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院校升格谈公安高等教育的人文素质培养

2012-08-15魏瑞霞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公安人文精神人文

魏瑞霞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公安基础部,河南郑州450053)

近年来,全国很多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先后跨入了本科警察院校的行列。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路。高职高专院校是面向职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要升格为本科院校,不仅需要在招生人数、校区面积、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等软硬件设施上达标,而且还需要转变观念,从专科层次岗位就业的培养导向向行业需求转变,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尤为重要的是要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重塑人文精神,树立大学的精、气、神。

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蔡元培先生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1]。高等院校除了传授学生安身立命的技能外,还有义务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坚毅的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完善的个性,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改良社会风气。构建大学人文精神的途径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公安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未来执法者的重任,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公安专业的同时,必须有深厚的人文意识、人文精神与之相匹配,才会避免教育的失衡、价值的缺失,才能树立公安队伍的光荣形象,提高执法水平、服务能力。因此,公安院校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必须不断累积和提升内在人文素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教育模式。

一、公安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何谓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和精神。人文素质内涵丰富,表现各异,一般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灵魂和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个性、自由的尊重和维护,注重人性的自觉、灵魂的熏陶,探讨人类生存的意义,追求美好的境界,珍视人类历史发展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肯定和推崇人的全面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是人类前进和发展的两条腿。发展科学技术,就是“学会做事”,培育人文精神,就是“学会做人”。没有科学技术,就会落后,就要挨打;离开人文精神,就会空虚,就要异化。只有两者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是一个健全的肌体,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复苏,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我国国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充分认识到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惊人能量,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唯科学主义”的倾向日益凸显,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被渐渐淡化。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教育的滞后对人才培养的制约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使得举国震惊,人们不禁要问:现代大学生怎么了?

公安高等院校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为公安机关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法治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公安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执法者的重要基地,在发展科技创新、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人文素质方面又呈现出哪些特点呢?

(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使得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受到极大冲击,极易走入误区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学生家庭贫富差距加大、学习成绩与就业脱钩、社会重文凭轻能力的现状、过高预期与残酷现实的反差,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浮躁、盲目、消极,表现为学习功利性强、消费走入误区、攀比成风、人际关系冷漠、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容易悲观失望、消极逃避,甚至不认真对待学业、上课逃课、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他们迷茫困惑,找不准人生的坐标,人生观、价值观有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公安高校普遍存在功利倾向,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弊端已显现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普遍的共识,而公安院校因其所设专业的特殊性,就业面狭窄,学生就业难上加难。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各公安高校采取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警务技能的训练,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因此,公安院校的学生学习目的不端正,存在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不少学生只关注专业课和公务员考试,对与功利无关的人文教育提不起兴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欠缺责任感,“德行”不足,难担重任。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现在许多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不惜投机、只求成功的学生,将来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当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让人放心。”[2]这种批评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前高等教育的弊端。

(三)人文素质教育不系统、不深入,教师缺乏文化底蕴,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收效甚微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工程,需要将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相融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并积淀下来,形成特色。目前我国公安高校对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方式研究不足,不少高校人文教育开展得不系统、不深入,仅仅听几场报告、看几场演出、开几门人文选修课而已,远远达不到“外树形象,内化素质”的目标。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教师的治学态度、处世原则、待人接物以及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都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而我国高校师资队伍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意识薄弱、缺乏文化底蕴、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也只注重业务能力,对人文素养不要求不看重,使得高校教师缺少个人魅力,发展不全面。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提升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21世纪什么最缺乏?还是人才!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每一所高校不断探索的永恒课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合格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他们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具体而言就是有责任心、使命感、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审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等。提升人性境界、培养完善人格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公安高等教育为适应新形势也在不断调整和革新,加强公安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公安人才,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公安高等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是适应公安工作新形势、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公安工作出现了新形势,警察的主要职能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专政职能向新时期的服务社会、服务公众职能转变。警察除了维护社会秩序、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外,还增加了创新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为公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等工作内容,服务角色日益明显。面对这种转变,公安民警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革新工作方法,提升人文素质,加强人性关怀,摒弃特权思想,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变革中的社会总有新问题、新现象的涌现,依靠传统思维和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公安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与时俱进,打破陈旧观点、革新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新形势对公安民警的业务能力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探索意识、创新观点、人性关怀,为公安队伍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为公安工作的革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中坚力量,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

(二)公安高等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是增强心理素质、抵制不良风气侵蚀的必然要求

