其活跃,设计性实验有时涉及到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好的实验技能、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更广泛的知识面。教师只有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更新知识,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思想模式,才能适应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理念。
总之,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大势所趋。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开展开放性及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其来更好地适应临床和科研工作,成为适合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型检验人才。
[1]许伟榕,于丽莉,赵涵房,等.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的初步实践[J].上海高等医学教育,2003(3):207~209.
[2]郑崛村,万莉,王频佳.开放性实验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9~100.
[3]王中军,靳景云,韩景天.浅谈实验课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155.
[4]周玲艳,秦华明,杨红.开放性实验教学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2006,26(4):225~227.
G420
B
1671-1246(2012)01-0106-02
注: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