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等院校知识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2-08-15杨帆高山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管理

杨帆 高山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知识管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积累、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达到对组织中各类知识的有效控制和使用,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从而达到提高组织的响应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员工技能和提高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的目的。[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等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育机构中的工作也可以通过实施知识管理达到提高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目的。[2]高等院校的知识管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高等院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球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并且往往能比其他许多有形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高等院校正面临着第二次学术革命,其重点就是要把握新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因此,高校必须自觉地引入知识管理。

其一,高等院校是社会知识的重要来源,只有引入知识管理,调整知识结构,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强有力的推动。其次,知识管理不仅限于企业,高等院校的知识管理也是社会知识管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不同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素材。最后,高校知识管理问题研究和实践的推行,将促进我国高校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优化重组,强化其教育功能、研究功能和经济功能,提高其在非线性变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信息学、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拓展,[3]这说明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改革呼唤着知识管理。

其二,经济发展现状要求高校进行知识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正稳步高速发展。但仍面临着质量和效益得不到提高的问题,经济发展整体素质依然不高。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知识科技,通过先进科技和知识创新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广大高校是先进科技和创新知识的重要源头之一。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在高校进行知识管理能够促使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

其三,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许多交叉学科已经或者正在兴起。面对这样的趋势,高校必须打破不同学科间条条框框的束缚,积极进行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的创新发展。此外,现代高校正面临着一大批老员工和教师的退休潮,正如企事业单位一样,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人员流动。大批老员工的离职给高校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员更替,这其中不可避免有大量的知识流失,只有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才能在新一轮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高校现实工作需要进行知识管理。

二、高等院校知识管理的先决条件

高等院校进行知识管理不是纸上谈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校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中,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因此,要想在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先做好“准备工作”。作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其一,画出知识流。知识流,可以理解成知识在人们之间流动的过程或是知识处理的机制。它的结构主要包括知识流的知识节点(KN)、知识流的拓扑特征和知识流的内容。其中,KN指知识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知识流的内容则是由知识的层次(KL)、知识的类型(KT)、知识的流量(KFx)、知识的流速(KV)这四方面组成。可以说,知识流也是一种流动,与传统的物流、劳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一样,都是在各个节点间的流动。

测绘出知识流后,可以根据现有知识流的状态清楚的分析出院校中有哪些部门知识流动频繁,以及哪些部门缺乏知识的流动。这些缺乏知识流动的部门正是需要在知识管理中特别关注的。此外,加强研究各院系、教职工、学生以及学校的知识交流和沟通,对将要进行的知识管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二,确定院校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专业知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根据知识流,确定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测绘知识的存储,并加强这些知识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和分享。可以对各院系教职工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检测,从而判定知识分享的成果如何。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一些优秀的方法、方式,则应该大力推广,以提高整个学院的知识共享程度。

其三,调查关注倾斜。确定知识流的状态后,要调查需要知识的部门、机构、院系等等。将知识管理的对象重点关注于这些需要知识的部门。另外,还要重点关注核心任务。所谓核心任务就是指某些核心院系。例如,如果这些核心院系需要一些特别的培训以提高的教学质量或者科研成果,则学校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些特别的需求上。

其四,使知识可见。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和学习,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隐性知识通常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使知识可见意味着院校的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应该可以很容易就获取知识。现在的高等院校内,知识获取的方便度还不是很高,有时,即使是近在身边的知识,也有可能无法获知。这其中的原因众多。但是,学校可以做的是尽量使知识可见。手册、说明书、数据库等都有利于使知识可见。显性知识比隐形知识更容易被周围其他组织或机构转移。各部门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更好地进行规划和决策。

其五,制定政策将知识管理制度化。只有将知识管理制度化,才能将知识管理更落于实处,而不是仅限于口头行动。可以通过文化和激励机制促进知识的增长,以加强院校的知识管理力度。当发现了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方法,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更大程度上加强这一方法的影响力,从而加快方法的传播和使用。另外,激励机制还可以促进行为的快速改变,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奖励的制定也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比如,可以以各院系和院系人员对学校知识的贡献大小作为一个标准。[4]