警察是具有高风险、高强度的职业,工作环境复杂,接触社会阴暗面太多,心理负面负荷较大;经常加班加点,不能享受正常家庭生活,紧绷的情绪得不到松弛;超负荷的工作量与收入不成比例,落差大,造成心理不平衡;工作内容与群众的经济生活、生命安全休戚相关,责任重大,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影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人文教育所崇尚的“慎独”意识、爱国思想、气节操守、审美情趣等对排遣民警内心的苦闷,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引导其积极面对压力困境有很大的帮助。社会的改革转型,引发了各个阶层、各种利益关系的重组和调整。原有的机制被打破,人们各尽所能去获取相应的利益,竞争日趋激烈,而完善的竞争规则还未建立并被广泛接纳,竞争的无序性使许多人为赢得利益而不择手段。在转型过程中,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腐朽思想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是非观、价值观,部分民警抵制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个人牟利的工具,执法犯法,贪污受贿,甚至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损害了警察的声誉和党的形象。这就需要公安院校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对物质的欲望升华为对精神的追求,培养高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公安高等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是塑造理想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完美的人格,就是既要“天马行空”,又要“脚踏实地”。科学教育是立世之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求真、严谨客观需要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与此同时,还要时时仰望天空,思索理想、价值、自由、人性。后者是人文素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人文求善、求美,尊重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对人的终极关怀。只有两者齐备,才是理想的人格。“向科技要警力”,科学教育一直都是公安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人文素质是软性的,没有衡量标准,容易被学校忽视,这对学生的发展和人格塑造不利,因此要把开展人文教育、涵养人文精神放到与发展科学技术同样的高度,不可偏废。“一个没有人文精神自觉意识的人,即便是满腹经纶,也只是个知识的储存器而已”[3]。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精神面貌、高雅的审美情趣。培根说过,史益人智,诗益人慧。包括音乐、美术、哲学、历史知识在内的人文素养能增进思维开拓、求异与创新,推动想象与联想,触发创造思维的火花。良好的人文素质不仅利于各学科内容的交叉融合,而且对一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公安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养一般体现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意志、仪态、文艺技能等方面,是构成人的气质、风度和人格的内在因素,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逐步培养和完善的。公安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革新教育理念,重拾人文教育传统

⒈创新教育理念,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是在隆隆的炮火声中伴随“科学救国”的急切动机发展起来的。到上世纪的50年代,受苏联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变成了单科性理工院校,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被人为地分离,并且日益倚重科学教育,人文精神的培育、完善人格的塑造被逐渐淡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大学生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自私狭隘,生活庸俗,事业发展后劲不足[4]。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衡量人才标准,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上世纪的80年代以来,公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政法系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公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剧烈变革,社会矛盾愈加复杂,违法犯罪日益国际化、智能化、暴力化,对公安民警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公安高等院校,教育的目的首先不是培养未来的执法者,而是“人”,是要将“人”培养成“人才”,既有专业素养又有完善人格的高素质的综合人才。这种高水准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

⒉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今的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由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惯,个人优越感强,团队意识弱,抗挫折能力差。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突出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淡化管理者、指挥者的角色,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氛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做到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引导其自我完善,既要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看到人文的力量,既要帮助学生调整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结构又要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价值体系,既要关注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知识的陶冶与人格的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其情操、境界得以陶冶、提升。

(二)打破思维定式,探索人文教育方式

⒈多层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慢慢摸索,逐步深入。首先,要掌握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人文知识的传授是由人文学科来承担的。许多人理解“人文学科”较为片面,简单地将其与文学画等号,其实,“人文”蕴涵丰富,博大精深,从学科上来说,包括文史哲、政治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其次,要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即人本、人道主义,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个性解放,尊崇自由平等,提倡人们追求现实生活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再次,积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突出人的主体、强调人的价值、满足人的诉求、尊重人格尊严、人人平等方面。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质,并最终内化为人文精神,做到知行统一,塑造灵魂。

⒉多途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除了开设人文课程外,还应当探索开展人文教育的其他途径和方法。如打造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科技竞赛等增强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策划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更新教育手段,通过校园网、贴吧、BBS等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心理动向,加强学生提升自身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引导和教育;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关注民生,增长大学生的社会知识和阅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

⒊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修养,用专业的知识教育学生,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用爱心和热忱感化学生,用深刻的思想来引导学生,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感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除了体现在人文课程的设置中之外,还应同时渗透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公安院校只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认识理解法律的本质、法治的精神,了解科学与人文、法治与社会、法治与人的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大学生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会学习,会思考,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人。

(三)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公安高等院校由于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强调政治建校、政治建警,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教育,而人文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人本思想、审美情趣、敬业精神、思维创新等教育,两者殊途同归,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两者的融合就是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之中,从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情感人为切入点,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寓教于乐,从形式上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枯燥、刻板、说教意味浓等特点,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接受,在提高业务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一举两得[5]。专科升本,不仅是层次的提高,还应当是质量的提升、竞争力的提升。许多中外教育专家认为,在保障大学高水准方面,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比任何设施、组织都更为有效。因此,公安院校升格,必须不断积淀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特色立校,这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1]仪垂杰.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N].光明日报,2006-10-28(7).

[2]曹文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安院校人文教育[J].公安教育,2006,(7).

[3]董士昙.公安高等院校与人文教育[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4]梁爱清.公安院校人文教育应与政治思想教育相融合[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5]张信刚.大学之修养[M].北京:三联书店,2001.

猜你喜欢

公安人文精神人文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