三、高等院校知识管理的困难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正在一点点扩张,年年的扩招政策使得学校的资金相对变的紧张。学生人数的上升,使得教室、宿舍资源也变的紧缺。就拿安徽大学来说,已经在原来龙河校区的基础上新建了磬苑校区,且新的磬苑校区规模要比龙河校区大得多。图书馆、信息技术、图书馆员和教室的投资不足是对高质量授课和最前沿科研的很大挑战。许多学校大量聘用兼职教师,而限制任用全职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研究的氛围。此外,很多学校都缺少一个责任衡量系统,因此在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衡量方面,难以使用激励机制提高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因素可能会成为高校知识管理的障碍,比如制度文化。高等院校有其自身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子集,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文化的复杂体。良好的制度文化是促进知识共享、科技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一个开放的制度离不开激励,而激励又能促进个人技能和经验相结合,形成制度化的知识。所以,激励制度必不可少。只有在良好制度文化的氛围下,大家才能积极投身于院校的知识管理,为知识管理添砖加瓦;比如对自身优势的确认。其实,无论是正式知识还是非正式知识,许多机构对在它们的利用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相当一部分机构还没有认识到或者不能完全认识到自己的特点,无法把握知识管理的先机。如果高校在进行知识管理时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优势,并加以发挥,则会事半功倍,且富有特色。

与此同时,高校知识管理的困难,还包括忽视知识创新。现代高校都很注重知识的积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循环利用,通过对旧知识的反复利用、学习,达到知识积累的目的。虽然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和利用可以基本满足眼前的知识需求,但是对于院校的长期发展,这样是非常不利的。高等院校更应该关注知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院校营造知识创新的氛围,为以后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新的模式,使学校在新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育业本身的特性,我国的教育部门现今还被视为一种事业单位,并存在与国有企业类似的诸多弊病。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人,在知识密集型组织中,人应当处于主导地位。在我们的高等院校中,更应该如此,应该将教师和科研人员放在首位,而不是像管理传统组织那样进行管理,将金融资本或实物资本放在首位,这样只能为知识管理增加阻碍。[5]

四、高等院校知识管理实施手段的探索

大学知识管理是在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以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为焦点的校内外知识网络,有效地发掘和利用一切知识资源(显性的与隐性的)及相关资源,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共享,提高学校整体和全校人员的知识能力。针对高等院校的现状,想要做好高校知识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高校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是比较容易实施的一步,障碍较少。如今,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络体系,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网络体系的质量,更要将其作为沟通组织内各部门的桥梁,为广大教职人员提供获取信息的有效且便利的手段。

其二,变革组织结构。在高校中设立一个机构推行知识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国外有很多公司设置了首席知识官(CKO)的职位,并建立了相应的知识委员会等机构,这一点就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设立此类机构对高校组织内部的知识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组织的知识库,进而描绘出组织的知识图,并进行相应的知识价值链分析等基础性工作。[6]现代管理中所强调的团队学习是知识共享的主要方式,它应贯穿于团队协作的整个过程。如何在高校中进行有效的团队学习,以及是否应对高校目前的团队形式进行改革,也是高校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三,鼓励机制创新。微软公司有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比尔盖茨将微软公司的组织称为一种“数字神经系统”,他认为,一个优良的数字神经系统的标志是:“让每一个人得到完整的信息,并相信他会保密”,“让参加一项产品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低层次的人,了解产品的历史、定价、全球性的销售是怎样划分的,或是怎样按客户群体划分的,这样做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价值”,“大量的从部门经理和知识工人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好主意”,“面对面的会议的重点是否突出,是否由此产生了什么具体的行动计划”。[7]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更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并且科研中涉及的商务机密也较少,因此,应该更容易推行这种机制。

其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如果说,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着眼于高校内部的推动力的话,那么,制度环境的改善则需要政府部门来加以推进。例如,专利法的完善和有效实施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与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关的,与高校的科研活动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关的,还有大量的成果评估、项目申请、奖励评审等等,都需要对相关的制度不断加以完善。

其五,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就适应管理的要求来说,学习型组织所对应的组织文化或许是最理想的。学习型组织的境界可以成为我们的目标,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型组织要求组织成员对于组织共同愿景的认同,并要求共同愿景与成员的个人愿景的协调。但反过来,组织的共同愿景应建立在其成员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它需要获得组织成员的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奉献。[8]如果高校的组织文化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对于知识管理必然是强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管理。通过知识管理,运用集体智慧提高高校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完成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使命——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应用。高等院校中的知识既是投入也是产出,在“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中实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良性循环,提高高校组织绩效,知识管理无疑是一柄必须把握的利剑。

[1]耿骞,Charles T.Townley,黄篦.知识管理在中美教育机构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John E.Miller.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M],Lighthouse Consulting Group.Washington:2002.

[3]周九常.试论高等院校的知识管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21.

[4]Dev Raj Adhikari.Knowledge management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2010,(2):24.

[5]郁义鸿.知识管理与高校竞争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2).

[6]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7]比尔·盖茨.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猜你喜欢

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利建设与管理》征订启事
聆听两会
——关注自然资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征稿函
运行管理
管理就是沟通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解秘眼健康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